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多年后得知自己有一个亲生女儿,他却高兴不起来
潘承斌老师是一位支边老知青,他曾在云南西双版纳支援边疆建设生活了十年,为边疆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祖国的橡胶事业发展也奉献了青春和汗水,西双版纳是他们一代支边人终生难忘的地方。
今年(2024年)端午节过后,潘承斌老师和几名要好的同学再次来到了令他们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橄榄坝农场,潘承斌老师离开橄榄坝农场以后这是第二次重返橄榄坝。这次重返橄榄坝,潘承斌老师不光见到了他的初恋,还有了意外惊喜。
有关潘承斌老师的支边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事情的详细经过,还要从他到云南支边当知青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图片来源网络
据潘承斌老师回忆,他是1969年冬季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火车离开北京的,到达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后,他们被分在了刚成立不久的云南水利三团,成了水利三团的兵团战士。
历时四年多,潘承斌他们圆满完成了曼岭水库的建设任务,上级随即撤销了水利三团的兵团建制,全体人员除了一部分人被抽调去当了干部和老师,其余人员都划归到地方国营农场,潘承斌也到新组建的橄榄坝八分场当了农场工人。
潘承斌所在生产队的工人有一半是从水利三团划归过来的兵团知青,有一半是农场老工人,队长姓杨,祖籍湖南,他是六十年代初携带家眷从湖南来到西双版纳栽种橡胶树支援边疆建设的。
杨队长家四口人,一个姑娘一个儿子,姑娘叫杨海英,当年十八岁,初中毕业后也在农场当了工人。杨队长的儿子叫杨海军,当年十三岁,还在读初中,他是在橄榄坝农场出生长大的。杨队长的老婆也是农场工人,她有文化,在食堂做过饭,也到山上刨过树穴栽种过橡胶树,后来去苗圃当了育苗管理员。
来到八分场的第三年,杨队长安排潘承斌当了一名拖拉机驾驶员,给队里拉粮食拉蔬菜,也给猪场拉饲料,但凡队里有需要运输的,都是潘承斌份内的事情。因为潘承斌正直勤快长相又好,有好几个漂亮姑娘喜欢他。
有一次队长安排潘承斌到景洪去拉生产物资,那天去了两辆拖拉机,一辆拖拉机上都是两个人,一名驾驶员,一人负责装卸和押车,因为以前拉物资曾经丢失过两回。那次坐在潘承斌拖拉机上的押车人员是杨海英,杨海英为了能去景洪,她费了不少口舌说了不少好话,那名男青年才答应和她换工。因为跟车去景洪,队里给记工分以外,还有一块钱的补助金。
到了景洪,买完物资都装上拖拉机,用绳子捆绑好,杨海英到商店买了牙膏牙刷和香皂,她就和潘承斌到饭店吃午饭。一人一大碗米粉,杨海英把她碗里的米粉拨给了潘承斌一半,她说自己吃不完一大碗,剩下也就浪费掉了。那顿午饭也是杨海英抢着付的钱,弄的潘承斌挺不好意思的。回到农场,杨海英还送给了潘承斌一管牙膏,她是专门给潘承斌买的。
之后的日子里,杨海英总是找借口和潘承斌在一起,帮潘承斌洗衣服,也给他送好吃的。老话说日久生情,渐渐地,潘承斌爱上了长相并不出众的杨海英。潘承斌可是分场出类拔萃的标致青年,他和杨海英恋爱,自然也会引来闲话,好多工友说他俩不般配,说杨海英配不上潘承斌。潘承斌却说:“外表美不如心里美,杨海英勤劳又善良,他在我心里就是最美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就这样,潘承斌和杨海英坠入了爱河,他俩的爱是那样热烈,好多年轻姑娘都羡慕得要命,都说杨海英好福气,因为潘承斌是年轻姑娘们最喜欢的一个好小伙子。
自己的闺女和北京知青谈恋爱,杨队长并不赞同,一是受世俗影响,他们老杨家和老潘家通婚的不多。二是潘承斌长得确实太出众,杨队长也担心潘承斌以后会喜新厌旧日子不长久,所以他一直持反对态度。
坠入爱河的杨海英根本听不进父母的意见,她是铁了心要嫁给潘承斌,父母反对她和潘承斌在一起,她就偷偷摸摸去找潘承斌,有时晚上很晚才回家。看自己的女儿铁了心要和潘承斌在一起,杨队长一时还真没了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图片来源网络
