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发生了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的“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导致开县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事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重庆市、开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以赴应急救援,积极稳妥处理善后,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事故灾难影响,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整个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案情介绍
高桥镇是重庆市开县西北方向的一个边境镇,离开县县城约80公里。位于高桥镇晓阳村境内的“罗家16H”井,目的层是三叠系飞仙关段鲕粒溶孔性白云岩,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原始地层压力41.7mpa,具有统一压力系统。该井设计井斜深4322米,垂深3410米,水平段长700米,于2003年5月23日开钻,设计日产100万立方米。在日常钻探过程中,该气井运行正常。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对该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预计无阻流量为400万—1000万立方米/天。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据统计,井喷事故发生后,离气井较近的开县高桥镇、麻柳乡、正坝镇、天和乡4个乡镇,30个村,389个社,9.3万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累计门诊治疗27011人(次),住院治疗2142人(次),243位无辜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
二、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情况
事故接警处置及时 12月23日晚11时左右,市政府接到市安监局关于川东北矿区发生井喷的报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赓即将此重要情况通知开县,同时责成开县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抢险队赶赴现场。开县县委、县政府在简单查明井喷事故将可能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迅速作出反映:一是立即通知事故发生地的高桥镇党委政府,以最快的速度组织群众向安全地带疏散转移。二是迅速电告附近的正坝镇、麻柳乡,从人力、车辆等方面进行支援。三是副县长王端平率领50多人的先遣抢险队伍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四是继续做好县政府的值班工作,及时收集情况,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确保信息畅通。五是做好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总结和回顾,整个应急救援工作大致分为疏散转移、搜救安顿、灾民返乡、安置善后四个阶段。
(一)疏散转移阶段
果断处置基本应急 高桥镇党委、政府接到通知后,于当晚12时前后组织当地群众疏散。当晚23时46分,开县县政府副县长王端平率领县政府办公室、公安、消防、安监、卫生、交警、医院负责人及医务人员组成先遣抢险队伍,共50多人赶赴事故现场;次日凌晨2时10分,到达事故现场与先期到达正组织疏散群众的高桥镇和周边乡镇的机关干部会合,成立现场指挥部,由副县长王端平任指挥长,井场负责人曾能为副指挥长。在进一步了解事故现场情况的同时,要求钻井队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处理事故,明确要求镇政府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群众转移。当时,大量喷出的硫化氢气体正随风弥漫,刺鼻气味十分浓烈。先遣队迅速作出决定,将剩余的工作人员及井场工人撤离转移到齐力工作站。3:50分左右,齐力工作站又开始有硫化氢气味,指挥部立即决定再次向后转移5公里外,并聚合人力,制定方案,明确责任,调集和征用各种车辆,发动当地镇、村、社三级干部和基层党员、基干民兵,组织场镇和钻井场周围的群众继续转移。
迅速组建指挥体系 24日晨3点,开县县委、县政府组建了“12·23天然气井喷事故抢险指挥部”,由原县委书记佘明哲、县长蒋又一任指挥长,负责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下设交通控制、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片区抢险、总联络等五个组,分别由分管县级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分工,全面展开应急救援工作。并召开紧急会议,动员全县力量迅速投入到应急救援工作,尽最大努力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随后,县委、县政府等主要领导均赶赴现场,统一指挥抢险工作。
科学确定撤离范围 指挥部针对毒气不断向周边地区蔓延扩散的情况,在对硫化氢的PPM浓度进行科学检测后,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将气井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群众全部转移。
合理设置救助站(点) 根据地形和交通状况,决定将受灾群众向四个方向疏散,呈放射性状设置15个政府集中救助点,即:汉丰方向设立紫水、敦好、郭家、县城4个点,临江方向设立天和、天白、三汇口、中和、三合、临江、镇安、竹溪、太原9个点,梓潼方向建立麻柳、梓潼2个点。在每个救助点均安排1名县级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个救助点分设医疗救治、后勤保障、治安巡逻、信息联络等工作组,每个组在救助点领导指挥下,各自开展工作。整个撤离过程有序展开,灾区的65632名群众中,32526人安置在指挥部设置的县内的15个政府集中救助点,10228人有序转移到四川省宣汉县,其余采取在当地县上工作组和基层干部的组织下,采取了投亲靠友和群众互帮互助等方式进行了安置。
