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台位于西安南长安区境内约30千米,海拔1688米,为秦岭终南山中段的一个支脉,因山上有五个小山峰,山峰顶是个小平台,故名五台山。五个台分别为舍身台、灵应台、清凉台、文殊台和观音台。因它与关中盆地北耀县的五台山(药王山)遥遥相对,所以又称为南五台。
南五台有公交可到达,从西安市区乘地铁2号线至韦曲南站,换乘730路公交即可抵达景区门口。
南五台景区地图。南五台景区门票45元。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停车场停车费10元。
从景区入口可以乘观光车到火龙洞,从景区入口到火龙洞约11km,从火龙洞下车后,后面的路线步行登山,全程约3.5km。
景区推荐的游览路线为:从景区入口乘观光车到火龙洞,步行登山,火龙洞→黑虎殿→紫竹林→喇嘛石→灵应台→南山不老松→清凉台→文殊台→观音台→四天门→火龙洞,从火龙洞乘观光车返至景区入口。
景区观光车从入口处到火龙洞停车场,单程票价20元,往返票价40元,中途可以下车去参观圣寿寺、五马石、千年唐槐等景观,但再次乘车则需要重新购20元车票。据景区工作人员讲,从入口处到圣寿寺约7km,步行约需三小时。因此对于乘车上山的游客而言,是难以参观圣寿寺等景点的。观光车沿途还有寿龟朝圣、万寿松、连理枝等景点。下次去南五台,可以考虑乘观光车在圣寿寺下车,沿途游览圣寿寺、五马石、千年唐槐、五佛殿等景点。而后步行前往火龙洞,沿途游览寿龟朝圣、万寿松、连理枝等景点,有4km左右的上山路,有点辛苦,可能需要步行2小时左右。或者从火龙洞步行下山游览,相对轻松一点。
南五台是秦岭终南山中段的一个支脉,秦岭横贯东西,位居中国大陆中央,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自然分界线,是中国南北的分水岭。东起西安市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周至县最西界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脊这一段的秦岭称为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因其位于古城长安(西安)之南,因此简称南山,终南山的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海拔2604米。终南山横跨蓝田县、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等县区,绵延200余千米。终南山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是“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作为终南山支脉的南五台古称也是太乙山,为“终南神秀之区”,山形拔峭,风景秀美。从“太乙”这个名称看,南五台最初是道教名山。“太乙”是先秦道家的哲学概念,即道家所称的“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太乙”后来发展成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极。道教里,“太乙”是神名—太乙真人。位于南五台东面不远的太乙宫是汉唐时期达官贵族避暑歌吟的雅境,王维就曾写道:“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如今的南五台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何时转变尚不得知。山上有舍身、灵应、清凉、文珠、观音五台,从五台的名称来看,南五台已经完全是佛教名山了。
下图是从网上下载的圣寿寺图片。
圣寿寺建造于隋代仁寿年间(601-604),据说隋炀帝的母亲曾在圣寿寺修行。唐朝大历六年(771)称南五台圣寿寺,南五台岱顶观音寺改寺名为圣寿寺上院。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兵乱,圣寿寺遭毁。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南五台岱顶六现圆光,敕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圣寿寺则改名为观音台圆光寺下院。寺内大雄宝殿北侧矗立着隋代建造的圣寿寺塔,又称应身大士舍利塔,为中国年代较为久远的寺塔之一。圣寿寺塔是西安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古塔,据说,大雁塔是仿照圣寿寺塔的形式建造的。圣寿寺门前有两棵唐代古槐,全国屈指可数,巍然挺拔,与圣寿寺塔合称隋塔唐槐。
