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阜平城 大甘河村 瓦窑 土楼 马兰 杨家庵 连家沟 滚龙沟 陈庄 陈家院 北营 日卜 小水峪沟 雷堡 麻棚 栗园庄 里庄
寻路总体介绍
在20世纪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察冀边区,活跃着一支年青的红色新闻队伍。从1937年12月11日《抗敌报》创刊,1940年11月7日改称《晋察冀日报》,至1948年6月14日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为华北中央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终刊,它坚强地战斗了10年6个月,出版了2854期报纸,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在一次又一次日寇残酷的扫荡中,这支队伍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在太行山区坚持游击办报,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行程累计上千公里,留下了不朽的足迹。十年中,报社有41名干部和工人牺牲在游击办报的路上,19位因积劳成疾病逝在繁重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的英名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寻路是以《晋察冀日报史》的记载为依据,以战争年代游击办报路线为线索,开发出的一条点、线结合的徒步/骑行/自驾旅行路线,每个点设立纪念标牌,标牌上绘路线图、该点的位置及该点的历史事件简介;部分设立与该点有关的诗词或牺牲烈士纪念碑刻。通过寻路旅游,使后来者了解红色报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坚持游击办报的革命精神,纪念报社牺牲的烈士,同时带动沿线村庄村民发展民宿旅游接待,就地就业。
寻路点介绍
1、阜平县城
位置:寻路展示牌、诗碑立在中兴街(原文娴街)原中医院临街的绿墙位置,对面是抗敌报创刊地赵家胡同。
寻路纪念地-阜平城历史简介:1937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起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12月11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报》(即《晋察冀日报》的前身)在阜平城文娴街(现中兴街)创刊,舒同任主任,沙飞、洪水任副主任。创建初期,物资奇缺,只能用黄毛边纸石印三日刊。不久,日寇对晋察冀腹地发动进攻,1938年3月5日,阜平城遭到日军轰炸,正在印刷中的第24期连同一台石印机被炸毁。6日报社跟随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及边区党政领导机关向山西五台山转移。
碑文:邓拓诗词手迹“忆晋察冀旧事”:当年北岳起烽烟,血洒林峦夕照边。午夜蹄声惊短梦,山村灯火对无眠。马兰寨北崎岖路,灵寿阜平战斗连。携手京华重忆旧,喜看日月换新天。一九六四年邓拓
周边景点:距阜平县烈士陵园780米,内有晋察冀日报社忠魂碑、晋察冀画报社英魂碑。距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4A级)21公里。
交通食宿:县城交通食宿方便。
2、山西省五台县大甘河村
位置:海会庵大门外