市委、市政府对井喷事故高度重视。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黄镇东、王鸿举、朱明国、何事忠、吴家农等,要求市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重庆石油钻探公司,抓紧抢救中毒人员和控制井喷,努力不增加死亡人数,切实防止再生灾害。24日上午,市委、市政府派遣吴家农副市长带领市级相关部门和专业救援队伍紧急赶往开县,指挥权立即上移,成立了由吴家农副市长任指挥长,开县县委书记佘明哲、县长蒋又一任副指挥长的“12·23”抢险指挥部,分成前线指挥、交通控制、后勤保障、医疗救护、信息联络5个工作组,以“紧急疏散群众、减少人员伤亡”为第一要务,动员一切力量,采取非常措施,实行“分进合击,各负其责”的战略战术,各级各地迅速调整工作重点,全力以赴抓好抢险工作。
及时清除危险源 24日下午5时30分,指挥部和钻井抢险队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措施,对主管道进行了封堵,放喷管线实施了点火,有毒的硫化氢气体不再扩散,事态得到控制。
二)搜救安顿阶段
全力以赴扩大搜救 为了尽可能多的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同时为下一步即将开展的“压井”工作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伤亡。12月25日凌晨,在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前线总指挥朱明国的指挥下,组建20个搜救队进入事故现场危险区,搜寻幸存者和死亡人员;26日又组建102个搜救组,对以井口为中心、半径为5公里的近8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一步实施拉网式搜救。在搜救过程中,共调集党员、干部1.2万余名,驻渝部队、公安、武警和消防官兵1500余人,医护人员1400余人,民兵预备役2800余人。在实施压井之前共搜救出900多名滞留危险区的群众。
医疗救治保障有力 为保证伤员的救治,指挥部从全市各大医院抽调160余名医务人员,组成5支医疗队赶赴灾区救援;开县从各医院组织医护人员1600余人,在救灾前沿的敦好、天白、高升、郭家、中和设立5个临时医疗点,将开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作为后方医院。全县各类医院和医疗点收治的因灾伤病人员达到23515人,其中住院人员2067人,住院病人中有重症病人17人,其中5人转到重庆市治疗。
灾民安置妥善有序 灾民大规模疏散转移后,最大限度地保障灾民基本生活成为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当务之急。为了妥善安置灾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有饭吃、有衣穿,不挨饿、不受冻”的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开县的16个灾民集中救助点切实做到了“五热”,即保证灾民看热脸、吃热饭、喝热汤、洗热水、睡热被窝。四川省宣汉县发挥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对开县灾民的安置提出“六个一”措施,即确保灾民“无一人挨饿,无一人受冻,无一人病倒,无一起安全事故,无一人有伤害灾民感情的言行,无一人向灾民收取一分钱”。
为保证灾民有饭吃、不挨饿,开县抽出15名县级领导带领700多名干部进驻灾民救助点,与灾民同吃同住,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挥部先后从重庆主城区、万州区和开县周边的一些县,组织发放85363件衣服、35282床棉被、152吨大米、45.5吨面条、30.5吨食用油等救灾物资,接纳灾民的乡镇还自行组织了大批食品,保证了避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指挥部同时采取了多条措施来安置受灾群众:一是发动农村居民亲带亲、邻帮邻,将一些老弱病残人员接到当地居民家过夜。二是在县政府和乡镇政府机关、学校腾出会议室、办公室3000余间,或在院坝搭建简易帐篷安置灾民。三是县政府速将组织调运和发动群众捐赠的棉被3.5万床,衣服8.5万件,发放给灾民使用。
(三)灾民返乡阶段
灾区环境安全稳定 12月27日11时,施工抢险人员对“罗家16H”井的两条放喷管线实施截堵,“压井”获得成功。指挥部当即决定,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重心由组织灾民大规模疏散和生活安置转移到组织灾民返回家园,采取“五条措施”确保灾区环境安全:一是组织1000余名工作人员,对灾区内所有被毒死的动物进行清理,对动物尸体分类进行深埋或焚烧;二是组织庞大的卫生防疫队伍,对事故区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的发生;三是由环保部门以井口为中心,建立6个流动监测站,对灾区环境、大气、地表水等指标,进行全天候采集监测;四是由卫生部门对灾区的粮食、蔬菜、肉食品等进行抽样化验;五是将灾后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点注意事项,印制成《灾民返乡须知》,发放到每一户灾民手中,详细告知灾民返家的八大注意事项。
有序组织灾民返乡 在“五条措施”全面实施,大气、地表水的环境质量整体达到安全值,灾区内的粮食、动植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估达标的基础上,再分“两个步骤”组织灾民返乡,确保灾民的生命安全万无一失。第一步,组织离事故核心区5公里以外的灾民有序返家。28日,调集客车125辆,抽派600多名工作人员,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安全护送2.6万名返家(其中政府集中救助点1.4万人)。第二步,组织事故重灾区内的灾民有序返家。在卫生防疫部门对事故核心区内的晓阳、高旺、平阳、平乐、银山等村房屋进行再次消毒后,组织核心区的灾民返回家园。29日,组织486辆客车、760余名工作人员,安全护送3.9万名灾民返家。到30日,除死难者亲属尚留在县城处理后事外,6万多名灾民已全部返回家园,实现了指挥部提出“不伤一人、不掉一人、不亡一人”的大返乡目标。
(四)安置善后阶段
灾民返家后,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重心又从抢险转移到稳定灾民情绪、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对遇难群众的理赔等善后工作上。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中石油川东北气矿“12·23”特大井喷事故善后工作的意见》,开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落实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的具体贯彻意见。
