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仙李白短短几字描绘出了三月满城繁花的扬州,勾起不少人对这座城市的遐想。而我认为,人间最美不过四月天。所以清明时节刚过,我再次走进这座城,感受四月的扬州。
踏入扬州的那一刻起,一个绵长的梦就开始了。
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整个扬州就如同一个大花园,
这个城市里,处处是风景,每走一步都是视觉盛宴。
扬州个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列为全国四大名园。其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属于皇家园林,拙政园和个园则为私家园林。
作为扬州最出名的园林,景区内有很多住宅和假山,典型的江南园林。个园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当时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私人园林。
黄至筠字韵芬,生于1770年,扬州甘泉人,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清嘉道年间为八大盐商之一。官至正二品顶戴,清廷因此赐他“盐运使”的荣誉官衔,他的长子、次子,也都赐予“郎中”官衔。因屡次捐资朝廷赈灾及军费开支,曾两次获得进京祝寿,入圆明园听戏的待遇。黄至筠曾三度起落,期间都凭借他过人的毅力和高超的经商能力坐稳了两淮盐商首总,即使在道光年间盐政改制,两淮盐业趋于没落的背景下,依然能力挽狂澜将扬州盐业局面维持了一段时间。黄至筠作为一名经商奇才,同时也是个有文化修养的儒商,在书画艺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现个园抱山楼下的嵌壁石刻上,还存有他画的一幅扇面。
个园总体布局分为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和南部住宅区。
园名中的“个”字,就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
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期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是有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
园主人在园子中种满竹子是取之唐代【酉阳杂俎续集】中的竹报平安之意,希望家人出入平安。
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各具特色。
在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
春山,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门前左右两旁的花坛满种修竹,竹间散置参差的石笋,象征着“雨后春笋”的意思。
入了园门,还是同一座春山,还是竹石图画,这里有象形石点缀出的十二生肖,花坛里间植有牡丹芍药。门外是早春光景,门内则是深春之景。
夏山,抱山楼之西侧为太湖石大假山,高约6米。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秋山,在园中东北角,黄石堆叠的大假山,高约7米,主峰居中,两侧峰拱列成朝揖之势。山顶建四方亭,是全园的最高景点。山隙古柏斜伸,倚伴嶙峋山石。秋山山顶置亭。
冬山,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院内沿南墙堆叠雪石假山。假山内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渲染出隆冬的意境。
抱山楼,在步芳亭南,为个园主园区。共七楹;楼房,楼上两端各有嶝道蜿蜒,如伸出的双臂东拥“秋山”,西挽“夏山”,故名抱山楼。
个园南部是主人庞大而森严的住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着写有大“福”字的豪华砖雕照壁。传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五路豪宅依次排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三路建筑,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
现存以东中西三路为轴线的盐商豪宅,每路三进,其结构相似而功能各异。三路建筑之间用“火巷”隔开,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中路建筑以“福”为主题,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的形式,称之为前厅后寝。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大梁式构架,旁设四间厢房。这是扬州从前大户人家传统居住形式之一。
第一进是正厅“汉学堂”,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这里是主人会客的地方。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的空间。雨天天井四周的高大房屋屋檐向内流淌下来,形成四水归堂,古时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天井后的第二进是三间两厢的两层楼院落,可供宾客暂住,东边卧室西边为书房是清朝时的式样。
中路第三进,同样是三间两相的格式,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曾是黄至筠儿子的居住场所。
中路建筑中路建筑两边有东、西火巷。火巷是大户人家宅子里的狭长通道,它有三个作用:使住宅之间隔开;用于防火防盗;佣人穿行的通道。
东路建筑,它是“禄”的主题,门上檐口瓦头滴水都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
第一进是管家、帐房的办事处所,叫“清美堂”,以清为美。
第二进,是管家、帐房等高级仆人的住宿和主人吃饭的餐厅,还兼作仓库。“
第三进是厨房。
西路建筑,主题为“寿”,是主人和家眷生活休闲的地方,因而最为富丽堂皇。
第一进大厅“清颂堂”,俗称花厅,是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厅内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黄至筠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最终所生四子俱很有文化修养,时誉“黄氏有佳儿”。
厅中央是一个可供十二至十四人进餐的大圆桌,不但厅内放置的全是红木家具,就连厅堂都是楠木建造的。
第二进,第三进都是两层绣楼,但景致个别。中进楼下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后进是内眷生活区。
何园又称寄啸山庄,是一座大型住宅园林,由何芷舠于清光绪年间建造,由东西花园、住宅楼群、片石山房三部分组成。原占地面积1.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计6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前后三进,全部用水磨砖砌成,是清代扬州园林的后期代表作,被称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
东园的主要建筑是160平方米的煦春堂(楠木大厅),似船形,单檐歇山式,带回廊。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厅旁抱柱上有对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船厅四周用通透玻璃镶嵌的花窗,给有以“人在厅中坐,景自四边来”的意境。
西洋楼又称玉绣楼,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计28间,为园主人阖家居住场所。玉绣楼的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 四周以上下两层回廊、内外廊复道,围出院落;而楼内的房型设计、楼外立面的装饰、印着“益寿延年”四个字的法国进口铸铁栏杆、百叶窗似的窗户和房门,却处处洋溢着法式风情。
