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以来,滨海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扎实推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新动能加快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民生继续改善。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9%,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3%,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高水平打造非首都功能主要承载地。市场化机制引进北京资源落地项目95个,总投资641.2亿元。与北京朝阳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教育、政务服务等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启动,累计承接北京企业1009家,注册企业4900余家,注册资本2100亿元。持续深化与北京科研院所合作,转化清华电子信息类成果项目近120个、孵化科技企业131家。联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入选工信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高标准建设京津冀最便捷的大通道。京滨城际(南段)开工,津潍高铁(天津段)、兴港高速公路有序推进,海滨大道开放段大修工程完工,津石高速主线段通车。设立北京CBD—天津港京津协同港口服务中心,推动平谷—天津港铁路班列常态化开行,增开北京—天津港集装箱铁路班列。高效能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共同推出203项“同事同标”事项,381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发布首批“京津冀+雄安”自助办事项208项。开通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诊直接结算业务的新区定点医疗机构228家、异地就医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70家。高品质建设京津冀宜居宜游“蓝海湾”。推出“向海乐活节”,打造日出东疆、大渔北塘等一批文旅新场景,重大节假日京冀游客占比超过50%。加强京津冀执法联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稳步推动
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完成法定机构新一轮聘期管理办法落实情况督察,印发授薪人员考核等次比例差异化分布细则、授薪员额和雇员数量管理监督办法及薪酬总额管理办法。制定存量资产资源盘活行动方案及土地、房产、产能3个专项方案,形成资产资源盘活的“1+3”工作推动体系。出台促进于家堡—响螺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条”支持政策,打造“滨城”城市会客厅、现代金融中心、新经济总部基地。制定《滨海新区户籍制度实施细则(试行)》,促进人口和劳动力要素合理顺畅有序流动。实施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新增上市公司2家,上市后备企业达120家。构建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一会一中心一公司一联盟”体系,数据交易额超2亿元。挂牌成立滨海新区绿电发展服务中心。市场主体改革持续深化。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混改出让出清83户,盘活区属存量资产65亿元。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春笋行动”,配套制定25条措施,建立扶持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新增个体民营经营主体7.6万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升级营商环境建设6.0版,营商环境综合指数始终居国家级新区前列。推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探索创新“信用保全”“最简告知承诺制”等信用应用,营造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环境。构建“1+1+N”商事制度服务体系,试点推出12类39项高频证照联办事项。自贸试验区法院国际商事审判庭揭牌运行,成为我国首家设立在基层法院的国际商事审判庭。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自贸区创新成效凸显,入选国家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入选国务院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天津临港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持续拓展“保税+”业态,保税展示交易政策拓展到京津冀。推出“保税船舶物料跨关区直供”“一船多供”等多项便利措施,保税燃料油供应量176.2万吨。成功举办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会议。获批建设绿色租赁服务流程试行区,落地全国首单标准化绿色融资租赁业务。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加快建设中石化英力士ABS生产基地、SEW智能制造基地、见龙40万吨聚苯乙烯等项目。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引入新天钢保税混矿、国家管网LNG保税库等重点外贸项目。平行进口汽车清关3.8万辆,占全国进口总量8成以上。二手车出口2.6万辆,出口额超6.9亿美元,同比增长3.5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高质量发展,发运货物8.5万标准箱。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累计落地企业137家,投资额超16亿美元。
(三)创新驱动发展亮点频出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力推进“一心四室”建设。超算中心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发布“天河天元大模型”,引进产业项目45个。信创海河实验室发布全球首款RISC-V笔记本电脑。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血细胞分子图谱建立与血细胞生态研究”项目获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建成吨级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中试平台。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揭牌落户新区。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引进孵化企业超50家。飞腾新一代高端嵌入式CPU、“深海一号”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研发,麒麟软件助力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圆满发射。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信创谷”全国首条万台芯片原子钟生产线落成投产,打破国际垄断。“细胞谷”优诺金重组生物制品新药基地等8个项目签约。“生物制造谷”合源生物CAR-T细胞治疗产品获批新药证书。“北方声谷”累计提供语音、图文识别等AI服务保障及产品解决方案400余项。补齐主题园区科创要素短板,新增科技服务机构24个,总数达到330个,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创新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启动科技企业“多库联动4.0”培育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4900家,雏鹰、瞪羚和领军企业超2600家,科技上市企业达33家。科创人才引育不断深化。承办天津市第四届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第二届“滨城”人才系列活动。评选新区青年创新人才46人、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以“揭榜挂帅”形式开展技术攻关超百余项。经开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创新效能持续提升。引导4500余家科技型企业使用“创新积分”政策工具,向1200余家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保护成绩突出。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超11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达104件。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700亿元,吸纳北京技术合同首次突破100亿元。