灾民思想工作到位 深入细致地做好遇难者亲属工作。指挥部及时成立了“一帮一”督查组,落实“一帮一”责任制,要求帮扶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心系灾民、情系灾民,对死难者亲属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对他们的生活要照顾,对他们的吵闹要忍耐,对他们的意见要解答,对反映的问题要报告,特别是对伤亡人员重、在外务工或工作、意见比较多、影响力大的要实行重点帮助。按照五个步骤有序推进:第一步: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用人性化手段,建立亲属般的关系,稳定帮扶对象的情绪;第二步:协助死难者亲属妥善处理好有关理赔和遇难人员的火化工作;第三步:平安送回死难者亲属,协助办好丧葬事宜;第四步:帮助死难者亲属增强重建家园的信心,拟定发展计划,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第五步:适时开展慰问活动,长期保持亲情关系,使死难者亲属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县102个县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组织1207名工作人员,分别与243名死者的129户家庭对接。“一帮一”单位把死者亲属当成亲人,与他们同吃同住,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安抚工作,认真宣传理赔政策,帮助签订理赔协议、兑付赔偿金、办理丧事和开展生产自救,真正做到真情感化、真心帮助和真诚服务,加快了善后工作进度。到2004年1月5日,243具遇难者遗体全部火化完毕。
依理依法赔偿遇难者 按照“能宽尽量宽、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死亡补偿费”中七十周岁以下遇难者补偿年限由10年延长到20年,将“被扶养人生活费”中“不满16周岁的抚养到16周岁”改为“不满18周岁的生活费计算到18周岁”,极大地满足了遇难者亲属的愿望。
实事求是理赔财物 组织县乡村273名党员干部成立24个工作组,与灾区24个村、316个社、8407户全面对接,对财产损失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认真复核和张榜公示,按照工作组干部、驻村干部、村社干部、银行人员和公安干警“五到场”的办法,采取“一步到位、分户兑现、上门赔付”的方式,开展财物理赔工作。理赔受灾户4298户。同时组织了65名畜牧兽医人员,进入灾区开展畜禽疫病巡回防治,进一步减少了灾民损失。
竭尽全力做好医疗保障 各级医院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抓紧对收治伤员的医治;建立的各临时医疗点,按照“病人不愈,机构不撤”的原则,坚持做好救治工作,对重症病人全部转移到条件较好的县医院或市级医院。从1月2日开始,在开县各乡镇中心卫生院,抽调医务人员96名,组成30个医疗小分队,深入30个重灾村,进村入户开展病员诊疗,对灾区群众的健康体质进行密切监测,向灾民大量发放预防性药品,防止疫病和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发生。
千方百计安顿好灾民 稳定灾民的思想情绪,解除受灾群众的后顾之忧,在尽力做好灾民思想工作的同时,还出动警力2000多人,组成8支流动治安巡逻队,设置54个警戒点,对各个灾民临时救助点加强安全警戒工作,对群众转移过后的“空场”、“空街”和公路两边的“空房”进行巡逻,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在重灾区晓阳、高旺两个村的5个社,实行“面上包社”、“点上包户”的办法,在全县抽调50名干部,建立5个帮扶小组,每个组包帮一个社。对返家的灾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八有”要求(即保证全体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电用、有医疗点看病、有商铺买东西、有服务机构营业),县上组织向高桥镇灾民运送了大米108吨、面食23吨、菜油25吨等大量粮油食品,发放到每一个重灾户。为了促进灾区尽快恢复生产,加快灾民脱贫致富步伐,县上对公路设施的改善、场镇的硬化、水利设施的修建、办学条件和孤老院的改善进行了综合规划,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正在组织实施。
管好用好救灾款物 召开了“12·23”井喷事故救灾款物管理使用专题会议,下发了加强专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建立了严格规范的救灾款物管理和使用规定,将救灾资金纳入财政专户储存,救灾物资交由民政部门统一管理,确保统一调拨使用。坚持帐目、发放对象、分配方案和发放程序“四公开”,由群众代表管钱、管物、管帐并组织发放,驻村工作组干部实施监督,防止发生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由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项督查组,自始至终加强监督和指导,保证救灾款物和捐赠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最大效益,并分阶段将救灾款物使用情况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经得起任何检验和审查,向灾区群众交一本明白帐。
三、事故应急救援基本经验
这次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战胜这场灾害,是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场重大斗争,是对我们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在应急救援战斗中,我们成功地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经验,也获得了进一步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有益启示。