寻路纪念地-大甘河村历史简介:1938年3月,《抗敌报》随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及边区党政领导机关从阜平城转移到五台山东麓的大甘河村,编辑部驻扎在龙王庙,印刷厂驻扎在海会庵。报纸(第25期)于3月25日复刊,舒同题写了新报头。邓拓接任报社主任,8月报纸从石印三日刊改为铅印隔日刊。邓拓主持的第一次编辑工作会议决定,不管敌后游击战多艰苦,党报要坚持不断出版。从此开始了游击办报的艰苦历程。海会庵内墙上至今还保存着“保卫国土”的抗日宣传壁画。
周边景点:海会庵位于五台山景区入口外,与大甘河村龙王庙(又名善住寺,在五台山景区入口内)相距2公里。距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2公里。
交通食宿:方便。
3、阜平县瓦窑
位置:村内大戏台对面墙上是寻路介绍。
寻路纪念地-瓦窑村历史简介:1937年底,《抗敌报》(即《晋察冀日报》的前身)在阜平城创刊。不久,日寇对阜平城进行轰炸,报社跟随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及边区党政领导机关转移至山西五台山。1938年9月底,报社处于敌人围攻中,遂由五台越过长城岭,避开敌人主力进攻的大道,翻过南山到达瓦窑村。乡亲们支持报社,清理出几间柴房做排字间,编辑们坐在门槛上,伏着膝盖写稿、编报;工人们在昏暗的麻油灯下,拣字、排版、印刷;在艰难的转移中抢时间出报纸四期,把刚刚收到的边区号召粉碎敌人围攻的文告、各路军民抗击日寇的新闻发送出去,使群众及时了解反围攻的形势。此时日寇已到龙泉关,于是报社队伍离开瓦窑沿太行山东麓向平山县卧龙村(土楼村)继续转移。现在,报社在村内驻扎过的老院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已经改造为新民居。
在村内广场一天然石上镌刻邓拓诗词笔迹“反扫荡途中”:风雪山林路,悄然结队行。兼程步马急,落日水云横。后路歼顽冦,前村问敌情。棘丛挥斤斧,伐木自丁丁。
周边景点:附近有长城岭、龙泉关古迹,距离天生桥瀑布群景区(4A级)22公里,骆驼湾村史馆内有关于晋察冀日报的介绍。
交通食宿:交通便利。距离骆驼湾、顾家台2公里,相邻村内有很多依山傍水的美丽民宿,可接待300人食宿,住宿联系齐建经理13722223627。
4、平山土楼村
位置:土楼村口桥头有当地政府竖立的抗敌报旧址纪念碑和寻路展示牌。
寻路纪念地-土楼村历史简介:1938年9月底,《抗敌报》(即《晋察冀日报》的前身)处于敌人围攻中,遂由五台越过长城岭经瓦窑村继续向南转移,10月18日来到卧龙村(土楼村)。在此驻扎了近半年时间,坚持出报。《抗敌报》创刊一周年之际,邓拓作诗“勖报社诸同志”:笔阵开边塞,长年钩剪风。启明星在望,抗敌气如虹。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文旗随战鼓,浩荡入关东!。1939年3月底,报社迁往阜平马兰村。
周边景点:村内尚保存《抗敌报》旧址、邓拓旧居。距离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4公里。距离驼梁风景区(4A级)41公里。
交通食宿:位于县道014公路边,交通方便。附近拦道石红色生态风景区、蛟潭庄镇均有宾馆和餐饮条件,食宿方便。
5、阜平马兰村
位置:村口广场,有寻路展示牌、诗碑等纪念物。
寻路纪念地-马兰村历史简介:在《抗敌报》、《晋察冀日报》从1937年创刊,到1948年终刊的十年游击办报岁月中,马兰村是报社驻扎次数最多,累计驻扎时间最长的一个村庄。1939年3月底报社第一次进驻马兰。1940年11月7日,《抗敌报》改为《晋察冀日报》,第二次到达马兰。1943年2月,第三次进驻马兰,编辑部设在栗树庄,印刷厂设在坡山,第三次反扫荡撤离,12月返回,安葬死难烈士并慰问遇难村民家属;1944年5月,在此出版第一部《毛泽东选集》。1946年从张家口撤离后,第四次进驻马兰。马兰村民以生命保护报社,革命烈士在此长眠,报社同志终生怀念马兰。目前,村内仍然保留有报社驻地旧址、送报小路、晋察冀日报社马兰烈士墓,公证状雕塑以及马兰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晋察冀日报展览室等可供参观。
