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有两种,一种看得见,一种看不见。看得见的是考察时所见的村落古建,看不见的是曾经主导了乡土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看得见的建筑,虽然有些已经倒塌,但留存的却也并不算少。那些“看不见的建筑”,在近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然而,无法改变的是我们这个民族一贯的“内向”性格。这种性格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在经历了各种剧变之后,依然对传统建筑空间有一种深度的迷恋。
[地理空间] 河流与土地,是村落建筑真正的“风水”
永州之南,九嶷之野,是深入湖南腹地的偏远所在。
影响了南方气候地理格局的南岭横亘在它的南部,湖南与广西的行政区划在此犬牙交错。历史上,潇贺古道从这里出发,翻越南岭群山,走向辽阔的海洋。地理上把这片区域称之为“道江盆地”,在它的北面,是永州著名的阳明山,山的那边则是永州地理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零祁盆地。
我们考察的村落,多分布于道江盆地之中,偶有几个分布于山间谷地,但也是在盆地边缘。自农耕文明出现以来,盆地就是人们得以繁衍生息的优质地理空间。盆地周围多山,河流得以形成,且多汇入盆地之中,形成广阔的流域。而流域,正是文明的诞生之地。
抛开风水学里那些天花乱坠的概念,在实际考察中,我们发现水源和土地才是一座村庄赖以生存的根本。村落要么靠近河流,要么就是有泉水。这些泉水的来源非常奇妙,它们多自山间的溶洞里流出,水势宏大,汇集成河流过村庄。永州南部多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容易形成岩溶泉。最深的一处是位于琵琶岗村的四清井,修建于1956年。井口离地面大概有六七米深,上方是一个巨型的拱形石洞。山泉,成为村庄选址的首要条件,作为生命源流的泉水,滋养着村庄的生长。
喀斯特地貌独特的孤山则是更有意义的存在,它们孤峰耸立,并不像普通的山地那样连片。山间由此拥有了大量可耕种的土地。
地理空间影响着建筑空间。盆地、山谷和丘陵,是我们这次考察遇到的主要地形。这三种地形之上,建筑虽然看起来都差不多,规划格局却大不相同。借助航拍,我们可以从“上帝之眼”的视角,清晰地看到这些古村落的格局。
虽然盆地中土地还算广阔,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