第一,坚持以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是夺取应急救援胜利的坚强后盾。党中央、国务院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整个应急救援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胡锦涛、温家宝、黄菊、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全力搜救中毒人员,大力抢救伤员,疏散转移群众并妥善安排好生产生活,千方百计防止继续泄漏和再次发生井喷。由华建敏同志率领的国务院工作组,提出了“不留后遗症,不添上访户”的总体要求,并决定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由重庆市委、市政府负责,中央有关部委、重庆、开县共同组建三个职能小组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搞好应急救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的勇气和斗志,坚定了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市委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和常委会,认真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专题研究应急救援有关问题,有力地保证了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急救援的胜利再一次充分说明,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的重要指示,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风险。
第二,坚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是夺取应急救援胜利的治本之策。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按照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开县政府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蓝本,在市政府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科学决策,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环环相扣,适时转移工作重点。当事故发生以后,迅速启动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级领导都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适时组建和调整组织指挥机构,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工作组,职责明确到工作中,责任落实到人头,整合应急救援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顺利完成了疏散转移、搜救安顿、灾民返乡、安置善后等工作,确保了应急救援工作紧张有序,指挥有力,环环相扣,迅速推进。通过应急救援,使我们深深感到能否夺取应急救援的胜利,关键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否建立健全,看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急处理保障体系、应急处理防范体系是否建立健全。只有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才能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才能尽早发现可能产生灾害的条件与成因,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早一步解决问题与整改隐患,切实减少和避免损失。
第三,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夺取应急救援胜利的立足之本。在整个应急救援中,我们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应急救援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任和自觉支持。从组织群众撤离到安置灾民生活,从实施搜寻营救到医治中毒患者,从依法合理地制定赔偿标准到上门赔付兑现,从加强灾后卫生防疫到组织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时时刻刻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事事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千方百计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取得了让群众普遍满意的工作效果。特别是对遇难者理赔,按照“能宽尽量宽、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在广泛听取遇难者家属和有关法律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七十周岁以下遇难者补偿年限确定为20年,对不满十八周岁的被抚养人生活费计算到十八周岁,充分考虑了遇难者亲属的利益,使遇难者亲属十分满意。通过应急救援,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就会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必须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坚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夺取应急救援胜利的组织保证。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成为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应急救援的主心骨、贴心人。开县102个县级部门和单位党组织、39个乡镇党委、491个村党支部,5142名党员干部、6364名农村党员主动投入了应急救援。在各灾民救助点、医疗救治点和搜救小组,建立了107个临时党支部,使党的工作深入到应急救援的各个方面。在应急救援战斗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开县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指挥在最前沿,充分发挥了表率作用;开县运管所党支部“一班人”连续七天七夜吃睡在车上,不怕疲劳,顽强拼搏,保证了应急救援车辆需要;正坝镇纪委书记张建国率先冲入危险区组织群众转移,直至中毒晕倒;高桥镇晓阳村党支部书记周克安救出了一批又一批群众,自己的妻子和孙女却不幸遇难;天和乡里仁村党支部书记龙治洲主动腾出自家的房间,带头安置灾民30人,并动员周围群众接纳安置了800多名灾民。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添了光彩,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通过应急救援,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大党员是群众的楷模,必须大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坚持依靠人民子弟兵,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夺取应急救援胜利的力量源泉。