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将搓好的银丝掐出不同的图案,嵌进事先做好的银丝框内。
镶嵌:将打磨好的银珠摆放在需要镶嵌的位置,然后用焊枪整体加温。
洗涤:将饰品放入特制的溶液中,高温煮沸,然后用清水洗涤干净。
苗族女性饰银,爱其洁白,珍其无暇。因此,苗族银匠除了加工银饰,还要负责给银饰除污去垢,俗称“洗银”。他们先给银饰涂上珊砂水,用木炭火烧去附在银饰上的氧化层,然后放进紫铜锅里的明矾水中烧煮,经清水洗净,再用铜刷清理,银饰即光亮如新。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向人们呈现出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也展示出了苗家女子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共有130多种,而且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后汉书·南蛮传》中就有五溪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诗句。可以说,苗族服饰是一种原始的符号和象征,是一本无字的历史书,一种无声的语言和标志。
苗族服饰因性别、年龄、婚否等情况而不同,并且有地区差别,但都保持一种从古至今的传统款式。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长可抵足,飘逸多姿,短不及膝,婀娜动人。穿便装时一般是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加上少许银饰衬托。其中的苗族百褶裙,图案花纹色彩斑斓,多以刺绣、织锦、蜡染、挑花装饰。衣裙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好五色衣裳”的传统。服饰用料以居住地出产的棉、麻、毛等原料为主,经过家庭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苗族男子的装束则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苗族服饰的亮点主要在银饰、头帕、围裙和花带。
头帕:苗族喜爱头帕有着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和心理基础。苗族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头部,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湘西苗区现在还有“男儿头,女儿腰”之说,就是说男子最忌讳别人摸头部,女子最忌讳别人摸腰部。包头帕是一种服饰方式,也是一门传统艺术。民间有“姑娘样子好,花花头帕少不了”、“选郎没有巧,头帕要包好”的说法。湘西苗族男子喜爱青黑色帕,头部至少要挽五六道,前后包成人字形,有的有斗笠那么大。顶端露在外面,悬帕吊在耳边。湘西苗乡女子喜欢用青色丝织皱帕包头,丝帕对齐额头,头发不外露,平正不偏斜。
围裙:湘西苗族女子围裙分为高腰围裙和低腰围裙,凤凰一带的苗女喜爱高腰围裙,吉首、花垣一带的苗女喜爱低腰围腰,两种围裙均为已婚妇女装束。平常穿着是为了劳作时保护衣服不被弄脏,逢年过节或者走亲访友穿着,主要是用于盛装服饰,也可以显示女子的刺绣水平。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苗族妇女以编织、刺绣、盘花等表现手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服饰装饰风格。苗族服饰纹样丰富多彩,作为女红技艺的显示,是苗族女性文化审美观念的集中和传承。从造型特征看,可以分为拟形图案与抽象几何纹样两种风格。拟形图案以概括、简练、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经手工刺绣,形成一种既古朴又绚丽多彩的效果,让人一目了然。抽象几何纹样则以点、线、面等几何因素将自然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变形,形成有规律的几何花边纹样,再经手工编织、十字挑绣,显得单纯素雅、朴实自然。服饰纹样的素材要么取自大自然,以日、月、星、辰和动、植物为主体;要么以龙凤等神灵性动物为题材,图案之中透露出“万物有灵”的思维特征。湘西苗族妇女以她们的欣赏习惯和思维方式,将这些自然物象装饰得更加富有情趣,也更具理想化。
原文出处:www.yoofh.com/minsu/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