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华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带动发展。改革开放40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更改变了台州的命运。
40年前,台州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40年后,台州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发达经济带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台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她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内涵和精神气质。
台州的经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地区样本,她深刻地反映出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一个地区主要以自身的力量和适用的制度,促使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全面协调发展。40年台州发展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改革开放史,台州走过了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台州没有任何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台州历经“海防前线”15年(台州湾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曾被国民党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此时战备、支前任务压倒一切,经济发展缓慢,举步维艰。同时,台州又是国家“投资短线”,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特殊的地理环境,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边缘地带,鲜有国家重点投资。在改革开放前30年间,国家在台州的累计投资仅数亿元,其中42%用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修建了几个大中型水库和若干个配套水渠。此时,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普遍“注重农线”,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方针。自古以来,台州只是一个纯农业区,“温黄熟、台州足”。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果、蔬、棉、麻、油、糖、茶、桑、药、杂综合经营。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耕作制度的改革、品种改良、科学管理、水利保障,农业生产不断发展。1958年,黄岩粮食亩产(按粮食耕地面积计算,下同)上纲要(400公斤)后,成为全国首个亩产上纲要的县。1964年全区粮食平均亩产425公斤,是年,黄岩县粮食平均亩产达521公斤,成为全国第一个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县。1970年全区平均亩产506公斤,成为全省超“千斤”高产地区。1979年黄岩县粮食亩产超双纲(800公斤),1982年亩产达850公斤,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国粮食高产县。
上世纪80年代,参加杂交水稻万亩丰产方现场会议的人员在黄岩考察。
改革开放前30年,台州由于是“海防前线”,由此造成国家“投资短线”,加上单一“注重农线”,虽然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工业经济落后,20世纪70年代,仅有少量的制药厂、造酒厂、酱油厂、农机修理厂,可以勉强称得上工业。据统计,改革开放以前,台州的经济总量在全省倒数第二位,而人口却处于全省的第三位,致使台州成为“东南沿海的‘第三世界’”。但新中国成立后这30年里,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为改革开放后台州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阵和煦的春风,吹醒了中国大地,更是吹绿了台州这块“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的创业热土。通过40年改革开放,台州从一个地理封闭、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匮乏和基础设施薄弱的农业地区,一跃而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地,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产业集群特色明显,有6个块状经济列入浙江省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9个列入省产业示范基地,拥有21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156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外第一。“十三五”期间,台州将着力打造培育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与塑料、医药健康、智能马桶、缝制设备、泵与电机等七大千亿产业集群,打造高新高端、智能智慧、集聚集群的产业高地。
改革开放40年来,台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有的成就是历史性的飞跃。1978年,台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0.2亿,到2017年达到4388.22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3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912元(达一万多美元),财政总收入达656.97亿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反映人民富裕程度,改革开放之初只有7800多万元,人均只有100多元, 2017年住户存款余额4062.66亿元,人均达67315元。台州正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前进。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台州市区域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全国的影响面不断扩大,美誉度大大提高,荣获“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 “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是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浙江省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
台州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改革开放前30年,因“海防前线”、 国家“投资短线”和单一“注重农线”等原因而造成发展滞后的状况,在40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后来居上,脱颖而出,迅速从省内落后地区跻身为我国沿海发达城市行列,其主要原因是台州历届党委、政府在人大、政协支持配合下,重视民营经济、倡导民主政治、建设民生社会,走出了一条富有台州地方特色的“三民”发展之路。
民营经济:奠定了经济的发展基础
