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买一张联票可以逛遍所有景点,每个景点门口都设有检票处,门票要保管好,每进一个景点都要验一次票的。
【武岭门】
进入老街的第一关就是武岭门,可以说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现在的武岭门是蒋介石在1930年下令建造的三间两层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从这两块门额放置的位置来看,蒋介石还是一个蛮大气的人。
上城墙可以俯瞰剡溪和溪口镇,但是因为树长得太高大,遮住了视线,不过站在城墙上,还是颇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文昌阁】
穿过城门走上台阶,就能看到文昌阁,这里是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文昌阁初建于清雍正九年,因阁内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阁”,有“奎阁凌霄”之称,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
1924年清明,蒋介石重回故里,见其破败不堪,就出资请他的哥哥蒋介卿召集民工拆除重建。蒋介石和宋美龄婚后每次到溪口,常在此小住,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私人别墅。
蒋介石曾将“文昌阁”改名为“乐亭”,并亲自撰写《乐亭记》,现在还留着乐亭记的石碑来纪念。
文昌阁一楼为会客室,二楼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卧室和起居室。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送到溪口软禁,最先的落脚点其实是文昌阁,住了10天后才移送到雪窦山。
这是文昌阁前面的水塔,当时宋美龄来到溪口,不习惯喝剡溪的水,蒋介石特意为她修建了这一座水塔,宋美龄成了溪口第一位喝到自来水的人,妥妥被洒了把狗粮。
台阶上的小狮子抱大狮子的石柱还真是不常见。
二楼卧室中的大床还别有一番玄机,据说蒋介石担心会有刺客,所以卧室里面摆放了很多面镜子,他和宋美龄睡的这张床的床边就镶嵌了镜子,不知道万一半夜醒过来冷不丁看到镜子里面的人影会不会瘆的慌。
【小洋房】
文昌阁边上就是小洋房,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被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一边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著述,一边让他撰写《旅俄报告》,反省在苏联留学时打下的红色烙印,给儿子“洗脑”。
这小洋房周围的环境真是不错,犹如深藏其间的深闺,与世隔绝,亭台楼阁,树木繁茂,蒋介石给他儿子真是挑了个学习的好地方。
【武岭学校】
下了小洋房沿着老街继续往里走,就到了武岭学校。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在她的遗嘱中说道:“所余家产之半自办义务学校,教授乡里子弟之因贫失学者。”1929年,蒋介石出于尊母教诲,在溪口建立武岭学校,并亲自担任校长一职。学校占地6公顷多,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模仿法国乡村校舍构建,中西合璧,包括大礼堂一幢,教育楼2幢,三层宿舍楼1幢。
这大礼堂在当时来看确实漂亮,忍不住就在大礼堂拍起来了。如今这座武岭学校已经改名武岭中学了,培养着溪口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剡溪】
从武岭学校出来后,在剡溪边歇会,剡溪是一条千年古溪,其源头来自剡界岭,又与澄潭江、长乐江汇流,自西向东流过溪口。由于溪水清澈,小镇的妇女们都到溪边洗衣。剡溪的两岸芦苇夹道,水草就像绿色的毯子般铺在溪底,游鱼时而出没,时而游离。
阳光下的剡溪波光粼粼,泛出星星点点的光芒,在老街上逛累了,就靠在岸边躲在柳树底下,躲个太阳偷个懒。
【蒋氏宗祠】
蒋氏宗祠由新老两所祠堂合成。老祠堂重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供奉整个溪口蒋族的先祖,规模也比较小。新祠堂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蒋介石在扩建丰镐房时,为了安放三房堂前迁出的先祖神位而建造,又称为“三房祠堂”。这块“忠孝传家”的门额是蒋介石亲自题写的。
蒋氏宗祠是蒋氏家族进行宗族活动的场所,节日祭祖、红白喜事、家族修谱、庆祝盛典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被日军飞机炸死,葬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丰镐房】
丰镐房是蒋介石小时候居住的地方,房号 “丰镐”,宅名“素居”。房子背北面南,临街而建.房前是终年长流不息的剡溪,正对面是闻名的“笔架山”。房子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划分为49个大小房间。
丰镐房里雕梁画栋,装饰很是精致,廊柱上的壁画、木雕都很精美讲究。
【玉泰盐铺】
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的出生地。据《蒋氏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1871年开设,后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盐铺归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经营。现存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字。
【武山庙】
武山庙是溪口镇内重要祠庙,坐西北朝东南,庙屋结构完整,最显眼的就是中间天井设的戏台,戏台呈方形,歇山顶,内置藻井,大殿前檐为青石盘龙云纹柱,内部结构穿斗和抬梁相结合。后进前廊增设盘龙石柱,保持清中叶前江南庙宇建筑风格。
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