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我国很多省份的名称由来,其实都与宋朝有关。北宋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23个路。出现了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等一系列名称,基本上对应了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广东省等各个省份。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疆域面积空前庞大。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据无法有效管理各个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借鉴了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设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辽阳行省等等。其中,湖广行省的管辖范围很大,包括了当代的湖北大部分地区、湖南全境、广西大部分地区、贵州部分地区、广东西部地区。
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元朝势力败退北方草原,继续与明朝对抗。明朝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且进行了完善和调整。明朝沿用了湖广省的名字,不过,明朝的湖广省和元朝时期的湖广行省,根本不是一回事。明朝的湖广省大体上就是现在的湖南省、湖北省,湖广省的水稻产量很高,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在明清两朝,一旦某个地区出现了灾荒,朝廷的第一反应就是从湖广调运粮食。与此同时,贵州省、广西省、广东省等一系列省份,在明朝统治时期陆续建立。与现在的情况不同,在明朝统治时期,广西省的省会在桂林府。这是因为桂林拥有比较完善的水路交通网络,在当年的经济体系中,水路运输至关重要。广西省与湖广省南部交界地形,地形结构复杂,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两省大体上的区划已经确立,但省界的划分并不详细,很多地区属于两不管地带。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南明各个政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对于湖广省、江南省等面积大、情况复杂的省份,清朝进行了各方面的调整。湖广省的跨度太大,人口众多,管理难度很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撤销了湖广省,组建了湖北省、湖南省。
湖北省的省会在武昌府,湖南省的省会在长沙府。当然,清朝保留了湖广总督、湖广道监察御史等传统名称。至于湖南省与广西省的省界,基本上沿用明朝时期的管理。在两省交界地区的山区,仍然属于半空白区域。在清朝统治的后期,广西、湖南的部分地区,滋生了大量的土匪武装。在镇压土匪武装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省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情况。
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当时,盘踞在广西、湖南各地的军阀,属于不同的军阀派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根本不可能调整两省交界的区划。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开始腾出手来重新测绘广西、湖南两省的省界。
随后,两省之间的区划调整开始了。1951年,湖南省衡阳专区零陵县何家洞乡的部分乡村,划入了广西省全县管理。1952年,湖南省衡阳专区道县的白岭乡部分村庄、零陵县吴湾尖乡的20多个乡村,划入了广西省全县管理。1953年,广西省三江县的高步乡、横岭乡,合计30多个乡村,划入了湖南省黔阳专区的通道县管理。
与此同时,湖南省衡阳专区零陵县的豹子岭等地、白岭乡的20多个乡村,划入了广西省全县管理。在3年多的时间里,湖南省有60多个乡村,陆陆续续划入了广西省。作为“换地,”广西省的30多个乡村,划入了湖南省。至此,湖南省与广西省的省界,基本上稳定下来。1958年3月,广西省更名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道路交通的逐步完善,湖南省的发展都非常迅猛。积极发展的长株潭城市群赫赫有名,发展潜力巨大。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对于西南地区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