就在潘承斌和杨海英谈婚论嫁准备领取结婚证的时候,知青可以回城的消息就如一声春雷震天响,农场的上海知青和北京知青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办理回城手续,都担心日后政策有变。
有的知青为了能回城,竟然绝情地选择了离婚。这个时候,潘承斌心里也开始左右摇摆,他也拿不定主意该怎么办了,要是和杨海英结婚,就不能回北京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杨队长也看出了潘承斌的心事,就对他说:“小潘,现在你想回北京还来得及,这事你要想好了,绝对不能拿婚姻当儿戏……”
一直纠结到5月下旬,看北京和上海的知青都走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父母发来电报催促他赶紧回北京接班,潘承斌最终下定了决心,他要回北京。
看潘承斌铁了心要回北京,杨海英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她对潘承斌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她曾对潘承斌发誓,今生今世,非潘承斌不嫁。
1979年5月末,潘承斌办理好了回京手续,离开橄榄坝的头一天晚上,杨海英在知青宿舍待到很晚才回家,潘承斌心里也很难受,毕竟两个人相爱了两年。可事已至此,他也找不出合适的语言来安慰杨海英,只能陪着她流泪。那一夜,潘承斌一夜未眠,想想杨海英对自己的好,潘承斌心里就像刀割一样疼痛。
带着愧疚和不安,带着不舍和留恋,潘承斌离开了他生活了近十年的西双版纳,回到了北京,回到了父母身边。两个月后,潘承斌接替他母亲的工作岗位,到食品商店做了一名售货员。
等潘承斌做通了父母的工作准备回到版纳接杨海英来北京时,潘承斌却接到了一位工友的来信,他告诉潘承斌说,杨海英已经嫁给了队里的大龄青年黄元昌。得到这个消息,潘承斌心里难受了好久。
1981年,潘承斌读了电大,电大毕业后分派到交通局工作,到了三十二岁才和一名小他六岁的中学教师结为夫妻。婚后的生活倒也幸福快乐,可潘承斌心里一直装着杨海英,他经常会莫名其妙地伤感和惆怅。
2019年初冬,潘承斌和几名要好的同学回到了西双版纳,回到了橄榄坝农场,也见到了几个当年的工友,却没能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杨海英,也没见到杨海军(杨海英的弟弟),杨海英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杨海英的母亲跟着杨海军去了景洪。杨海英和她丈夫也生活在景洪,和他们的女儿一起生活。考虑到自己和杨海英的特殊关系,潘承斌就没去景洪打扰杨海英和杨海军。
2024年端午节过后,潘承斌和两名好友再次来到了西双版纳,来到了橄榄坝农场,这次却意外见到了杨海英,杨海英是回农场给她父亲上坟来了。一同前来的还有杨海英的弟弟和杨海英的女儿,是杨海英的女儿开车回来的。
多年不见,杨海英做东在一家饭馆热情招待了潘承斌一行三人。吃饭期间,潘承斌一个劲盯着杨海英的女儿看,他总觉得好像在哪见过杨海英的女儿。
吃完饭和潘承斌抢着结账的时候,杨海英对潘承斌说:“承斌哥,我不说你也应该看出来了,黄莹莹(杨海英的女儿)是你的亲生女儿,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拜托你就不要捅破这层窗户纸了,千万不要打扰我们平静的生活,彼此安好就是最好……”
临分别的时候,潘承斌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杨海英,杨海英却没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潘承斌,也没邀请他去景洪。道别时,潘承斌看到了杨海英眼睛里滚动的泪水,他强忍着没让泪水溢出眼眶,可他的心里就如刀割一样。
从版纳回来以后,潘承斌心里就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再也难以平静,明明知道版纳有他的亲骨肉,他却不能去相认,他的心里能好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图片来源网络
有关潘承斌老师的支边往事和情感生活故事就跟大家讲完了,我心里也替潘承斌老师纠结,他到底该不该和自己的亲生女儿相认呢?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潘承斌老师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