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建议穿厚袜,避免长程行走摩擦起水泡,不建议不穿袜子
排汗衣裤:行进间穿着,排汗性佳,行进时不要穿太厚也不建议穿着棉质衣物,若担心被植株划伤,建议以长袖衣裤为主
外套:以防水、防风、透气较佳
毛帽、领巾、遮阳帽:依个人需求携带进行遮阳或头部保暖
登山背包(含背包套):约 40 升,打包时左右重量均衡,重物在上、靠近身体内侧,背包套防水、防脏,背包也不容易被勾到
塑料袋:至少携带 2 大 1 小,超大塑料袋作为背包内袋防潮,再将装备置入,小塑料袋装垃圾
雨衣:建议以两截式雨衣为佳,不建议穿轻便雨衣,容易勾破
保暖衣物:依季节及需求携带中层刷毛、羽绒外套,但须装在塑料袋内防潮
头灯、备用电池
饮用水:依个人需求携带,建议至少 1500 毫升,可带宝矿力水得粉或直接带宝矿力水得、舒跑等等,补充电解质,避免抽筋
登山杖:初学者建议携带两支
毛巾
个人药品及卫生用品:可携带湿纸巾擦澡使用
个人餐具碗筷
午餐、行动粮:建议携带有饱足感、可快速补充能量的食物,如面包、高热量甜食等等
雨伞:山上上厕所可以遮挡
摄影器材:依个人需求携带
装备该怎么装?背包好重怎么背才不会闪到腰?
登山背包建议先放入大型的防水袋或塑料袋防潮,但不建议使用黑色垃圾袋,容易破,而装备置入背包的基本原则为重物尽量放在上方且靠近身体内侧,重心为靠近背上、肩膀的位置,左右重量均衡,以减轻背负的负担,举来来说,像睡袋、衣服这种晚上才会用到的放在底层,接着将重物放在靠背部的位置,常会用到的紧急用品则放顶袋或侧袋。最简单测试看重量是否均衡,可以将背包直立地面,如果背包不会前倾或后倒就表示没问题!
为避免反潮,在背包内放置一个大塑料袋可防止各个装备受潮。
背包套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不仅防水、防脏,也能让行进时背包不容易被勾到,但要注意背包外不宜再外挂其他物品,否则也同样容易勾到。
不过这超过10 斤的背包,要上肩也是一大难事!上背包时以尽量膝盖辅助,或者是背好背包再站起,也可以请同行伙伴协助提起背包,接着调整背包的各个连接带,将重量分摊到身体各部,会让登山更为省力。
厚重背包以膝盖辅助上肩,减少对腰部伤害。
该穿雨鞋还是登山鞋?
登山这件事,无论雨鞋还是登山鞋各有拥护者,两者各有优缺点,也常激起两派的论战,不过这次我们就不参战了,也考虑着不知道一年会爬几次山的成本考虑之下,才决定购买便宜的雨鞋登山。
雨鞋价格便宜、重量轻、防水、耐脏、穿脱方便、抓地力强,脚底可以很贴服地形,但也因为如此,长期行走下来,会造成脚部不适,于是鞋垫与护踝就显得相当重要。
由于雨鞋鞋筒较短且也未有束口设计,可以加穿绑腿,防止异物、水进入鞋内。注意:绑腿应穿在雨裤里。
出现明显差异便是在于长途行走的舒适度了,由于途中有一长段石头路,以雨鞋+ 1 层鞋垫的亲身体验感受,虽有加上鞋垫,但因雨鞋本身较为贴服地形,因此脚底板可以明显感受到踩在一颗颗石头上,不至于造成疼痛,但的确有以为自己正在走天堂路的错觉。而未穿戴护踝的关係,且雨鞋无法到非常合脚,因此在此路段以及下坡时脚踝不时会拐到,建议穿护踝以降低扭伤的可能。
步伐、呼吸如何调整?
在前往加罗湖起初的缓坡路段,建议可以走多慢就多慢,让身体可以渐渐熟悉并慢慢调整呼吸,通常走一小时休息五到十分钟,呼吸方式建议採用腹式呼吸法,深且稳,并配合步伐调整速率。
上坡时宜放慢速度,上身前倾,以膝盖带脚向前跨步,建议在坡度越陡时,例如加罗湖巨木区的数个陡升路段,跨步可以越小越好,较为省力,也须保持速率稳定,避免忽快忽慢导致身体疲劳。而下坡时则建议腰放低,不建议跑步下山,避免脚部受伤。
登山杖怎么使用?
初学者登山时,建议使用两支登山杖,可以增加身体的稳定性,并降低膝盖、腿部的压力,可先在山下先进行测试,确保使用安全,使用前调整成适合自己的长度,上臂与下臂呈 90 度,将手由下往上穿过挽带,使登山杖可以轻松地随时因应坡度调整长度。
上坡时,登山杖长度可略缩短,并藉登山杖支撑,借力使力,下坡时则可将登山杖长度再伸长,但虎口不宜由上往下握住把手顶部,脚落地之前,登山杖先落地支撑,不仅可减轻腿部压力,对于湿滑的下坡路度也会较为安全。此外,登山杖还有个功能,若怕脚部深陷泥泞甚至拔不出来,可以先用登山杖测试泥泞的深度及软硬度。
初学者登山建议使用两支登山杖,下坡时可减轻腿部压力也较为安全。
山上想大小便怎么办?
如果山林间无厕所,那么请在远离步道、水源、营地、行走路线至少 60 米处解放,但也请挖个 10~20 公分深的洞,解放于洞深处,再以原来的植被埋起来,最后请将使用过的卫生纸放进夹链袋或塑料袋带下山,请勿留在山上造成环境负担,不过也是有驴友会将自己的排泄物带下山。
出发解放前记得携带
卫生纸
夹链袋或塑料袋
挖洞工具
雨伞(可遮蔽)
对环境的礼仪
美丽山林是宝贵的资产,自己制造的垃圾请自己带下山,看到山路出现垃圾也顺道一起带下山吧!不过山林间的一草一木皆是珍贵资产,请勿带下山,也勿打扰、接近、喂食山林内的动物,减轻对环境以及生态的冲击,一起打造无痕山林,留给自己也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