对圣寿寺塔的来历还有一说:据说隋文帝杨坚和他的母亲出游印度,带回佛牙一枚。来到南五台,见这里山清水秀,便于参禅诵经,就在此建塔。这里终年香火旺盛,随文帝也常来此消夏避暑,参禅礼佛。初唐时,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每年也要来此朝拜几次。从此,南五台声名大振,成为佛教圣地之一,也许这就是南五台从道教名山转化为佛教名山的起始。遥想当年之圣寿寺,规模宏大,至今诸多建筑早已颓毁,仅余大殿一座。由于是乘观光车上山,因而没能游览圣寿寺,下次可以考虑步行前往。
乘观光车到达火龙洞停车场后,就开始了登山之路。登山的道路基本是台阶路,台阶有石台阶路和木栈道两种类型,据说共有1888个台阶,有些路段的台阶比较陡。
火龙洞。巨大的山石上镌刻着“神秀终南”四个大字,描述了终南山的神奇和秀美。
民间传说此洞为火龙穴盘之处。据记载,隋仁寿年间,有火龙穴于此山之窟。火龙能屈能伸,能飞能伏,并能变化成道人在长安城卖药,称人服用后可以得道升天,其实是使用妖术,将服药之人带回山洞吞食。观音菩萨现比丘(比丘是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身,在峰顶搭建草庐,用佛法降伏火龙,使百姓免遭危害。为感谢观音菩萨的慈悲胸怀,信众在观音台上修建观音寺,供奉观世音菩萨,后因观音台出现祥瑞之兆,皇帝赐给寺院匾额—“圆光寺”。
黑虎殿。
据称黑虎殿创建于隋唐时期,殿内供奉观音菩萨,菩萨旁边有黑虎护法,因此得名。殿内有一棵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植的侧柏,已有千年树龄。
紫竹林。
紫竹林是南五台最早的皇家寺院之一,是终南山最悠久的古刹之一,也是南五台最具规模的寺院之一。寺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
紫竹林原名大石头,因寺门口有一巨石酷似犀牛,“犀牛望月”为五台胜景之一。据寺内碑刻记载,南五台因观音大士降伏火龙而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自隋唐至今香火不绝。自明以来称观音大寺。光绪二十三年重修时,更名为紫竹林至今。
下图即为“犀牛望月”。
寺名“紫竹林”很有渊源。日本临济宗名僧慧萼(音e,四声)曾多次入唐,他向南五台请观音像带回日本供奉,途经普陀山,为大风所阻,他祈请观音,得到不肯去日本,愿留中国的灵示,于是在普陀山潮音洞前紫竹林建“不肯去观音寺”,自从道场开基,香火日盛。故而,著名佛山佛寺,多以紫竹林命之,秦岭南五台紫竹林亦是如此。
从紫竹林前行至分叉路口,一路通向观音台,一路通向灵应台。我们选择先去灵应台。游览行程结束后的体会是,应先去观音台。南五台的五个台,舍身台不能游览,观音台位置最高,灵应台建筑最好。观音台上的圆光寺是几个台上所建寺院中最破败的,但观音台位置最高,登高俯瞰其它台视野极佳。
通过实践,推荐优化的步行游览线路为:火龙洞→黑虎殿→紫竹林→四天门→观音台→文殊台→清凉台→南山不老松→灵应台→喇嘛石→火龙洞。先登观音台,登高俯瞰其它几个台,而后逐步走向最佳的景点—灵应台,就像戏剧的剧情一样,从低谷逐步走向高潮。
前往灵应台途中道路旁边的喇嘛石,据说石头的形状像一位喇嘛,实际上像不像全凭你的想象。
灵应台海拔1668米,台上建有金碧辉煌的灵应殿。
我大约在1983年左右参加单位团组织活动登过南五台,当时山顶上是没有寺院的,记忆中的印象是,只有几个光秃秃的山头。灵应殿应该是后来建的,至于是哪一年建的,在网上查询没有得到确切答案,依据网上的资料推断,可能是1993年左右建设的。灵应殿的设计思路很赞,为南五台增添了琼楼玉宇般、峻拔凌霄的观感。在山下的环山路上,远远即可看到孤峰独立的灵应台,高高在上,势若天柱,犹如天宫。游南五台不登临灵应台,实为一大遗憾。
按照景区的建设规划,将设计建设一个长5000米的架空索道,从观音台经舍身台到翠华山天池,将南五台景区和翠华山景区连通。很是期盼。
耸立在灵应台孤峰上的灵应殿,金顶辉煌,直插云霄。晴天时,灵应殿的金顶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熠熠,普照天庭;有云海时,灵应殿隐匿在云海中,灵应殿的金顶犹如一叶金舟翱翔在云海中,飘飘然有凌驾云雾之感,离羽化升仙只有一步之遥。
从文殊台遥看灵应台,近处的石亭子是清凉台。
从清凉台遥看灵应台。
从观音台遥看灵应台,近处的金顶寺院是文殊台上的文殊院.