民营经济是台州经济的铁柱钢梁。回顾台州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坚持向改革要生产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台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历史上,地理环境的封闭,阻碍了台州与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制约了本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富有“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人的和气”的台州人,始终具有强烈的自主谋生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这为台州人创造了大展身手的发展机遇。在一不靠国家投资,二不靠外来引资的情况下,台州人闯出了一条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民营经济发展之路。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台州人合股办起来的企业犹如春天的小草,这些草根经济在台州大地上蓬蓬勃勃地生发。只是“孩子”已经出生,没有取名字,也没有报“户口”。1983年1月15日,温岭县工商局突破工商登记的禁区,首次为牧屿公社牧南工艺美术厂核发了“社员联营集体”营业执照,这是全国首家有据可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成为中国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经济体制上重大突破的一个历史见证。股份合作制是台州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古老传统与现代农民脱贫致富强烈愿望相结合的产物。台州各级党委、政府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创造和选择,慎重对待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情况,切实保护群众的积极性。政府不是“无为而治”,而是有所作为,对群众的伟大创造采取了鼓励、支持和保护的态度,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引导、规范和提高。
1986年10月23日,黄岩县委正式下发了《关于合股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成为全国第一个鼓励、支持股份合作经济发展的官方文件。这个政策性文件明确了股份合作企业的性质和地位。1986年12月,原台州地委、行署明确作出了“把兴办股份企业、个体企业、联户企业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给予政策优惠,放手发展”的决策。
回顾这段历史,当时的地委、行署作出的“取两南之长,走自己的路”的决策,可谓审时度势,非常切合台州发展的实际。所谓“两南”即苏南、浙南(主要指温州),当时苏南以乡镇集体经济为特征,温州以个体私营经济和贸易为特征,而台州的经济基础与这两者均有所差异,所以提出要走自己的路,主要指这种用“打硬股”的办法兴办联户合伙企业的路子,并对股份合作企业“视同集体”,从而闯出了一条以股份合作制为经济组织形式的民营经济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40年来,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可谓波澜壮阔,从1978年到2001年,台州在全国率先推行股份合作制,民营经济高歌猛进,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从2002年到2007年,台州经济先发优势弱化,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在这一关键节点,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于2002年12月21日到台州考察,高瞻远瞩地提出“推进台州民营经济发展再创新辉煌”的历史课题。自此,台州开始了为期15年的艰难转型。从2008年到2015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台州人民牢记嘱托,稳住阵脚、保持定力,坚守实业、坚定转型,实现了凤凰涅槃,经济经受了严峻考验。2016年以来,台州经济强势复苏、焕发活力,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为3706家,其中民营企业3514家,占94.82%,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台州最大特色是民营,最大优势在制造。制造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台州的支柱产业,是立市之本,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制造业注重从传统的“制造”向现代的“智造”飞跃,涌现了以李书福吉利集团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领跑者、转型升级的示范者。吉利是一家仅仅拥有30多年历史的民营企业,创建于1986年,1997年这家做冰箱冰柜起家的制造公司进入汽车行业,以创新求发展。2010年8月,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收购了处于困境的沃尔沃汽车公司,率先登上全球汽车舞台,并购让中外企业实现了双赢。吉利帮助沃尔沃降低它的成本,而沃尔沃帮助吉利在研发能力方面的提高。2018年春天,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公司接近10%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意味着中国民营企业真正接近全球核心的制造品牌和优质资产。
李书福和他的汽车梦
改革开放造就了台州民营经济今日的辉煌。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的成长带动了台州经济的腾飞,成为台州经济发展的主体。民营经济创造了90%以上的经济总量、80%以上就业岗位、70%以上财政收入,成为台州经济的主导力量。并且将这种形式和观念推广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工业到农业、从商业到金融、从医院到学校,民营经济渗透到城乡的每个领域。台州银行、泰隆、民泰等民营小微金融成了中小企业成长的伙伴,成了全国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的“台州样板”。台州第一条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段)是台州人民在政府“给我一滴水、还你一桶油”的召号和鼓励下,众人参股修建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是股份合作制成就了台州。2017年9月6日,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SPV公司——台州台中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式组建运营。至此,国内首条采用PPP模式的市域铁路项目落地台州,台州还在全国率先发布《台州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若干意见(试行)》。2018年4月,台州市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PPP“两个常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八个方面,进一步挖掘民间投资潜力,提升民间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以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是当今台州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2月22日,春节上班的第一天,台州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大会。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两个高水平”( 即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的新要求,给台州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为此,陈奕君书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对内,面向已扎根台州的企业,推行以 “五心”(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机制上顺心、关系上无私心)服务为核心的“妈妈式”服务,旨在让企业愿意留下来。对外,以招大引强为目的,我市提出“五皮”招商精神,要求各级各部门“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坚韧不拔、克难攻坚,真正把“航母企业”、“旗舰企业”、龙头企业引进来。“五心”是留商手段,“五皮”是招商精神,一个是内向度,一个是外向度,其共同的目的是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推动民营经济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构建以“产业能级高、创新能力强、制造模式先进、集群配套优、开放跨度大、企业架构新”为主要内涵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民营经济兴则台州兴,民营经济强则台州强。“再创新辉煌”,是新时代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横向要敢于超越对手,和强者争锋;纵向要敢于超越自我,创造新的辉煌。今日新时代的台州,干部群众和40年前一样,又燃烧起火一般的激情和斗志,展现“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姿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大潮,勇创新业,重振雄风。
