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阿尔山市先后编制了《阿尔山冬季旅游专项规划》《阿尔山中蒙边境跨境旅游合作区专项规划》《阿尔山市旅游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5-2019年)》等旅游规划。5年间,全市累计投入15亿元推进阿尔山—柴河景区、白狼峰景区、奥伦布坎景区以及地质博物馆、林俗博物馆等旅游项目设施建设,完成太阳谷景区、三角山、口岸景区木栈道以及松贝尔敖包、主席视察情景再现长廊、中蒙青年纪念林等景区建设。阿尔山市还成立市属旅游投资公司,与金融机构建立多元融资平台,组建PPP项目合作公司,建设厕所、驿站、民宿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
在大力培育全域旅游业态的同时,阿尔山市还先后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国职、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实习实训,使旅游业人员素质稳步提升,为旅游软环境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公路建设全面升级,机场运力稳步提升,铁路运行全面提速,进出阿尔山立体化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阿尔山市旅游业呈现发展提速、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白狼镇林俗村村口门楼上的这幅楹联,描绘出了如今阿尔山林业工人及其子女转产转业的生活状态。
曾经的伐木人开始从砍林为生转为与林为伴、靠林致富。依托这片青山绿水,有人做旅游,有人搞特色养殖,有卖旅游纪念品,有人做民宿餐饮……一个个家庭小旅馆、旅游纪念品商店、农家乐、旅行社因此应运而生。
白狼镇第一居委会贫困户荣显国父子俩没有固定职业,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利用市里的精准扶贫贷款,父子俩购买了马匹、马车、马爬犁发展旅游项目,一个旅游旺季就让父子俩赚了个盆满钵满。荣显国一家还从棚户区改造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获益,搬迁到洮源新村50平方米的新楼,解决了住房问题。
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壮丽秀美的阿尔山风景……取自白桦树皮制作的树皮画如今已是阿尔山林俗文化的一张名片。白狼镇阿尔山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彩云介绍说,根据工艺的复杂性不同,树皮画产品定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游客很喜欢作为纪念品购买。“作为政府精准扶贫项目,公司也培训贫困户学习制作树皮画,向他们发订单并收购他们的作品进行销售。”
如今,在林海雪原里,遇见“小鹿乱撞”已是阿尔山市常见之景。经过多年的精心管理,白狼镇鹿村已经成为一个集养殖、观赏、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景点,“旅游+产业”的模式也日趋成熟。
“我们目前是动物寄养模式,贫困户购买梅花鹿或野猪在产业园内寄养,年底可获得相应的分红。”鹿村党支部书记郑晓林说,鹿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现在家家户户有旅店、商店和饭店,通过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鹿村的鹿园还雇用了一些工人,解决了16个贫困村民的就业。
全面禁伐后,林子生态开始恢复,野猪、鹿狍、林蛙、马铃薯、卜留克、黑木耳、猴头菇、山野菜随处可见……阿尔山纯天然绿色的农副产品已经成为“抢手货”。阿尔山市政府还出资建设“乡乡”消费扶贫电商平台,为农牧民提供“一条龙”服务,让游客离开阿尔山也能继续品尝阿尔山味道。农牧民只需提供初级农副产品,在平台和合作社的帮助下,检测、分拣、加工、包装、销售、寄送轻松完成。
白狼镇只是阿尔山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阿尔山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2018年,阿尔山市接待旅游人数432万人次、旅游收入5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981元,同比2013年分别增长了229%、280%、69%。广大群众走上了“山水变金银”的幸福道路。
“旅游扶贫分户施策,让每一户贫困户都围绕旅游业有项目可做,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更提升了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王晓欢表示,全面推进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以来,阿尔山市累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5户1398人,其中,阿尔山市60%以上的建档并卡贫困户通过旅游实现增收。今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布公告,阿尔山市正式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景城融合 从全景走向全季
“木板建的房子泥抹的墙,窄窄的街道凌乱的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雨水倒灌,冬天四壁白霜。”当地群众口中流传的几句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之前阿尔山市的城市面貌。
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0亿元,改造棚户区1.02万户左右、65万平方米,取暖难、吃水难、行路难等历史遗留问题一一得到根治。阿尔山市还对沿街建筑实施了立面改造、新建了多处休闲广场和公园,对重点区域进行了美化绿化,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阿尔山也名列其中。
如今,阿尔山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道路更通畅、城市更亮丽。一栋栋漂亮清新、充满林区风情的建筑林立在街道两侧。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慢慢亮起,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陆续来到社区活动中心或广场上,大家或休憩、或散步、或跳舞,以各自喜爱的方式享受着轻松而悠闲的时光,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我们坚持城区景区化、镇区特色化、乡村风情化原则,以五城同创为载体,让阿尔山的美景连线成片、让城乡变成园林。”王晓欢说,借助原国家旅游局定点帮扶和京蒙对口帮扶的契机,阿尔山市结合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聘请十多家世界级规划设计团队主持或参与规划设计,建设小巧精美的北疆边陲林区风情小镇,让“寓旅于城、景城融合”的旅游特色更加鲜明。
俯瞰阿尔山市旅游版图,国家森林公园、玫瑰峰、白狼镇、奥伦布坎等众多景区星罗棋布,异彩纷呈。尽管“珠玉”众多,区域之间各自为战,旅游资源对接“断点”,旅游业难以做大做强。
为此,阿尔山把全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一核两廊三环四大休闲境区”(“一核”为温泉雪街城市休闲度假核,“两廊”即S203—乌阿一级公路国家级风景廊道、哈拉哈河滨河景观廊道,“三环”即由内而外规划的三条旅游环线,“四大休闲境区”即阿尔山森林观光休闲境区、好森沟森林峡谷观光休闲境区、白狼林俗文化体验休闲境区、中蒙边境蒙元文化休闲境区)体系架构,实现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的点线结合、组团分布。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自治区新兴的旅游度假城市,阿尔山的旅游向来不缺名片。每年春夏秋景区游人如织,住宿一床难求。然而一进入冬季,这里的游客骤减,旅游市场和气温一样“冷飕飕”,严重限制了旅游业发展潜力。
如何叫响冬季旅游品牌,打造全季旅游,曾经是摆在阿尔山市领导和旅游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阿尔山的冬季漫长,却不枯燥,这里有别处无法比肩的冰雪资源。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都是阿尔山的有效降雪期,雪期长达7个月,平均积雪厚度超过350毫米。由于落雪早、雪质好,奥地利著名滑雪专家奥匹兹曾对这里的雪资源赞不绝口,这里是中国国家滑雪队的冰雪运动训练基地。2017年,阿尔山国际养生冰雪节还成功入选了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冰雪旅游节事,为这里的冬季旅游增添了一枚重量级的金字招牌。”阿尔山市政府办副主任宋松说,阿尔山市整合冰雪、矿泉、火山、林俗等优势资源,实施“拉长旺季、做热淡季、实现全季”战略,持续开展了国际冰雪节、滚冰节、雪地足球赛、全国花样滑雪锦标赛等品牌活动,赏不冻河、观雪景雾凇、看冰雪雕、泡温泉、戏雪、滑雪等冬季旅游产品层出不穷,“冰天雪地”这种冷资源逐渐变成了“热产业”。
“这个冬季阿尔山的旅游会比往年红火许多。”宋松说,春赏雪中杜鹃、夏观林海山色、秋看层林尽染、冬览百里雾凇,四季都不缺乏优美如画风景的阿尔山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