诗碑碑文:邓拓1964年诗作:昭昭往史未成烟,寄意游仙大雅篇。午夜蹄声惊短梦,山村灯火照无眠。马兰路上青春影,鹞子河边战斗连。廿载艰辛回首处,东风卷地换新天。
《军民团结抗日雕塑》介绍:1939年3月晋察冀军区抗敌报社第一次进驻马兰,要在马兰村南沟解决工作及居住场所。经村农会主任白国泰同村公所积极帮助动员,并带头出地,村民出料、出工,22间厂屋建设得以完成。1939年冬季,报社奉命转移。临走之前,报社主任邓拓签名写下公证状,向马兰村父老兄弟努力襄助,积极抗日的精神表示崇高敬意,将建设厂屋所用土地、木料、钉子、钱款一一列出退还原主。雕塑表现的正是当年抗敌报社主任邓拓与马兰村农会主任白国泰手执公证状的情景,彰显了军民团结抗日的坚定决心。
周边景点:距离马兰七烈士墓700米、栗树庄编辑部旧址900米、坡山印刷厂旧址900米、登鉄贯山2000米。距离日卜进山处9.6公里。
交通食宿:道路交通便利。村内有餐馆、民宿。农家苑白先生,联系电话13473215849;栗树旅馆梁先生,联系电话13933233413,可以提供民宿接待。
6、唐县齐家佐乡杨家庵村
位置:杨家庵村通向全胜峡、青虚山景区的路口。
寻路纪念地-杨家庵村历史简介:1939年下半年,日军调兵2万,对晋察冀腹地大举扫荡。《抗敌报》社从阜平县马兰村向沙河以北继而向东转移,11月23日到30日在唐县山区的杨家庵驻扎了8天,出版铅印8开两版隔日刊5期,刊出反“扫荡”专刊4期,报道在黄土岭歼灭战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等消息,鼓舞军民取得敌后抗战的重大胜利。队伍离开杨家庵后,12月3日急行军至满城刘家台乡芝兰沟时,遭遇日寇追击和敌机的轮番轰炸,铅印机、铅字及驮重的牲畜严重受损。报社将印刷设备掩藏在山洞里,队伍迅速轻装,深夜急行军摆脱敌人尾追,又回到阜平,驻扎在车道村。这次严冬季节的游击办报,报社带着铅印设备经阜平、曲阳、唐县、完县、易县五个县,长途行军500里,被喻为 “敌后办报的运动战”,从此开始了轻装“八匹骡子办报”的历程。
周边景点:距道教名山青虚山1.3公里。距全胜峡1.8公里。距离报社队伍当年遭遇日军飞机轰炸的芝兰沟30公里,沟里有晋察冀一分区司令部旧址、抗日烈士纪念碑。
交通食宿:道路交通便利。附近青虚山、全胜峡均有民宿,齐家佐乡有饭馆,食宿方便。
7、阜平县台峪乡连家沟
位置:在老村口竖立展示牌和晋察冀日报社歌的碑刻。
寻路纪念地-连家沟历史简介:连家沟是《晋察冀日报》社1939年12月-1940年11月的驻地,印刷厂设在台峪。1940年,晋察冀通讯社合并到报社成立通讯部,报社机构扩编,人员倍增,是《晋察冀日报》历史上新的里程碑。在这里,报社曾全程报道百团大战的消息。报社主任邓拓为报社写了社歌,由音乐家卢肃谱曲,鼓舞斗志。11月7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第二天日寇就开始扫荡。报社马上投入反扫荡游击办报的急行军,跨过带冰碴的大沙河迅速南移,冲出日寇包围圈。2020年,老村庄计划整体搬迁,老村内仍然可以看到报社驻扎过的老房子。
诗碑碑文:《晋察冀日报》社歌 太行高耸,滹沱在叫吼,我们用钢铁的语言,和万众的步伐合奏。我们是文化劳动者的队伍,在敌人的践踏和残害里,党和人民把我们培养成长壮大,像海燕,像旗帜,飞翔在燕赵古都的郊原。我们永不疲倦,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我们比大山还要顽强,比河水更加勇敢,永远战斗在晋察冀!1940年 邓拓作词
交通食宿:203乡道下车步行500米抵达报社旧址。台峪乡庄里村万鑫家庭农场可供20人食宿(电话13231281633,0312-7886668)。
8、平山县滚龙沟村(铧子尖)
位置:寻路展示牌位于滚龙沟风景区(4A级)入口山门旁,“晋察冀日报游击办报展览”室外。