园居院落
这个季节的何园,阳光下的新绿,墙角的一树花开,在视线里都是极美的。‘
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天下第一亭”——水心亭。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
复道回廊——天下第一廊。1500米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彩景观。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把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被誉为立交桥雏形。
花窗——天下第一窗,是何园复道回廊上的花窗。造型阔大的几何菱形的花式花窗非常少见,透露出精致的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
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原名双槐园,系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门楣上的“片石山房”额系移用石涛墨迹。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园中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是一奇观,光线透过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西廊壁上还置一块硕大镜面,整个园景可通过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何园整体建筑开放和明快,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皮市街是一个比较文艺而清新的老街,很多文青在这里开设很有特色的花店,书店,工作室,清吧,咖啡馆,小吃店等等。明清时期的皮市街,曾经是繁华的皮货一条街。
皮市街整个街区的建筑风貌为古朴雅致:传统的乱砖砌筑,小瓦灰缝,扬派传统五架、七架梁的小屋为主建筑样式。特点是线条简洁,色彩单一,平实低调,与古风浩荡的扬城,在气质上有着最大程度的契合。
皮市街两边鱼刺状间隔分布着一些古巷,诸如宛虹桥、风箱巷、羊肉巷、大芝麻巷、以及耿家巷和水仓巷等。曲径通幽之处,宛若穿越时空,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朱自清故居就在此
大明寺位于扬州市区西北郊蜀冈风景区之中峰,它既是一座佛教庙宇,也是一方风景名胜,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天下第五泉等组成。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
沿着数百节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
大雄宝殿
寺内最出名的是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李白、白居易等也都曾登临赋诗。从塔顶可俯瞰大明寺,远眺瘦西湖与扬州城风景。
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谷林堂”和“欧阳河”。
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园,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今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园内还有“御碑亭”,有乾隆皇帝御碑三块。
人们都说,不到瘦西湖就等于没来过扬州。瘦西湖是扬州雍容华贵的象征,瘦西湖美在于湖面瘦长纤细、蜿蜒曲折,为要拍到其万般的诗情与夕阳,我选择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进入瘦西湖。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瘦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很美。
我的路线:瘦西湖公园南门进,南门——徐园——小金山(瘦西湖的最高点)——钓鱼台(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五亭桥——白塔——熙春台——二十四桥——万花园——瘦西湖公园北门。
大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有一首:“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更是脍炙人口,就连乾隆皇帝也曾做诗赞赏过虹桥的景色。
徐园在瘦西湖长堤春柳之北,原址为清初韩园桃花坞韩园。民国四年(1915)为纪念为纪念辛亥革命时期的烈士徐宝山军长,构建徐宝山祠堂,名为徐园。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从小金山景区可以看到的就是瘦西湖的主湖区。
玉版桥
钓鱼台,深入湖心的钓鱼台,原来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相传当年的乾隆皇帝逛到这儿钓鱼。
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您可以在北边的圆洞中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而南边的椭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横一卧,真是堪称绝妙。
那洞中借景的画面正好对应了“三星拱照”。
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茅以升评价为“中国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五亭桥,满月之夜,十五个桥洞中每个都含着一个月亮。
白塔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白塔比例匀称,玉立亭亭。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
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沿展出长虹卧波的美景。
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它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的转折处。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
万花园是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主要依托瘦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将其打造成以花文化为主题,以古典历史名园为线索,着重恢复完善瘦西湖“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白塔晴云”等景区,以及挖掘和体现扬州特有的花卉文化的区域,具有花事、博览、观奇、体验、智趣、休闲、教育、生态、娱乐、审美十大功能。
四月的扬州城有清风、细雨、斜柳、琼花,堪称一年中最美的时候。尤其是可以赶上扬州市花——琼花盛开。
古人把到扬州一睹琼花风采视为人生快事。“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描绘的就是当时的赏花盛况。
琼花花朵洁白无瑕,形态呈伞状,端庄可爱。琼花花期很短,因此格外珍贵。扬州城区琼花分布非常广,如瘦西湖东门的琼花广场、二十四桥、长堤春柳、茱萸湾琼花园、大明寺、琼花观、运河三湾风景区、文昌路、平山堂路……
在扬州,除了琼花,还有许多鲜花绽放,“桃红柳绿”恰当时。
菊花桃
绣球荚蒾
红枫
樱花漫天的鉴真大道
紫藤
扬州是一座浮在月光中的城市。更是一座文人笔尖滋润出来的城市。我很是喜欢这座城市,先前的印象皆来自诗词典古,现如今正在一点点将自己融入到唯美的古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