(四)现代化产业聚集区成效凸显
传统优势产业发挥主力作用。持续推进南港工业区一体化管理,“两化”搬迁改造一期竣工投产。开工建设全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一汽丰田、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下线,新能源车产量达6.3万辆,较去年增长191.7%。战新产业快速发展。360科创园开园,联想创新产业园投产,生物医药外包服务(CXO)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环欧超薄硅晶片项目投产,新宙邦等项目运营,开工建设空客二线项目,举办第六届直博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出台《滨海新区培育新赛道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全力推进“8151工程”,初步形成3个未来产业集聚区、10个未来技术典型应用场景。数字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实施。“算力网络和安全可信计算实验室”揭牌,形成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支撑。主题园区载体功能增强。推动41个主题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升级,形成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态势,22个工业主题园区主题率超94%、19个服务业主题园区主题率超86%。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金融创新运营聚集区建设稳步推进,集聚融资租赁企业1130家(含金融租赁),租赁资产总额达2.1万亿元。北方“商业保理之都”初具规模,商业保理资产总额、保理融资款余额居全国前列。平台经济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64家企业营业收入2428亿元,123家网络货运企业营业收入超910亿元。东疆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区形成“一园、两基地、三枢纽”物流体系基本格局。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提速。天津港集疏运货运专用通道全面开工,开通世界最大船型集装箱新航线,集装箱航线数量达到145条,港口货物吞吐量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18.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5%。天津港海铁联运完成122.7万标准箱。提升航空客货运枢纽功能,天津机场货邮吞吐量12.7万吨;旅客吞吐量1847.3万人次,增长2.2倍。实现航空口岸免预约7×24小时通关和“空中申报、落地通关”。完成首单海空联运出口业务,开启海空联运业态合作模式。
(五)投资消费领域持续优化
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深入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组织集中开竣工活动,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洁美科技华北地区产研总部基地、天津药明康德药用小分子研发及生产等243个项目开工,天津空港保税区产业综合提升等768个项目加快建设,博格华纳动力驱动系统、天津空港生物制造产业园等209个项目竣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9个、金额75.6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占比53.1%,提高5.7个百分点;高技术投资占比10.6%,提高1.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34.7%,提高0.7个百分点。加快“双中心”城市聚集区建设。构建“国际消费地标·市级特色商圈·区级消费中心·开发区商业综合体·社区便民服务”五级消费布局体系,完成大港万达广场改造提升,加快建设金元宝批发市场改扩建项目。会展经济作用突显,举办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联想集团全球供应商大会等重量级、标志性展会活动。居民消费持续恢复,举办第三届“滨城”国际消费季系列活动,发放消费券9311万元,有效拉动消费40亿元。重点打造“夜经济娱乐+”的全新业态组合,推进海河星光夜、万国城商街等多个夜间经济街区建设。启用菜鸟阿联酋海外仓,完成京东外贸综合体二期扩仓,跨境电商保税进出口货值约65亿元,同比增长3.1%。挖掘“滨城”文化特质,推出“爱国、海洋、工业、创新”等精品旅游线路,生态城入选“中国休闲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举办“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滨城草地音乐汇”等活动,接待游客1700多万人次。国际邮轮母港复航,接待邮轮28航次、进出境旅客7.4万人次。
(六)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
“双碳”工作扎实推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消费有效控制,企业煤炭消费下降11%;扩大绿电交易规模,完成9.8亿千瓦时,占全市53.4%。能源供应结构持续优化,华电海晶1000兆瓦、龙源600兆瓦盐光互补等新能源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新能源装机总容量3500兆瓦,占全市的57.7%;建成加氢母站2座、加氢站9座,氢产能达到3800吨/年。做优碳排放交易,建设碳足迹核算和用能权交易试点,碳排放权交易产品总成交量742.8万吨、成交额2.8亿元。引导绿色产业发展,累计建设2个国家绿色园区、6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5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3个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企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生态城、高新区、东疆“无废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开展全域绿色建筑创建,新建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到35.1%。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加力。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力度,实施16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率66.6%。强化水体工业污染源防治,完成755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抓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871”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建设。北大港湿地完成万亩鱼塘生态补水1700万立方米,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新造林239亩,提升改造661亩。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完成生态城临海新城北堤岸线生态景观修复、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建设,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24公里、海岸带251公顷,生态城岸段获评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七)乡村振兴行动有效推动
