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顺老司城中心城址与灵溪河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衙署区全景湖北恩施的唐崖土司城内景湖南永顺老司城中心城址与灵溪河贵州海龙屯新王宫遗址
土司遗址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黎存根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
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
档案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 城、老司城。是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永顺彭氏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老司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千米,城区面 积25万平方米,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 经中国国家考古专家认定,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是当代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自然环境构成了坚固的防御,环绕着城址,又有 一系列险峻的军事关隘和防御设施。城址包括宫殿区、衙署区、街巷区、墓葬区、宗教区、苑墅区等几个部分。
不容错过
老司城留存遗址很多,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祖师殿,殿宇斗拱雄伟古朴,梁架结构颇为特 殊,是武陵山地区颇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彭氏宗祠位于司城中心,在土司“寝宫”的后面,内供历代土司的牌位,有精美的木雕像,还收藏了历代土司制定的三纲五 常法谱。翼南牌坊位于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云书院的雅草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系为表彰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有功而立。土司 德政碑立于司城衙署遗址左侧,由青石雕凿而成,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为永顺等处宣慰使彭泓海歌功颂德而建。土司古墓群多集中于司城紫金山、雅草 坪、帕桶湖三个地方,其中以紫金山最多。
Tips:
交通:可先到长沙,长沙汽车西站有班车直达永顺县城,后转车到老司城村。
了解土司制度
要了解土司遗产,首先要了解“土司制度”,它是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崩溃于清代,有着1000多年的历 史。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承认当地统治者对地区的世袭统治的制度,有利于将中央很难派官吏直接统治的地区纳入到统治范围,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好处,直到明 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
2015年7月4日(当地时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第48项世界遗产。土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只是一个曾耳闻的名词,土司遗址更是陌生。本期,为大家介绍中国最新的世界文化遗 产:土司遗址,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
中国土司遗产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现存的主要遗址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 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成为世界遗产的三处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位于土司地区与中央政权主体地区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汇地带,属典 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通过三处遗址的组合,反映了土司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具有共同的价值主题和聚落、建筑特点,让我们 普通人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土司制度。
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
原址保护,弥足珍贵
档案
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原尖山乡)东3公里处,是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遗址。该遗址始建于元 代,历时470余年。鼎盛时期的唐崖“帅府”,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现存遗址东西长770米、南北宽750米,占地57.75万平方米。
不容错过
始建于14世纪的唐崖土司城是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土司遗址。咸丰唐崖土司前临唐崖河,后傍玄武山,地势险要,风光独具。在这里不仅能看到规模宏大的土司皇城,更能感受到土司的文化底蕴。
土司城在山水秀丽的唐崖河西岸玄武山麓,土司城帅府内,布设机构颇完整,建有衙署、官言堂、大小衙门、牢房、阅台书院、靶场、万兽园等,明清 时际鼎盛,号称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荆南雄镇石牌坊位于土司城遗址内,是土司城遗址的“镇城之宝”,皇帝御赐授书的“荆南雄镇”石牌坊,全石仿木结 构,横额正面书“荆南雄镇”,背面书“楚蜀屏翰”。城址中街巷至今仍清晰可见,传称土司城中三街自“城东入,城西出”,分为上、中、下三街,呈不规则形 状,全长880米,还有城墙、城门、哨台、道路、七十二步朝天马、九道拐、桥梁、码头、玉皇等遗址。另外,玄武山上的一对苍翠挺拔的古杉,相传系土王覃鼎 和夫人田氏共同栽培而成,人称“夫妻杉”,附近就是土司墓群,建造别具一格,集中地体现了土家民俗文化。
Tips:
交通:可先到湖北恩施,坐到咸丰县的班车,从县城转车到唐崖镇。
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
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
档案
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湘江上游(今属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是研究土司制度的完整遗址,始建于 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由南宋朝廷与播州的土司杨氏共同营建,后毁于1600年对抗明朝廷的战争。周长约6公里的环囤城墙尚存,囤内面积达1.59 平方公里。“老王宫”和“新王宫”是囤内两组最大的建筑群,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大体为“横三纵三”的布局,是集军事屯堡、衙署与“行宫”为一体的 “土司”遗存。海龙遗址是贵州境内目前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不容错过
海龙屯遗址因山取势,建于陡绝的险峰之上,《明史·李化龙传》称其“于诸险中为最”。它由外围的防御性工事如城墙、关隘、望台,以及城内的 新、老王宫、“水牢”、“金银库”、军营、校场坝等组成,是集防御性工事“宫殿”于一体的中世纪土司城堡。遗址南北侧临渊而立的5000米城墙保存完整, 其内侧的16处望台遗址、环屯马道等尚有迹可循。东西两侧的飞虎、飞龙、朝天、飞凤、后关、西关、万安诸关隘尚存雄伟之势。城内建筑已毁于万历年间的战 火,但基础尚在,其石质基础或裸露地表,或掩于土下,格局清晰。
铁柱关,坐落于海龙屯遗址东部山腰北侧坡面度四五十度的雄关险隘,沿着木道栈梯拾阶而上,犹如铁柱一般,巍然不可撼,是游人由东北方向入屯的第一道关。
飞虎关,横亘在海拔近1000米的山口间,而“三十六步天梯”是通向飞虎关的险道,共台阶三十六级,每级高且宽,爬起来要手脚并用,更像攀登 一块块粗大的岩石,阶梯表面向外极度倾斜,遇到潮湿的天气,难度翻倍,如果碰到雨雪,闯过飞虎关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过了飞虎关,依山而建的飞龙、 朝天、飞凤三关龙盘虎踞,这些由糯米汁与石灰黏合巨石构建的古关隘,雄伟壮丽,每一道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扼。
Tips:
交通:在遵义市茅草铺乘坐到高坪方向的中巴车,到了高坪后转乘到海龙囤的专线车。
转自 网易 http://news.163.com/15/0803/14/B03PSJG800014AED.html
转载请注明:《认识中国最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