寻路纪念地-滚龙沟沟历史简介:1940年11月,报社游击转移到平山滚龙沟。这一时期的《晋察冀日报》每天在滚龙沟编、排、印刷和分发打卷,由交通员用牲口驮或人背,昼夜不停地送往各条线路和机关单位。1941年8月,日本7万大军队向边区发动残酷的大扫荡。报社在滚龙沟铧子尖隐蔽出报,7次埋进和取出印刷机器,靠8匹骡子驮运转移阵地,创造了被称为“七进七出铧子尖,靠8匹骡子办报”的战争环境中办报之奇迹。在进入滚龙沟铧子尖景区的路边一块巨石上刻有邓拓诗作“勖报社诸同志”。景区内有报社旧址、烈士墓,村里有村史馆,记录着战争年代军民团结抗日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滚龙沟村民战天斗地获得周恩来总理嘉奖的事迹。
距离9.4公里到达碾盘沟,是晋察冀画报创刊地,有画报社旧址、展览室和纪念雕塑。
交通食宿:交通方便,西阜高速有滚龙沟出口。南滚龙沟景区有食宿条件,联系人刘先生,18833170799
9、灵寿县陈庄
位置:陈庄中村201省道旁新华书店复建处。
寻路纪念地-陈庄历史简介:1941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在陈庄建成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形成报纸发行的重要中心枢纽,在滚龙沟印刷的晋察冀日报很多经陈庄书店再分送各条线路,书店同时经销报社以及延安出版的书刊。8月1日,日军飞机对陈庄狂轰滥炸,书店被炸毁,经理罗军和发行员王吉贵中弹牺牲。罗军河北省冀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调报社工作,任发行科长兼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经理。王吉贵山西省人,中共党员,任报社发行科发行员。
周边景点:距离陈庄歼灭战陈列馆/抗大二分校纪念馆12公里。
交通食宿:陈庄镇位于201省道旁,食宿方便。
10、平山县陈家院
选点位置: 207国道旁陈家院村天然巨石前。
寻路纪念地-陈家院历史简介:1941-1943年,是晋察冀根据地抗战相持阶段中最艰难的时期,也是在敌后出报最困难的时期。1941年10月,因日军占领滚龙沟各村,并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开始搜山,《晋察冀日报》编辑部从平山滚龙沟迁到陈家院,驻扎至1943年2月,后迁移至阜平县马兰村。报社在此持续发表通讯报道,愤怒地揭露和控诉日军肆行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的野蛮暴行,宣传在反扫荡中涌现的英勇事迹,鼓舞根据地军民武装保卫家乡的斗志。为了解国际形势,报社在此增收外文电讯稿,每天抄收中外文电稿3万字。
村口一天然石上刻有一首邓拓诗文:忆自滹沱河畔游,鹣鹣形影共春秋。平生足慰齐眉意,苦志学为孺子牛。久历艰危多耿介,自空尘俗倍温柔。六年血火情深处,山海风波定白头。在游击战争环境中有感,因题一律以赠一岚邓拓
交通食宿:交通便利。
11、灵寿县北营村
位置:村内大戏台旁。
寻路纪念地-北营村历史简介:1943年秋季,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9月24日,晋察冀日报社的队伍自马兰村夜行军转移途中在北营村遭遇敌军,三位同志不幸中弹牺牲,社长邓拓的坐骑中弹死亡。队伍遂沿村头山间小路爬上千米高山玫瑰坨,在只有三户人家的小山村日卜驻扎出报。烈士遗体后被安葬在阜平县马兰村。郑磊俊(原名黄乃堤),浙江省青田县人,中共预备党员,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赴延安,1941年从华北联合大学调到报社任电务队报务员,牺牲时年仅27岁。安志学 河北省定县人,中共党员,1941年参加报社工作,任发行科交通员。曹斗斗河北平山人,报社饲养员。村史馆中有关于当年晋察冀日报北营之变的介绍。
周边景点:距离五岳寨景区,漫山花溪谷景区8.4公里。距离日卜进山处7.7公里。
