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版大清帝国全图江西分图
与前一张地势地图相比,看看差别是什么。
首先看地名。图中上左的“广济”就是武穴,鄂皖两省的交界处的地名与现在基本相同。九江市清代为九江府,市区名“德化”。
地理差别比较明显。鄱阳湖的湖面比现在宽阔得多,只有湖口依然狭窄。这是朱元璋、陈友谅打仗的地方,如果以现在的宽度,几百艘舰船挤在一起,贴身肉搏即可。
更大的地理差别在江北,湖泊占地面积更大,只有感湖和白(泊)湖两个名称,彼此相连,左侧还有面积不小的太白湖、武山湖。
请注意行政区划的差别,从湖北武穴到安徽望江,江北的沿江区域,尤其是九江对面的小池镇,都被划归于江西。湖北黄梅县没有沿江区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池镇(小池口)有个凸起,那是为了将整个镇子和周边包容。
这种行政区划会不会是暂时的?我们找来一张千年前的南宋地图看看看。
南宋 江南西路地图
江南西路,就是江西的由来。可以看出,江州(九江)左右与湖北、安徽的划界和现在一致,江北沿线的行政区划不属于江州。这是为什么?
宋代的龙感湖主体叫大雷池,也有小雷池,就是“不敢过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成语产生于东晋,那时候龙感湖一带叫雷池,雷池直通长江,在九江对面有出口,这就是小池口(小雷池出口)名字的由来。
有意思的是,东晋时期,江北小池一带,又归属于江南管辖。这又是为什么?
再来看看西汉地图:
西汉 扬州刺史部地图
长江那时候就叫“江”,黄河叫“河”,所以长江名为“江水”。这一段的江水以北属扬州刺史部庐江郡,江水以南属扬州刺史部豫章郡。请注意图中心靠左上的“寻阳”,在江北,就是九江古称浔阳的由来。
地理变化就更大了,九江到湖口对面的江岸呢?答案是没有,那时候这一片江湖不分,是绵延百里的湖泊沼泽,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绝大部分区域都在水里。没有小池口,也没有龙感湖和雷池,这里就是著名的彭蠡泽,与云梦泽齐名。
汉代以前的图就不用看了,九江市区还泡在水里呢。
3. 江湖与省界的演变
通过对历史地图的查阅,可以对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地理与行政区划演变,做出如下总结:
● 汉代以前,该区域为彭蠡泽,是方圆数百里沼泽湖泊,华夏文明尚未涉足此地。
● 汉代,九江建县名柴桑,江北现湖北区域建县名寻阳,现安徽区域建县名松兹。三县中间为彭蠡泽,以江泽为界,北属庐江郡,南属豫章郡。
● 三国、两晋时代,因气候变化,长江江段成型,彭蠡泽缩小,出雷池、鄱阳湖,各与长江相连。东晋时期寻阳郡迁至江南,仍管辖长江两岸,湓城(九江市区)为江州州府。江州辖现江西、福建及广东北部,为东晋三大州之一。
东晋地图
● 唐宋,湖北黄梅、安徽宿松县治确立。雷池继续缩小,宋代改名为大雷池。雷池与长江隔绝,相隔部分产生的土地越来越多,由黄梅、宿松划分。
● 元明两代,有湖广(现湖南湖北)、江西、南直隶(现安徽、江苏)省,九江名称确立,九江府、黄州府(现黄冈)、安庆府以长江、雷池划界,省界与现在基本一致。
● 清代湖北、安徽建省,此地行政区划突变,黄梅小池镇起到彭泽县马当一带被划归九江府,其中小池镇及周边较大区域被命名为封郭洲。雷池缩小分隔为龙湖、泊湖等。为何做这种行政区划,后面解释。
清代地图局部
4. 民国洪灾及省界变迁
一百多年来,长江几次创纪录的特大洪水都发生在建国后,排名前三的是1954年、1998年和今年。其实,民国时期也有几次特大洪水,虽然水位记录低于现在,但造成的灾难几乎是毁灭性的。其中1931年江淮大水发生在湖北到江苏一带,竟有超过14万人被淹死,之后疫病、饿死有40多万,是百年来全世界致死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
由于彭蠡湖所在区域地势低且为大面积平原,1931年的特大洪水给这一区域造成了灭顶之灾,尤其是可怜的安徽,死亡、灾民人数为全国之最。
1931年大水后汉口市政府门前 维基百科
据估计,1931年江淮大水,直接和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在200万以上。如此巨大的损失,真的仅仅是因为天灾么?当然不是,是人祸,是运堤失修、防控疏忽、水政腐败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国家经济本就困顿,国民政府却在洪水暴发后仍将主要精力、财力用于围剿江西红军,而不是全力抗灾救灾,造成这样的后果就不足为奇了。
灾难之后,未必就是锐意改进,更可能是彼此推诿,尤其是在各省交界之处。于是,江西、湖北、安徽三省因长江、龙感湖一带的防汛问题就干了起来。鄂皖两省认为,长江两边都是你们江西的,破堤的责任当然在江西。江西也更冤,自己省里天天打仗,长江南岸都没钱修,却还要管江北,这算什么事儿?
吵了几年没结果,1935年,大洪水又来了,又进了百年灾害世界前十,民国期间老百姓真是可怜。灾难过去,三省继续吵架。
1935年洪水中的武汉 标语真讽刺 网络
国民政府没办法,只好由行政院院长孔祥熙(蒋宋孔陈排第二)亲自考察,并于次年下行政命令,将江西管辖的江北区域全部划归湖北、安徽,恢复了明代的行政区划。这么划分的逻辑当然简单:各管各的,出了事自己负责呗。
5. 民国划界的利弊
简而言之,有弊而几乎无利,尤其对于江西。
首先看防洪,其实并无影响。洪涝灾害与行政区划无关。当国家经济繁荣、吏治清明、政令畅通时,再大的洪水也能扛。1931和1935,正是江西内战之时,国民政府自身统御能力薄弱,小灾也能发展成大祸。反观今年,水位创纪录,其实也没出大事,咱们有钱了。
抗洪本就应当是以国家水利部门为中心统一调配指挥,而不是各省各自为政,更不是江南堤坝加一尺,江北就再加两尺,那叫祸水东引。国家统一管理,该保障必须保障,该牺牲也要牺牲。一声令下,蓄洪区全民撤离,为了大局,淹就是了。
孔祥熙做这种破事儿,其实什么也没解决,典型的和稀泥,有这种总统连襟做的行政院长,怪不得国民党要丢天下。
孔祥熙、宋霭龄、蒋介石、宋美龄与宋母 网络
清政府为何恢复了晋朝的行政区划,将江北划归江西管辖?
主要是为了军事,鞑子狡猾大大的。古代江防,必须要两岸同时指挥,决不能各自号令。从九江市到彭泽的小孤山和马当(后来著名的马当要塞)是长江中下游的战略要地,后来抗日战争的武汉会战,这一段打的时间最长,日本人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以江西跨长江占据此地,就是为了防止各省叛乱,借着长江输送兵力。这么划分,湖北到下游咽喉要道被卡死,安徽到上游也过不去。绕陆路?那边是龙感湖和大片沼泽,接着就是大别山了。而江西只占据了江边一小块地方,也没法翻天。清政府的这种伎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