民主政治:促进了社会的凝心聚力
草根经济催生了草根民主。市场经济的先发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先行。在台州这样一个民营经济发达、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利益、价值观念等多样化的地方,人们的自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较内地要强。
为凝心聚力、形成社会最大公约数,画好台州发展的同心圆,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在民主政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发探索,是从发展党内民主到扩大人民民主的有益探索。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发展党内民主的创新形式——党代会常任制,缘起于1988年12月中央组织部在椒江的试点,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2002年,中共十六大对这一探索给予肯定。2002年12月,经浙江省委批准,台州市在椒江试行党代会常任制14年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探索扩大和深化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30年来,台州各级党组织始终秉承党章规定和精神,遵循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原则,着眼于坚持和完善地方党代表大会制度,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实践,积极稳妥地推进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其间经历了建立与探索、坚持与发展、扩大与深化、规范与提升四个阶段,形成了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党委会负责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运行保障机制等制度,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打造了富有全国影响力的党代会常任制“台州模式”,得到中组部“经验先出自台州、品牌先在台州创造、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高度评价。
台州党代会常任制的经验为在全党范围内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和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作出了贡献。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继后,中共十八大“党代会代表提案制”的提出,更是凝聚了多年来台州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经验总结。
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指党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代表团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以书面形式提出属于同级党代会职权范围内的意见和建议的制度;党代会闭会期间,可以由个人或者以联名的方式,采用书面形式向同级党委提出属于同级党代会和党委职权范围内的提议。这项制度椒江从1988年就开始探索,2003年开始在台州全面推行。2006年1月,台州市本级在台州市三届二次党代会上正式实行代表提案制度,至此,台州市、县、乡三级全部实行党代表提案制度。2008年12月,台州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台州市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台州市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制度》。2011年,浙江省委总结了台州的经验,出台了《浙江省地方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试行)》,将党代表提案制上升到全省制度化层面。党的十八大吸收了在台州基础上形成的浙江“党代会代表提案制”的经验并将之写入十八大报告,这是中共首次正式作出该项涉及党内民主机制的重要决定,是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完善措施。
十八大后,台州市委对此项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3年1月8日,台州市四届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继续深化党代会提案制,建立党委常委领办督办重点提案制度,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就是在代表提案中确定一批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重点提案,由党委常委领衔办理。这样就形成了党委常委——党代表 ——党员——群众四级党群联系链,架起党委联系基层党代表和普通党员群众的桥梁,畅通了党情民意反馈渠道,有利于党委更好地凝聚党员集体智慧,发展党内民主、科学决策,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扩大党内基层民主”。 为扩大乡镇党内基层民主,早在2012年8月和2014年9月,台州市委分别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改革的工作方案》,2015年,又出台文件探索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专题审议和重大事项票决制度,强化年会决策功能。温岭大溪镇是中组部确定的全国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工作6个联系点之一。经过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大溪镇党代会年会制工作特色鲜明,实现民主恳谈与年会制的有机结合,给大溪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三十而立,台州作为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基地、创新基地,试点成果为党的相关建设提供了实践依据。深化台州党代会常任制试点,贵在初衷不变,贵在坚持不懈,贵在创新不止。为此,市委书记陈奕君要求与时俱进深化党代会常任制在台州的实践。要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深化党代会常任制的目标导向,进一步提升党代会常任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将推动党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作为深化党代会常任制的基本落点,最大程度凝聚党内共识,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推动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台州落地生根;要将扩大制度化成果作为深化党代会常任制的改革要点,使台州党代会常任制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具操作意义,既保持先发优势,也为全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