交通食宿:交通便利,有通岳宾馆等多家餐厅民宿。山居宾馆可供20人食宿,联系电话13131129166。
12、灵寿县日卜村
位置:村庄早已荒废,无人居住,仅存旧址。展示牌竖立在562乡道进沟口处,距离日卜有22里徒步登山路,途中经过板房、古石村。
寻路纪念地-日卜历史简介:1943年秋季,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晋察冀日报的队伍夜行军转移途中在北营村遭遇敌军,挺笔荷枪,披荆斩棘,带着八匹骡子,沿山间小路爬上千米高山,从10月4日-15日,在玫瑰坨上只有三户人家的小山村日卜,坚持出版了12期报纸。邓拓写有一首诗词《忆日卜》,生动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记得昨宵篝火红,战歌诗思倍匆匆。枕戈斜倚刍茅帐,假寐醒时月正中。”
交通不便,无食宿条件。这段山路近年来由长跑爱好者民间组织开发为一条越野马拉松比赛的赛道,沿途可以看到举办赛事的红色引导标志。
13、阜平县小水峪沟
位置:老村已经整体搬迁后拆除。在211乡道进入村庄的路口处设立寻路展示牌;在老村村口小庙处,竖立烈士牺牲纪念地石碑。
寻路纪念地-小水峪沟历史简介:1943年12月9日晨日寇突袭小水峪沟,在突围中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的吴畏、李心广、陈雨然、安玉海四位同志和晋察冀日报社病号队四位同志不幸遇难。晋察冀日报社烈士的遗体后被安葬在报社驻地阜平县马兰村。胡畏(原名胡瑞募)贵州省遵义人,中共党员,1935-1937年在上海赤色工会做工运工作,1938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后留校任政治教员,1939年9月到晋察冀边区,同年底到报社任编辑、国际新闻编辑组长。牺牲时年32岁。黄庆涛 江西省铜山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任报社电务队台长,抄收中、英文电讯都非常熟练,培养了不少电讯干部。牺牲时年34岁。侯春妮 河北省灵寿县人,报社印刷厂排字工人,牺牲时年18岁。弓春芳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共党员,任报社发行科会计。
碑文:1943年12月9日 抗日烈士牺牲纪念地 晋察冀日报社后代2021年敬立
周边景点:距离夏庄乡赤瓦屋英魂园、张立烈士纪念碑6公里,英魂园系为纪念1943年抗日战争反扫荡期间在战斗中牺牲的48位革命烈士而建,有碑文记述了柏崖惨案的历史。距离云花溪谷景区2.5公里。
交通食宿:选点距离211乡道需步行2公里。云花溪谷景区有食宿条件。
14、阜平县下雷堡村
位置:老村计划整体搬迁。寻路展示牌、诗碑竖立在老村庄八亩台。
寻路纪念地-下雷堡村历史简介:1943年12月反扫荡结束,《晋察冀日报》编辑部迁到下雷堡村。1944年5月在这里完成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编辑,是年7月在马兰村坡山第一次印刷出版。1945年8月12日,日本宣布投降,报社同志打着火把,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到附近村庄宣传抗战胜利的消息。1945年9月初,报社人员陆续离开雷堡,迁往张家口市。2020年,老村村民计划整体迁出,村内仍然可以看到报社驻扎过的老房子、窑洞遗址、打的水井。
诗碑碑文:邓拓步清平乐词韵作“庆祝抗战胜利”:喧天锣鼓,卷地红旗舞。革命长征万里路,极尽人间艰苦! 今朝四海同声,欢呼抗战功成。喜见漫山遍野,火光星月齐明。
周边景点:距离史家寨晋察冀革命历史陈列室、窑洞群2.6公里;距离洞子沟晋察冀画报社旧址20公里。
交通食宿:从206乡道路口徒步60米到达八亩台。史家寨有多家特色餐馆。无住宿条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