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至周末,踏进这幽幽古巷中,寻找老长沙的城市文脉,领略湖湘千年古韵,品味老街岁月沧桑。
01
民俗,千年的坚守
初闻花瑶“讨僚皈”的习俗,仅从字面意思来看,很难猜透其意义所在,殊不知,“讨僚皈”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沉淀了花瑶先民的坎坷岁月。已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讨僚皈”是瑶语音译,“僚”是“诅咒”的意思,“皈”指菩萨,“讨僚皈”意思是走过菩萨的诅咒。
花瑶的“讨僚皈”,源于历史上花瑶先民对封建朝廷压迫的斗争。元天启元年(1358年),祖籍江西吉安府的花瑶先民遭到官兵驱赶杀戮,四处奔逃,许多老弱妇孺逃走不动,只好躲在鹅颈大丘的黄瓜、白瓜架下,才幸免于难。
为了感谢黄瓜架的救命之恩,起誓“永传后代,要越过古历七月初二日才能吃食黄瓜、白瓜”。并定于七月初二至七月初四祭祀祖先,以作纪念名曰“讨僚皈”(意思是逃脱凶恶的菩萨)。
“讨僚皈”节每年有两次,分别于农历七月初二至初四在虎形山瑶族乡茅坳村举行,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崇木凼村举行。
目前,“讨僚皈”是花瑶人最隆重、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展示民族风采、传承民族精神的平台。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更是花瑶男女对歌传情、恋爱择偶的最佳时机。
呜哇山歌是花瑶留存于世的文化瑰宝,呜哇山歌是一种“高腔山歌”,它是花瑶人民在田野山岗劳动时自我愉悦,自我抒情的歌曲。
是花瑶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反映了神秘花瑶人独特的审美观念、思想感情和民族心理。
花瑶呜哇山歌一般用汉语来演唱,是随着瑶、汉民族大融合形成而发展的,是汉文化与当地花瑶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
花瑶呜哇山歌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号子,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被称为民歌中的“绝唱”。
02
风景,避暑的秘境
除了独特的民俗和靓丽的衣裳,花瑶还因它的金银花而闻名。隆回是中国金银花之乡。6-7月是采摘金银花的时节。
如今,花瑶当地的金银花采摘还未开始,随处可见的金银花风光不并未呈现,但深山里的秘境,从来不只保留单调的背景。
苍穹之下,高山之巅,雨后放晴,且观云海。炎炎烈日的脚步踏不进花瑶所在地,这里是一处天然的避暑秘境。
入夜,凉风习习,目之所及,星空万里,城市的喧嚣与厚重在此消散无形,吐纳间心旷神怡。
在花瑶,最壮观的是位于大托村的大托石瀑布。石瀑宽1000多米,高300多米。整座山就是一块石头,宛如一道瀑布,一泻千丈,成为独特的自然景观。
到来的游客无不想征服一番,所以总能看到“一石一山,四脚爬山。”人与景的和谐景观。
这里的生活是城里人羡慕不来的淡雅清闲,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方式,隐于此处世外桃源的花瑶,淳朴地仿佛与这浮躁且膨胀着欲望的世界脱了节。
如今,花瑶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开,来此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初识花瑶,别忘了寻找心中的花瑶姑娘、呜哇山歌、漫山的金银花、古树群、花瑶美酒……
03
美味,深山的馈赠
“神仙豆腐”是花瑶当地的特色美食,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做“神仙豆腐”需要用到“神仙树”之叶。
“神仙树”的学名为双翅六道木,多生长于像虎形山这种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路边、沟边杂林中或灌木林中。
“神仙豆腐”色泽淡雅、清香味浓,口感舒适的茶韵,其色如翡翠,呈半透明固体。有退火,清凉解毒之功效,适宜夏季食用,而且可防治因肝炎、肺热引起的各种疾病。
另外一个值得大力推荐的就是这儿的百合粉。当地人把百合制成百合粉,揉出百合面,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美容养颜、补中益气。由于百合面的30%成分是百合,所以既不会糊,又很营养,即是美食,也是绝佳的保健品。
03
花瑶,观景指南
旺溪瀑布群
旺溪瀑布群坐落在隆回县小沙江镇旺溪村,距县城80公里。这里瀑瀑相连,潭潭相接,层次分明,蔚为壮观。
这些瀑布,或温文尔雅,或彪悍凶猛,各具形态,气象万千,一道比一道绚丽多姿,一道比一道引人入胜。它们都伴着形状不一、各不相同的清幽深潭,如同串串晶莹璀璨的珍珠,点缀在青山绿水中。
白马山
白马山,位于隆回县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是雪峰山中段的一座高山。其主峰顶心堂海拔1780米,是湘中第一高峰。
《湖南民谣》云:“隆回白马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落鞍。”站在湘中第一峰,可以看到山势雄伟连绵,又有魏源湖与木瓜山水库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花瑶古寨崇木凼
花瑶古寨崇木凼位于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距县城103公里,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同时位列湖南省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名单,被称为“中国花瑶第一村”。
崇木凼,顾名思义,就是崇拜树木的地方。古寨到处古木参天,怪石嶙峋,群峦叠嶂,沟壑幽深,云雾缭绕。
万贯冲梯田
万贯冲梯田位于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境内,是当今世界开垦最早的梯田之一。
始于秦汉,是当地苗瑶汉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创造的伟大成就,集中连片有万余亩,当地人称万贯,为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揉合的历史遗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054县道东侧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