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中国较早出现博物馆的地区之一,早在1897年,就成立了湖南第一所博物馆——郴州学会博物院,这标示着湖南省博物馆事业的开端。随后的数十年,从提出“以无智识之民处生存竞争之世,危乎悲哉,不可说也”的12位湖南先贤建立的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到1923年成立的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在湖南这片历史文化厚重的土地上,在先贤们振聋发聩的呼声中,湖南省博物馆事业在酝酿中等待时机,在蓄势中渐渐苏醒。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落成。拍摄于2017年11月开馆前夕
历史的齿轮不断前行,革新的时代终究眷顾“以智开民”的人们。1956年,筹备了5年的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建立的第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它的创立也标志着湖南博物馆事业将迎来新的春天。此后半个多世纪,循着先贤的忧国情怀,湘博人建起一座湖湘历史文化的“图腾”,凝聚着民族的文化和信仰,见证着中华的文明和强盛。
2017年11月29日,经过五年锤炼的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全新面世,一道更加光芒万丈的历史之门,缓缓打开。在新湘博开馆之际,通过采访三位老馆长,湖南省博物馆建馆六十年间的珍贵故事,得以一一重现。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段筚路蓝缕、激动人心的岁月。
壹
建新馆筚路蓝缕,办展览初露峥嵘
1951年3月,正是春寒料峭时节,长沙留芳岭的百琴园内,却充满徐徐暖意。
在这里,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开启了湖南省博物馆事业的伟大里程。
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任职:1983-1985年)
而这时,一个年轻人刚刚踏出大学校园,进入中南文教办工作,那时的他不会知道,和湖南省博物馆在同一时间站上事业的起点,是多么巧妙的缘分。这个年轻人叫王启初,三十多年后,他的职务是湖南省博物馆馆长。
1956年,长沙烈士公园西门的树荫蔼蔼中,立起一块“湖南省博物馆”的高大招牌。时值“一五”期间,新中国百废待兴,各项事业艰难起步,湖南省博物馆在筚路蓝缕中开始了系统而庞杂的建馆工作。
在当时湖南省博物馆唯一的一幢展馆中,馆员们常常在堆满文物的地上闪转腾挪着。这些文物有的是从各个单位收集而来,有的是在全省范围内征集得到,许多文物来源和背景都不十分明晰,而当时文物甄别、录入、造册等基础工作还未形成系统的经验,一切显得紧张而忙碌。
王启初回忆,当时还发现了许多矿物、动植物标本,此后一直在馆中珍藏、展出,直到1971年,湖南省博物馆决定将矿物类标本拨给了湖南省地质局,1979年将动植物标本借给了长沙市第一中学。至此,湘博从建馆之初的自然、历史类收藏展示并重,逐渐向以历史类收藏和展示为主转变。
而令王启初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收集的另一些历史类收藏,特别是楚文物和近现代名人收藏,至今仍是馆藏至宝。
王启初还曾亲自参与联系和收集董必武、朱德等国家领导人书写的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那时我们为博物馆收集了一批很难得的书法珍藏,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王启初认为,当时的文物征集和整理工作,为刚刚起步的湖南省博物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湘博有展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随着馆藏日丰,湘博人开始了一系列的展览策划,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