大力发展街镇经济。研究制定自贸政策复制外溢、经济指标独立核算等7个街镇产业园区配套政策,街镇招商项目落地2528个,投资额380.3亿元,增长145.4%。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生产托管作业,托管面积超3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纳入国家试点,古林街工农村工业地块上市成交;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新模式,成立11家强村富民和联村富民村公司。推进农业现代化。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任务基本完成,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完成认定,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滨海新区桃之邀约”“滨海枣遇知己采摘游”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市级旅游精品线路。夯实粮食安全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3904亩,粮食播种面积38.85万亩,原粮储备12.1万吨、轮换1.13万吨,成品粮储备7400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40个规划保留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一期16个村主体工程完工,建成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东西部合作持续深化。实施支援合作项目96个,选派柔性专技、党政干部、党务专技等结对帮扶人才139名,与西部达成长期供销协议。
(八)滨城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持续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有序推进轨道交通“三线一枢纽”、汉南路改建、西中环跨海河桥等工程建设,解放路及周边配套改造、塘汉公路联络线等工程竣工。启建泰达时尚广场、迎宾街以东片区等4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101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规范停车泊位7600个。新建改造5G基站3209个,累计达1.4万个。新建民心充电桩1532个,累计达3419台。开放中新友好花园,打造“口袋公园”11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提升城市防洪排沥能力,新改建水闸134座、泵站81座。坚持增进民生福祉。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4%,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北京大学滨海医院业务管理综合楼主体封顶,中医医院二期建设顺利推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滨海东壹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7所学校和大港东城三幼等8所幼儿园完工,塘沽一中新址和海滨港西学校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790个、义务教育学位1.4万个、高中学位900个。集团化办学成效明显,成立教育集团26个,涵盖中小学幼儿园77所。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新高地,滨海职业学院迁建工程开工,生物医药、信创联合体获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全民参保计划高质量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新增参保11.8万人。不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实现应开尽开、动态全覆盖。优化一老一小照护。塘沽街、杨家泊镇、中塘镇等3个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顺利推进,中福天河智慧养老社区二期开工建设。支持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发展,增加养老床位344张。丰富托育服务供给,创建民办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机构4家,每千人口托位达到3个。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健康天津行动持续推进。提升文化体育发展水平。成功举办第十四届滨海艺术节、滨海全民阅读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举办滨海新区第四届半程马拉松赛、龙舟争霸赛等系列体育赛事活动。泰达足球场完成提升改造,“津门虎”足球俱乐部8场比赛引发热烈反响。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1+1+3+N”新型智慧城市架构,夯实城市数字化底座,健全人口、法人和空间地理信息等多个数据库,打通数据壁垒。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完成食品、药品安全抽检9172批次。巩固国家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开展农贸市场整顿、道路交通优化、社区清理整治等五项行动。抓好安全生产,集中开展“两客一危”挂靠经营、液化石油气及供热锅炉房燃气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治理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组织架构,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群团组织发展,推动妇女、儿童、青年、产业工人、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总体来看,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程度不够,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创新引领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多;民营经济总量偏低,发展活力有待提升;优质公共资源布局不均衡,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仍有短板。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精准谋划、主动作为,以有效有力措施加快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扎实实施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的奋进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担当、战略担当、大局担当、责任担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港产城融合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有力落实“十项行动”,深入推进“五大战略”,扎实实施“八大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推进“三新”发展,做好“三量”共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新篇章。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完成市下达目标,高标准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研究提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向优。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坚持融入协同、服务协同,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工程。深化产业协作,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建强建优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逸仙智创园、京津合作示范区、“于响”核心区等错位发展的载体平台。筹备召开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