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人类学家江应樑从广州去滇西傣族地区做田野调查,云南的亲友先是各种劝阻,见他意志坚决乃又指点各种辟邪方法,江应樑对此有记述:“始而奇怪我为何胆敢独个人到蛮烟瘴雨的边地去,继而知道我要去的是摆夷区,更以为我是发狂了。”[19]江应樑刻画了那一时期外地人对于“蛮烟瘴雨”之地的恐惧,他此去不久,汉人便随着修筑滇缅公路蜂拥进入,其中不少像他这样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田汝康便是一例,他也描述了外人眼中芒市处处是“瘴”的景象:“树下有毒,草上有瘴,哪儿还能够容足。”[20]。在此之前,敢于挑战这种恐惧的,多半是走投无路,或者是以命搏财之人,一般的苦力多是不愿以身涉险,20世纪初,溥仪的老师庄士敦(R. F. Johnston)在大理雇脚夫,经腾冲至八莫,他记载了大理的脚夫对于“下夷方”的恐惧,写道:“在夏季,特别是在雨季开始之后,大理的脚夫认为经过南甸坝与边境的掸邦雨林是非常致命的,我发现即便是提供行价的三倍依然不能找到一个愿意前往的人。”[21]
瘴是非具象的,也往往不是实际的自然景观,多被形容成某种气体。[22]虽然滇西傣族坝区的晨雾严重,但很少有人会将其与瘴气联系起来,周绍模还从专业角度解读:“晨雾见于旱季,其裨益农作。”[23]傣族村落的标志性植物景观是榕树与竹林,腾冲人李希泌写道:“出芒市后,顿睹热带风光,榕树成丛,不下万株,粗可十围,高有百寻。翠竹随处皆是,绿新摇曳迷人。”[24]江应樑也有同样的观察,指出这两种植物是傣族村落的代表物产。竹林就是村落的定位器,“每有大竹丛内,必有摆夷村寨,这可以说是定则。” [25]从日常家具到房屋建筑桥梁,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张印堂谓傣族为“竹器文化民族。”[26]江应樑看到:“竹以外,最多见的是榕树。夷人叫作大青树。这种树的种植是与宗教有关的,故大多生长在佛寺附近。” [27]傣族的村落周边往往会有大片的草场,作为牲畜的牧场,1910年,腾越领事娄斯(A. Rose)观察到:“村落如公园一般,高大的榕树散布其中,仅仅用来放养黄牛与驮马。相比,汉人的村落会将每一块土地利用上。”[28]身为化学家的曾昭抡欣赏草地与榕树配合的“天然”构图。[29]农学家周绍模更加细致的发现近山的村落,山地与草地的景观对照,他观察到的显然是“人为”的结果。
边地山势较低,距平原多在四〇〇公尺左右,各山森林状况有一共同现象,即山顶葱翠繁茂,山腰以下多为一片黄草荒地,其分界情形至为清楚。盖因山腰树木采伐殆尽,而山顶则居住者以山头人为多,因其野蛮,而采伐者裹足不前,森林反因得保存也。[30]
村落与植物融为一体,在曾昭抡眼里是“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进到村落里,则是另外一番对比强烈的景观,李景汉在猛卯看到“家家墙上及院内满是牛粪,成为一牛粪世界。”[31]对于牛粪,很多观察者并无好感,赵孝纯的感受与观点很有代表性,“曝日光之下,臭味四散,每行经其地,臭气扑鼻。摆夷地向为蛮烟瘴雨之地,疾病时易发生,传播流行,极为迅速,其最通常之疾病,如烧热病、疟疾、肚疔、痢疾、天花、受瘴等。”赵孝纯听到并记录了当地人认为烧干牛粪可以趋避瘴气,似乎他并不相信,写道傣族不讲究卫生时用括号做了注释与对比,“摆夷人民生活,若干方面,卫生不讲,无论城镇村寨之街巷,墙垣抑空场,皆贴放粪饼(据谓此粪饼晒干燃火可避瘴毒。)”[32]牛粪作为燃料被收集与保存的场景,对外来者而言堪称印象最深刻的景观之一。与燃料占有反常的现象是,李景汉发现傣族的乡民道义,使得公共空间中的牛粪滞留更加严重,“得此种燃料之方法,除自有牛在家制造外,见着街上有牛粪一堆,而当时不及立刻拾取,则可插一草棍于牛粪之上。如此他人见之,即知有主,不再拾取。”[33]无论是在街市、村落任何地方,牛粪在公共空间更久的滞留,从污染的角度看,显然更加严重。
所谓“卫生”的问题也曾让外来观察者困惑,许多报道都提到傣族喜好洁净,一天多次沐浴,是以赵晚屏有这样的疑惑,“摆夷虽讲究一身的洁净,但是对于住屋的卫生却极不注意。牛粪饼在竹墙上任意铺贴,屋顶有无数蛛网及尘垢,厨房的烟气任其向居室中飞扬。”[34]他这里提到的厨房应该指的是火塘,有记者看到“不论贵族平民,家里同样没有炉灶。每家楼上有个火塘。”[35]曾昭抡对火塘有更详细的描述:“据说这火差不多是终日不熄。它的主要功用,并不在取暖或者烧水,而是在避瘴气。每年雨季一来,这火就必需保持着,让它永远不熄,火里面烧着牛粪,传说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瘴气。”[36]
通过诸多观察者的记录,可以勾勒出滇西傣族村落的典型“景观”。郁郁葱葱的竹林与“拔地参天”的榕树是傣族村落的标识,村落周边有大片的草场,耕牛与驼牛等牲畜在悠闲地牧草,草场上间隔有高耸的榕树,但其它林木匮乏。若是村落在山脚,则与山上葱翠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进入村落,是另一番景象,牲畜与家禽随地排泄,牛粪被当做燃料搜集,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村民房屋处处可见,堪称“牛粪世界”。奘房(南传佛教寺院)是村落的中心,榕树是奘房的标配景观。进入村民房屋内部,最重要的设施就是火塘,火塘终日不熄,持续消耗着牛粪与竹子。外来观察者必然是如江应樑一样带着对瘴气的印象或想象来到傣族村落,不过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