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下到线上,OTA 崛起
OTA(Online Travel Agency)是当前旅游产业链中游环节,为下游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从国际演变来看,OTA 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期(1950—1995 年)
在线旅游渠道和平台的技术基础发源于现代航空业。1952 年,Ferranti Canada 为环加拿大航空公司开发了世界上首个计算机预订系统,命名为“ReserVec”。此后,美国航空公司借鉴 ReserVec 的成功,与 IBM 合作投资开发自己的计算机预订系统——于两年后推出 Sabre 系统。在此基础上,其他航空公司也纷纷开发自己的计算机预订平台,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Deltamatic、DATAS、Apollo、PARS、Amadeus 等系统纷纷诞生并开始投入使用,这些计算机预订系统的重点服务对象是旅行社。在旅游业及信息技术发展下,于 1985 年,Sabre发明了一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预订系统“eAAsy Sabre”,消费者可以跨过旅行社,直接通过该系统进行机票、酒店和车票的在线预订。
早期批发商模式被酒店方偏好。1991 年,Hotel Reservations Network 成立,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进行酒店预订。该公司首先采用收取佣金的方式,由于大多数酒店不愿意支付佣金,公司随后发明了批发商模式。在该模式下,公司以净利价格支付给酒店,而以毛利价格出售给消费者。消费者预付款,公司可以赚取毛利和净利价格之间的价差。
众多在线旅游网站诞生,为 OTA 的萌芽奠定基础。1994,世界上第一个酒店综合名单网站 Travelweb.com建立,不久之后,该网站推出了直接预定服务。一年后,Viator 系统公司(即 Viator.com)成立专门的旅行科技部门,加码以互联网提供目的地旅行的预订服务。同时,世界主流旅游出版社 Lonely Planet 积极利用互联网发展线上业务,该业务的成功激励其他旅游出版社纷纷从事线上业务。
2)起步发展期(1996 年—2001 年)
全球范围内大量 OTA 纷纷成立。1996 年,微软创办 Expedia,提供机票、酒店和租车服务的在线预订。Expedia的成立使众多模仿者纷纷进入 OTA 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 OTA 的创业与投资潮流。1997 年 Priceline 创立,并于 1998 年以“Name Your Own Price”模式向全球用户提供酒店、机票、租车、旅游打包产品等在线预订服务。此后,携程网、TripAdvisor、Orbitz 等著名 OTA 网站也相继在 1999-2001 年间建立。
3)整合集成期(2002 年—至今)
OTA 巨头借助资本力量以并购形式扩张。OTA 业务高度同质化使得并购扩张成为重要的提升市占率方式,国际上主流的 OTA 通过一次次并购扩大自身业务边界、完善产业链,成就龙头地位。Priceline 在 2005 和 2007年收购的 Booking.com 和 Agoda 是其海外扩张的主要动作,尤其是 Booking.com 成为其长期增长的动力。此后又收购了 KAYAK、Rentalcars.com 和 OpenTable,向不同业务领域扩张。Expedia 也通过收购 Travelocity、Orbitz等众多公司快速扩张。国内的携程网与去哪网于 2015 年合并,合并后机酒业务市占率超过 50%,旅游度假业务市占率达到 25%。
目前 OTA 市场的总体格局三足鼎立。线上 OTA 马太效应和规模优势明显,通过公司间的并购,已经形成少数龙头把握市场的竞争格局。目前国外的 Priceline、Expedia 以及国内的携程占主导地位。2017 年,在全球前的十家 OTA 中,Priceline 实现收入 126.8 亿,占比 39.9%;Expedia 实现收入 100.6 亿,占比 31.6%;携程实现收入 41 亿,占比 12.9%。
经过多年发展,OTA 已形成复杂的产业链。OTA 在在线旅游产业链中处中游地位,上游对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产品及服务),下游面对广大的消费群体(为旅游资源方导入客流),旅游资源的丰富度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 OTA 行业业务范围广、市场规模大、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特点。
(二)产业链下游:消费需求推动行业高速增长
旅游需求旺盛,在线旅游蓬勃发展。从人次来看,全球入境游人次从 1995 年的 5.2 亿增长到 2017 年的 13.4亿,增长将近 2 倍。从收入来看,国际旅游收入从 1995 年的 4,849 亿增长到 2017 年的 15,260 亿美元。在线旅游的下游是需求机票和酒店等旅游产品的消费者,伴随着消费升级,旅游产业整体景气度向上,在线旅游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互联网的普及奠定在线旅游的发展基础。从美国来看,互联网普及率从 2000 年的 43.1%增长到 2016 年的88.5%,增长约为 2 倍。从中国来看,互联网普及率从 2005 年的 8.5%增长到 2018 年的 59.6%,增长超过 6 倍。互联网的普及促进线上旅游的发展。相比于美国,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因此旅游产业在线化率的提升空间更为广阔。
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和渗透率持续提升。2009 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 617.6 亿元,渗透率为 4.8%;至 2017 年,交易规模已经提升至 7,384.1 亿元,渗透率为 13.3%,8 年内交易规模 GAGR 高达 36.36%。目前国外在线旅游市场的渗透率约为 40%。因此,我国的在线旅游市场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三)产业链中游:OTA 起源于 GDS,位于 GDS 下游
1、50 多年不断发展,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GDS 最早于 1964 年由美国航空推出。自上世纪 50 年代起,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航空旅游人次快速增长,美国的航空公司也面临着及时处理旅客机票预定的挑战。当时,游客需要亲自到机场或预定办公室处预定机票,或通过电话预定,这之后航空公司代理再把乘客名单登记在纸上。这种预定方式效率低且出错率高,导致航班过多预定或预定不足,不仅给旅客带来麻烦,也给航空公司带来昂贵的成本。为了解决该问题,美航和 IBM 决定在改进存货管理系统上进行合作,开发出可以创建并管理航空座位预定并能够让在各地的代理商通过电子方式实时获取数据的系统,半自动商业存储环境(Sabre)系统由此诞生。在代替 30%的服务人员后,Sabre大大降低了美航的成本。1976 年,美航开始用 Sabre 系统终端去吸引旅游代理商,根据美航的报告,前 200 家安装了 Sabre 系统的代理商,每年从旅客身上增加的收入就达到了 2010 万美元,投资回报率达到 500%,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代理商安装了 Sabre 系统。Sabre 系统的成功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