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我逃难般坐上了高铁。
当坐在高铁上,火车高速地奔向目的地,忙得像个陀螺般停不下来的自己,看着慢慢地随着窗外风景飞速后腿的风景,终于松了一口气,仿佛那个让人喘不过气的环境,离自己渐渐远去。
对于彼时彼刻的我来说,旅行,或许是一场现实生活的大逃难。
图片发自简书App01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人说,人一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是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奋不顾身的爱情涉及到另外一个人,需要太多的因缘和合,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强求不得。
说走就走的旅行,简单多了。
同伴没有空?自己去呗!荷包没有钱?找个近一点的地方穷游呗!没有时间?炒老板鱿鱼,放飞完了回来再说!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02说走就走意味着自由?
一说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部分人就会抑制不住的各种兴奋、羡慕、嫉妒,甚至恨。
对于现代人来说,持续生活在高压环境下,应接不暇地应对着大量工作,"说走就走"隐藏着他们太多的冲动和期待。
而冲动和期待背后往往有个很引人犯罪的词:自由。"说走就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逃离生活、追寻自由的机会。
所以一段旅行,心情最高亢的时刻往往是在旅行前准备阶段,因为这时候我们都活在"投奔自由怀抱"的各种幻想中。
现实中有多少身不由己,我们就有多么地渴望自由。但是环顾四周,有多少人是可以做到说走就走?
图片发自简书App03自由是冲动还是能力?但是如果仔细思考,你就会发现这个“自由”其实名不符其实。
——意味着人身自由?
的确,旅途中的你可以不上班,但你也不会一整天待在旅店,好不容易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多多少少你都想去逛几个景点,至少要去几个网红打卡点,这样才对得住你的交通费和住宿费啊!
——意味着时间自由?
是的,你终于不用为了避开上班高峰期,早早地6点爬起来挤地铁,你甚至可以睡到太阳晒到屁股才起床,但是躺床上的你可能会想:天天如此也不行。旅行看似很自由,但是旅行的时间始终是有限的,如果为了所谓的自由在异地无聊度日,还不如猫在家里做个宅男。
——意味着关系自由?
你可能会说,我终于可以不用看得上是那副臭脸了!终于不用对着那帮恶心的客户低头弯腰!人身在外,你依然会遇到各种你不一定喜欢的人,他的脸色也不一定就比你的上司和客户好看。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与其说拥有非一般的勇气,也可以说他多多少少缺乏在现实中拥抱自由的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04旅行的意义拥有自由的能力人似橡皮筋,绷得太紧太久,好不容易停下来,也可能丧失了迅速回弹的韧性。
自由,意味着弹性。自由的本质其实不是冲动地说走就走,而是在每个当下弹性选择的能力。
这次旅行带给我的启示,是三个关于自由的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自由的能力1.安装"pause"键,跳局的能力。
平日里,我们不是每天在工作和家庭"两点一线"机械重复着,就是被动地应对着潮水般涌来地各种事情。
这些大大小小的琐碎事情,就像生活编织出来的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我们是像被困在其中的昆虫。
在这个网里来来回回走的时间久了,便容易陷入迷宫般的局。就像没有人可以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当我们身处这样的死循环当中也很难自拔。
所谓当局者迷,是"局"限制了我们的思考自由度:意识不到网的存在,当然不可能知道自己迷失在局里,更不可能也就意识不到跳"局"。
旅行,就像生活的"暂停"键,让我们得以在忙乱的生活中得以喘息,在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节奏,甚至是另外的身份,旁观审视自己原有的生活,看清楚自己所在的"网"。
图片发自简书App跳局很难,但不代表不可能。
假如,一只蚂蚁要在一个二维平面(例如是一张白纸)的直线上,从两端的a点爬到b点。
如果局限在二维的思考维度里,他可能只能从a点出发慢慢的挪,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那最终到达b点。
但放在三维空间里思考,要把白纸卷成圆柱体,那么a点就有可能瞬间与b点重合,蚂蚁就可以毫不费力地从a点到达b点。
从二维到三维,是从更高层次审视自我的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回来原来的话题,即便旅行结束,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怎么让自己不"说走就走",也可以拥有识局破局的能力?
答案就是给自己安装一个"pause"键。自由,意味着自己可以随时按下生活的"暂停"按钮。
在每日、每周或者每月里,给自己安排一个固定的独处时间,例如睡前30分钟、周日下午一个小时等等。
这时候,如果你愿意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全面,进而发现自己过去思维陷入的"局",给自己更大的选择自由:
1.我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满意吗?2.如果不满意,哪些地方让我不满意?为什么我还愿意继续?3.如果可以改变,我理想中的状态又是怎样的?4.我愿意改变吗?为什么?5.如果我要改变,我具体可以做什么?……图片发自简书App自由的能力2.安装"shift"键,享受的能力那一天,我休闲地坐在竹筏上在遇龙河漂流。
就在我快迷失在醉人风景的时候,旁边的划船大叔突然问我:要不要我一边划一边慢慢地解说两边的风景给你听?
我不禁好奇地问:怎么解说?