人民的子弟兵——驻渝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主动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充分发挥了排头兵、突击队作用。人民群众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真正英雄。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人民群众迅速汇集在党组织周围,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构筑起一道应急救援的坚强屏障。从青年到老人,主动请缨,踊跃参战,积极投入应急救援行列,表现出很高的思想觉悟和大无畏气概。各安置地的广大干部群众纷纷伸出自己的手、打开自己的门、生起自家的火、拿出自家的粮,热情接纳安置灾民,为赢得应急救援的胜利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广大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夜以继日地抢救中毒人员和伤者生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广大公安干警不畏艰苦,忘我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灾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不辞辛劳,及时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事迹,为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稳定人心作出了积极贡献。尤为可贵的是,广大受灾群众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以实际行动支持应急救援工作。通过应急救援,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是我们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
第六,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夺取应急救援胜利的重要条件。灾情发生后,中央国家机关、兄弟省市、市内有关部门、单位和海内外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捐物,亲切致电慰问,以不同方式,通过不同渠道,帮助和鼓励灾区战胜灾难、重建家园。马来西亚著名华裔青年企业家古润金先生捐赠230万元人民币,并自愿承担起开县所有遇难者遗孤念完小学的学费。与开县毗邻的四川省宣汉县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以“不饿倒、冻倒、病倒一个灾民,不发生任何一起事故,不能有任何伤害灾民感情的言行,不收取灾民1分钱”为目标和要求,竭尽全力妥善安置了进入宣汉的1万多灾民,对这次应急救援提供了无私的援助和宝贵的支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应急救援,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必须大力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社会团结协作精神,同心同德地推进改革与发展各项事业,尤其在危难关头,更要动员一切力量,齐心协力抵御风险,携手同心战胜困难。
第七,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贯穿始终,是夺取应急救援胜利的有力保障。这次事故死亡人数多、受灾面广,善后工作矛盾集中、情况复杂,受到国内外各方面广泛关注,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应急救援中,我们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切实把维护稳定贯穿于应急救援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周密部署、加强防范,灵通信息、及时处置,多管齐下、积极疏导,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排除了不安定因素。我们还迅速启动了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工作机制,牢牢掌握宣传舆论的主导权,着力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浓厚氛围,为保持灾区社会稳定、夺取应急救援胜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通过应急救援,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稳定是推进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千方百计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事故应急救援主要警示
在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深刻汲取这场灾难的惨痛教训。反思这场事故的发生和应急救援的过程,我们深深感到,安全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需要系统思考、综合治理,应急机制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
第一,中央在渝企业突发事故灾难的报告程序不完善,严重贻误应急救援时间。井喷事发当时,中央在渝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没有明确监管机制,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缺乏及时沟通协调。事故发生后,钻探公司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政府,而是先报告四川石油管理局,再转报重庆市安监局,然后转报市政府,最后才通知开县县政府,当开县县政府接到钻井队的报告电话已是晚11时25分左右,离井喷时间已过了1个半小时,这时县政府才通知高桥镇、正坝镇、麻柳乡、天和乡启动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而受害最深的高桥镇却一直没有接到钻井队的电话,井队没有及时致电确实给当地政府造成了很大被动,政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