下图在文殊台的金顶寺院左边露出了一点点亭子顶的是清凉台上的石亭子。
灵应台前面是广阔的秦川大地,天晴晨时俯瞰长安城,即可看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作《登观音台望城》里描述的景象。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诗里的“入朝火”指的是官员早朝时所执之灯火;“一条星宿”则是形容百官所执灯火,宛如天空一道星宿;五门是当指长安大明宫正门丹凤门。
正所谓:城市布局似围棋,街道纵横如菜畦,百官持灯上朝去,一串灯至丹凤门。
从灵应台远眺清凉台、文殊台、观音台,从下至上依次为清凉台、文殊台、观音台。
灵应台旁边是舍身台,舍身台目前处于未开发状态,不允许游人前往。从灵应台遥望舍身台,可以清楚地看到,山顶上有倒塌的用石头垒起的墙,看来舍身台上原来是有寺院的。
不老松。不老松位于灵应台下,树高30余米,树围4米有余,其冠如华盖,被誉为“南山不老松”。不老松主干分三枝,三枝又生九枝桠,是一棵名副其实的九头松。
《诗经.小雅.天保篇》的诗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我们常说的“寿比南山不老松”,就是从“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引申而来的。
诗经里所说的南山在哪里?答案还是藏在《诗经》里。在《小雅.白驹》一章中,有这么一句:“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南宋大儒朱熹在南山下注曰:南山,终南山也。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确定这了一点,南山就是指的终南山。
终南山以“隐者”出名,但在古代战略家的眼中,终南山(实际上指秦岭)始终是一座兵家必争之要地。终南山所在的秦岭以北,就是肥沃的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确立礼乐制度的西周,八百年虎狼之师的秦国,二百年辉煌的西汉都定都于关中。关中平原的南端就是秦岭,古代的终南山,与秦岭、南山是一个概念,南山就是秦岭。在汉朝的史料中,提到南山,一般就是指终南山。只不过后来的终南山渐渐被秦岭之名取代。
《诗经》中的“如南山之寿”正是“寿比南山”一词的出处;“如松柏之茂”则是“不老松”一词的出处。
清凉台位于观音台东北方向,地处文殊台与灵应台之间,此处曾建有寺庙供奉文殊菩萨。据传说该处的文殊法像为:顶结五髻,手执宝剑,坐莲花宝座,骑狮子。护法狮子为智慧、辩才、锐利、威猛的象征。
原有的寺庙已不存,现在,清凉台上建有一个石头亭子,亭子前矗立着一尊岳飞塑像,不知是什么说法,没有见到相关的说明文字。
文殊台,山顶平台建有文殊院。
文殊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之一,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由于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是高考学生考前、考后必参拜的菩萨。为迎接即将完成高考的学子门,景区在文殊台正在为期盼考上心意学校的学子们准备预测门等场景。
观音台,又称大台、大顶,为终南山中段高峰之一,海拔1688米。观音台之得名源于观音菩萨降伏火龙之说。信众在观音台建立观音寺,供奉观世音菩萨。后敕赐改名“圆光寺”。
不知何故,圆光寺是目前南五台寺院中最为破败的一座寺院。
从观音台下行,不走回头路,沿另一条路下行,途径四天门。
四天门是建在人工用石头垒出的平台之上的一座只有一间佛殿的寺院,沿石台阶上行至寺院山门,山门后是一条类似地道的通道,通道正对着寺院的佛光普照佛殿。
四天门山门两边的对联很奇特,其中有4个木、4个石叠加的生僻字,既不知如何读,也不知是什么意思。2个石叠加的生僻字“砳”字读音lei,四声,象声字,石头撞击的声音。
从“木林森森南海岸,石砳磊磊普陀山”的诗句看,4个木叠加的字可能还读“森”,4个石叠加的字可能还读“磊”。四天门山门两边的对联应属文字游戏。
景区的建设不错,干净、安全、温馨,找卫生间便利,广播里放着悠悠的古乐和轻松的轻音乐。
景区里有很多温顺、可爱的喵星人,这些喵星人很乐意与游客玩耍,它们人会卧在道路上、道路边、护栏上睡觉。景区的广播会提醒游客善待这些喵星人。
山上有可以供游客住宿的地方,观音台有住宿的房间,价格在200~400左右;灵应台也有可以供游客住宿的地方一间房和独特的玻璃房。下图是灵应台的住宿玻璃房,可以拨打牌子上的电话联系。
景区多处都布置着古人描写南五台的诗词,让风景的游览旅程成为学习诗词的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