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的小松,一有空就会回海盐。
余华似乎也是这样。
前不久,他穿着那套在电影《河边的错误》发布会上的磨毛西装,回到故乡嘉兴海盐。
这个浙江杭州边上的小小城,因而热闹了一番。
△海盐景色 图by 小野遛娃日记
小松说余华去沈荡喝咖啡了。
他是在朋友圈里看到的。
那个笑得灿烂如花儿一样的面庞上,挂着潦草小狗的神情。
作家中的e人代表,还是那么的幽默风趣。
回到故土,余华毫不掩饰地说着,
从不看其他地方的日出,因为最美的日出就在海盐。
△海盐日落 图by一只小松xu
海盐的日出,的确有着不同的意味。
这一点,小松无比赞同。
“对了,还有跨海大桥的日落”,去了就一定不要错过。
或许因为,这里是杭州离海最近的城市,
所以很多人愿意把一个周末耗在这里。
△沈荡古镇 图by 一只小松xu
去辽阔的浙东海岸追最美日落,
去无人的野海滩撒欢,
去沈荡老街走走停停,喝一杯咖啡,
去逛“浙中数第一”的私家园林,
去余华的故事里找一些时代的痕迹……
△海盐老街 图by 冷木草
这里,是海盐。
01
浙江最古老县城之一
走出余华的故事宇宙
两年前,贾樟柯跟着余华回到海盐。
面朝阴沉深蓝的大海,余华说起了小时候记忆中的海盐,海水是黄色的,他的童年就在这没有边际的黄色海浪里,游啊游。
心想着,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这是贾樟柯电影的名字由来,也是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海盐的开始。
海盐,地处浙北,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带给这里典型的江南古韵,又因为扼守钱江入海的咽喉,海浪冲刷出50多公里海岸线,向北生出成片的曼妙的滩涂。
“华夏第一古海塘”来了,并从5000年前开始,逐步衍生出了一派渔歌海风。
△海上风光 图by 一只小松xu
今天的人们,先从余华的故事里,读到太多的海盐。
滔滔不绝的海浪载着少年些许忐忑和勇敢,就像《十八岁出门远行》里的那样。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
还有《许三观卖血记》里的胜利饭店,一份炒猪肝,就能让被生活抽干的血,迅速回流。
△胜利饭店 图by一只小松xu
《在细雨中呼喊》的沈荡老街,旧时光里的江南古韵十足,《文城》里的千亩荡,是海盐的“大水缸”。
更有《河边的错误》里的老邮政弄;《西北风呼啸的中午》中的虹桥新村26号3室;《命中注定》中的汪家旧宅等等,都能找到海盐的痕迹。
△海盐街景 图by冷木草
而今,作为浙江陆地唯一临海的县城,在整个包邮区的度假圈内,海盐低调得快没有姓名。
可早在秦朝(公元前222),海盐已有县制,历史上经过四徙县治、六析其境,从而拥有了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
“千年古县”,得到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说是浙江最古老的县城之一,也不为过。
海盐是以破败不堪的模样,走进余华的童年的。1961年,一位母亲带着大小儿子,下了车站,眼前狼狈的县城和杭州完全没得比,一辆自行车也看不见。
但海盐并非一直如此。
如果追溯到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前一年,海盐就建城了。当时的面积有现在的八九倍,包括上海一大部份,还有平湖和海宁。
因背山朝海,古称望县,得名于“海滨广斥,盐田相望”。
显然,盐是海盐命中自带的,而作为中国历史上产盐最多的县,可谓拿捏着封建皇朝一半的经济命脉。
所以海盐,曾经那是辉煌且阔得很。
不然怎么会有,“吴自阖闾、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
△芦苇荡 图by小野遛娃日记
从古老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发祥地到秦朝置县,从江南最早产盐的地方,到明代四大声腔之首发源地。
厚重的历史岁月,赋予海盐的深度和广度,可能比我们想像的更深,更远。
三毛的故乡,在这里。
△“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
中国出版第一人,张元济的图书馆,也在这里。
可不管她是大气如海,还是淳朴似盐。
这里都不只是文学小说里的故事土壤,也不只是那个曾上演着20世纪中后期中国人悲喜剧的沿海小城。
小小的海边城被从时光的记忆里,拉入了时代的轨道,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