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万城——一个远去的王城”系列报道之四
2013年,著名作家高建群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统万城》问世。
2022年12月,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统万城》史诗般地描绘了大夏国开国君主赫连勃勃的传奇一生、匈奴民族退出人类历史舞台的过程,以及匈奴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的唯一都城——统万城的建造历程,同时涉及汉传佛教得以确立的历史等。《统万城》是高建群继《最后一个匈奴》之后再度续写的匈奴传奇,吟咏了一曲匈奴悲歌,完成了一部壮丽的人性史诗。
“千载风华大夏国都,世界唯一匈奴故城。” 在统万城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统万城》问世10周年之际,《丝路文明》专访高建群,再度回望那“一个远去的王城”。
《丝路文明》:您数次将创作方向聚焦于匈奴,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高建群:自《统万城》面世以来,先后有十多个版本发行,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风行海外。中国文学能真正走入外国市场的少之又少,《统万城》是个例外,它的英文版曾获得过加拿大大雅风文学奖。
多年前,陕西省的一名领导到榆林调研时来到了统万城。回来后给我电话说:“老高,你能不能写部统万城长篇小说,那么辉煌的匈奴民族最后征程的见证,现在却被黄沙掩埋。”他还说先写小说,然后再拍大电影,以此打造拉动榆林旅游的亮点。
高建群介绍《统万城》英文版
他说完的第二天,我就到统万城去了。之后,我在统万城以及靖边县待了8个月,写出了《统万城》初稿,然后开始誊抄,出版后取得了巨大影响,获得了优秀图书奖等奖项。后来影视剧一直在磨合中。
黄沙掩埋下的统万城,是匈奴民族在灭亡之前的最后一声绝唱,给大地留下了一座永久的纪念碑。我们凭借这座都城,可以想象当年横贯欧亚大陆的匈奴民族是何等的骁勇善战;“今日东海、明日南山”,可以想象匈奴民族的出现、兴盛,以及以赫连勃勃为标志的匈奴民族灭亡的情景。
在欧洲板块以阿提拉大帝为标志的匈奴民族,也在同时代灭亡。美国电影《阿提拉》曾对这段历史有所描述。据说,这一支匈奴占领了欧罗巴洲,逼近罗马帝国首都。眼看亡国在即,罗马皇帝仓皇逃跑,罗马大主教圣来奥来到阿提拉大帝的帐篷,与阿提拉大帝签订城下之盟。盟约中,阿提拉要求罗马帝国把每年赋税的一半供奉给他的匈奴大汗国,并要将罗马皇帝的妹妹敬诺利亚公主嫁给他。
之后,阿提拉驮着金发碧眼的敬诺利亚公主撤退,回到了布达佩斯。第二年,也就是公元453年,阿提拉大帝神秘死亡,30万草原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跑到了乌拉尔山脉、高加索山脉一带。
自此,活跃于世界东方的南匈奴和活跃于世界西方的北匈奴,先后悲壮地退出了人类历史舞台。
《丝路文明》:您对赫连勃勃有着怎样的印象?统万城在历史长河中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高建群:赫连勃勃高大俊美,据传身长八尺五寸,充满魅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代来城杀死他一家三百多口之后,赫连勃勃几经辗转,逃到陕西长安城。在长安城,后秦皇帝姚兴看见他后,直呼“惊为天人”。后来,东晋最后一位大将刘裕来到统万城,也看到赫连勃勃仪表非凡,同样认为他“惊为天人”。赫连勃勃认为自己是王昭君后裔,因此仪表堂堂。
我曾为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写过三张大字,内容为:匈奴民族的历史、赫连勃勃家族的历史、统万城的历史。了解了这些,统万城在游牧民族史上以及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位置才能说清。
高建群为本刊题写“统万城 一个远去的王城”
匈奴是古老的民族,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活跃史。在风沙弥漫的长城之外,是草原文化地区,聚集着二百多个古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以80年为一个周期,或者涌向东方的长安,或者涌向西方的罗马,向定居文明、城市文明索要生存空间。所以,史书上屡屡可见这些民族对中原民族的侵略。
这种侵略与生存法则有关。差不多每80年,就一定会有战争、瘟疫、蝗灾、旱灾等,他们在草原上生存不下去时,就会越过长城、呼啸而来。