他指着远处两座一尖一圆的山峰,进一步解释:那看,那两座山我们叫蜗牛山,你看像不像?如果你愿意,我收你58块就可以了;如果你还想一边解说一边拍照,我只收你88块。
我不禁莞尔,佩服大叔的商业头脑,也连带拒绝了他的提议。之所以有如此"智慧"的决定,并不非因为需要收费,而是当时耳边响起了前几天跟团游上导游聒噪的声音。
图片发自简书App此前几天,因为几个想去的景点相隔太远,不想操心"坐车、行李"等事情,我干脆报了个一日游的散客团。
一天游完3、4个景点,看似丰富紧凑,然而当我想自由游玩导游却要求按路线行动,当晌午睡意来袭却持续响起了导游推销产品的声音,当我不断追逐着导游的介绍听到各个景点的故事,我还没有办法用心去欣赏沿途的景色。
当时的我其实处在"have",也就是获得的状态。就好像总想多到几个地方,不断地辗转在各大景点,并拍照留念"到此一游",似乎这样就可以证明自己"拥有"了这段回忆,也获得他日炫耀的资本。
但是处在获得的心态,却没有真正的去体验到那个地方、那个环境、那里的风土人情。
享受,则是一种"be"的状态。自然而然的开放每一个感官体验,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融入到这个环境中色、生、香、味、触当中,这时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喜悦的鸟鸣声,甚至是大地的呼吸声。
图片发自简书App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太多"have"才可以"be"的金科玉律:作业做好了,学习才会好,才可能考上好大学;读了大学,拥有了好文凭,才可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拥有了立足社会的能力,才可能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
从小到大被告知,一定是先做了某些事情(do),拥有什么东西(have),然后才能享受某种幸福成功的状态(be)。而不是先享受当下什么状态(be),然后才是拥有做什么(do),做什么事情(have)。
要拥有什么样的东西,才可以享受什么状态,这种思维颠倒了事情的本质,就如恋爱的本质是一段关系,但非要有了那张纸或者一个承诺才愿意经营关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生命,本来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芸芸众生只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都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站就突然下车。
而人,两手空空而来,两手空空地走。很多"have"的外在物质,我们无法带走,能让我们带走的,是"be"的内在状态。
旅行,是不是换一种方式,提醒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旅行的意义,是不是让我们转换成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以好好地提醒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更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要获得更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当然要体验在当下每一个丰富多彩的时刻?
所以,自由意味着你是否为自己安装了"shift"键,随时拥有可以从"have"切换到"be"的模式,不急于去拥有某些事物,完成某件事情,获得某些你自以为很重要的东西。
而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如果有必要的话,都可以先按下"pause"键,再按一下"shift"键,然后想清楚:
我那么急于"have"这些事物事情是为了什么?当下,我能否就能切换到我想得到的"be"的状态?我该如何享受当下的状态?图片发自简书App自由的能力3.安装"yes"键,接受的能力旅行,之所以新鲜好玩刺激,是因为它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即便是做好了攻略或者是旅游团安排好的行程,你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
生活,之所以让人苦恼,也是因为他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这次行程第二天,我打算去一个经典旅游景点,但是火辣辣的太阳打击了我出门的热情。我上网查了一下,景点一直开放到晚上9点多。于是我铁了心,就算无聊得睡觉,我也至少要等到下午4点半后才出门。
结果等我5点半去到了景点门口,售票阿姨却告诉我,白天的票到六点半点就清场了,晚上7点后是翻倍的灯光秀门票。
我一听傻眼了,显然现实的状况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样,我已经在网上订好了白天的票,但是在那么紧张的时间下,原来期待的"不晒太阳又可以优雅娴静地游经典"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我不禁心里恨起了自己:上午查信息的时候怎么不查的认真仔细一点呢?怎么拖拖拉拉的不早一点出门呢?我考虑那么不周全提前买好票呢?
是的,当我并不想接受眼前的事实,但是又不得不接受,这股闷气无处发泄,我就会在心里狠狠地骂自己。
所以有时候我总是很难去做一些选择,因为一旦发生不如自己预期的状况,就会自动化的在心里责怪自己考虑不周全。
甚至在不如意的事实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我心里已经无限纠结。我不知道选哪个选项好,因为总是无论选什么选项,都可能有什么不好的状况发生。
如果我选了其中一个选项A,我在心里也总感觉自己亏了。因为这时候我总会想,要是选择了另外一个选择B该多好啊,A选项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B的好处那么多,我怎么没想到呢?真是亏大了!
因为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无论我怎么选择,无论发生什么状况,我都不可能安放好自己的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著名的电影《YESMAN》,讲述了男主角卡尔·艾伦的的故事。
在生活、事业和爱情都持续不顺的时候,忍无可忍的卡尔决心要彻底改变自己的一切。他参加了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一年之内卡尔不能对任何人说“NO”,只能说“YES”。
按照节目的理论,说“不”就意味着对他人的拒绝,拒绝他人就是拒绝自己,拒绝自己就是拒绝生命,拒绝生命就等于自杀。
参加节目的卡尔,因为无法拒绝任何要求,一开始生活陷入了巨大的麻烦之中,但是慢慢地,也许因为“YES,YES,YES”的回答,卡尔开始渐渐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接纳他人、接纳他人的请求,为他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和各种契机,同时,他的生活也在渐渐改变,并最终收获了好运、财富、爱情和事业。
图片发自简书App虽然卡尔是电影中的人物,但他通过说"YES"接纳现实并改变自己的方式让我觉得有意外:难道就那么简单?!
其实,任何的一个选择,任何的情况发生,本来并没有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我之所以那么纠结,是我压根不接受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
这个深深地扎根在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让我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陷入一分为二的二元对立思维中:要么好,要么不好!
好的?"Yes!"
不好的?"No way!"
但谁能确保生活每一分每一刻都能如我所愿的发生和发展下去呢?因此我总是"OH NO!",并责怪自己,这背后实际上是缺乏接纳现实和接纳自己的能力。
好吧,那么就"YES!"去试试接受吧!
剩一个半小时逛景点?
YES!试试接受吧!于是我和孩子得以在夕阳下嬉戏漓江了一番,用脚感受到沁人心扉的江水。
图片发自简书App逛小吃街不幸下大雨?
YES!试试接受吧!于是我偶遇了一家小餐厅,听着温柔的声音,看到了在黑夜中绽放的生命。
图片发自简书App回到现实,如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