冒顿单于首次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起“百蛮之国”的匈奴帝国。他曾占领长安,大臣问他:“匈奴的边界在哪里?”冒顿说:“匈奴牛羊草吃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边界。”冒顿大帝还把刘邦诱到白登山,并将其包围。刘邦用了陈平一计,贿赂了冒顿夫人,才逃出包围,大汉王朝才得以继续。
汉末,曹操和匈奴末代大单于呼厨泉签订盟约,要求匈奴从此不立国、不设大单于,并分为五部、全都改姓刘。自此,“天下匈奴遍地刘”。赫连勃勃前六代祖先刘豹被安置在山西五台,五胡十六国时,他们往大河套迁徙,跨过黄河,进入榆林。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建立了代来城,其部落被称为铁弗部。刘卫辰后被北魏所杀。
我每次到榆林,都会讲统万城的来历。榆林靖边有条河,叫做红柳河,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面,它叫奢延河。统万城建在奢延河附近,在统万城还没有修建时,这里应该就有一座城,叫奢延城,可能是由游牧民族建立。后来赫连勃勃跑马圈城,以咸阳城、洛阳城为样板,把它变成辉煌都城,决心变千年行国为永久居国,力图结束逐水草而居的颠簸生活。
统万城被北魏拓跋焘所灭以后,30万人中,10万人被杀,10万人被俘,还有10万人流落各地。宋朝时,统万城名叫夏州城,李元昊父亲李德明的主要活动场所就在夏州城。到了李元昊统治时期,他觉得夏州城距离中原太近,就跨过黄河,建立中兴府,在今天的银川市。
清朝有个大臣叫徐松,被发配新疆。材不为世用、乃写经世书。抱着这种理念,徐松写了《西域水道记》,记载了西域各个湖泊、河流的准确方位。回朝后,徐松担任榆林知府期间,来到毛乌素沙漠边缘,寻找夏州城,最终确定“白城子”就是夏州城,即当年的统万城。
《丝路文明》:您在2018年参加“丝路万里行”之后,对统万城有了哪些新认识?您觉得应该如何做好统万城遗址保护、传承和开发?
高建群:2018年,陕西卫视、宁夏卫视、东南卫视等国内八家卫视组成丝路国际卫视联盟,以16辆车的行进队伍,进行欧亚大穿越,开展“丝路万里行”。我作为文化大使,走了70天,穿越17个国家,历经60多座城市,行程达2.2万公里,最终到达英国牛津大学。
这之后,我写了文章,提到统万城挖出13个形同瓮城的马面。拓跋焘几次攻不下统万城,就是因为马面。当拓跋焘的军队快要登上城墙时,藏在马面里的匈奴士兵就打开侧门,拿着鬼头刀、钩镰枪冲出来,以砍马腿等方式,打乱敌人阵脚。
起初,我以为马面是赫连勃勃创造的。后来到了青海西宁,发现那里也有马面,联想到赫连勃勃是在攻破西宁以后建设的统万城,因此当时我又认为赫连勃勃是从西宁学来的马面。但在“丝路万里行”过程中,经过土库曼斯坦期间,到达中亚历史上最早的城市老梅尔古城,在这里又见到了马面。
老梅尔古城是伊斯兰进入中亚后第一个清真寺建立的地方,也是最后一个土库曼王死亡的地方。当时,我发现老梅尔古城和统万城的形制丝毫不差,例如4个墙角有4个角楼等,但老梅尔古城比统万城要大5倍。而老梅尔古城也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游牧民族绕着阿尔泰山风一样来去,当他们进入中原,也带来了文化,包括城池建造技艺。
后来,我又到了历史更加悠久的石峁遗址,发现那里也有马面形制。这说明我们的民族一直通过亚欧大陆桥,和世界文化沟通、融合,取先进文化而用之。
因此,统万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应该把统万城的宣传做大,在统万城遗址不动的情况下,在周边建一座新的统万城,作为旅游目的地及陕北旅游焦点。
《丝路文明》:“陕军东征”距今已有30年。30年来,您觉得战果如何?
高建群:1993年,我创作的小说《最后一个匈奴》问世。作家出版社为《最后一个匈奴》举行研讨会,当时陕西文学成为热议的焦点。后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陕军东征”火爆京城》报道。这就是“陕军东征”的由来。
高建群创作出版的部分作品
《最后一个匈奴》出版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京夫的《八里情仇》,后来加上程海的《热爱命运》,成就了纸质文学的最后一次辉煌,形成一夜间“洛阳纸贵”的盛况。西安西七路也在当时成为火爆国内的图书批发市场。
我在签名售书的时候,看到农村小卖部的老板,也赶来买书,一买就是20本。后来,一部分有远见的书商,把卖书的钱用来买房投资,改变了命运。还有一些继续扩大销售规模,结果遭遇了后来新媒体的兴起,日渐经营惨淡。这些年,人们对图书的兴趣日益减弱,阅读的载体日趋多元,作家和文学面临着全新的时代课题。(文/《丝路文明》吴军礼 图/沈继军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