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沛 /文
台湾命运的拐点——朝鲜战争
在战后冷战体制下,台湾和大陆分属于两大阵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台湾作为美国在东西冷战体制中的一个筹码,再度处于与大陆隔离的境地。鼎革易代之际,招商局也一分为二,台湾招商局从此与大陆隔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49年底,蒋系国民党及国府播迁从台湾后,面临社会极不安定、人口大量增加、通货恶性膨胀等许多困难。为了挣扎图存,台湾当局依靠美国的经济援助,尽力维持濒临崩溃的社会经济,并着手进行经济恢复工作,为经济的“自力更生”做前期准备。
经过初期的经济困难阶段后,至1952年,台湾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同一时期的台湾招商局避居一隅,市场空间狭小,航运环境恶化,船舶老旧不适应远洋运输,人员情绪不稳,资金短缺,以及军方调拨等,其生存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朝鲜战争的爆发,可说是台湾命运的转折点。国际局势的突变和东西冷战的形成,不仅挽救了台湾岌岌可危的国际地位,更让陷入低潮的台湾经济得到发展契机。美国经济援助的介入,使得台湾经济得以恢复,日渐自立,而且还让台湾内部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台湾招商局也从美援中受益,贷款修船,保障了船舶的正常运行。油轮公司归并,使台湾招商局的营运有所改善。台湾招商局针对政治形势的变化,积极巩固台日航线,拓展远洋及近洋航线等举措也颇有成效,但承担国民党的军事及公营运输,导致营业外的支出较大而收支亏损。
台湾经济困难与恢复
随着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的失败,国民政府播迁台湾,大量人口涌入台湾。1949年前后从大陆迁移到台湾近200万人口,让原本已受战争创伤而尚未恢复的台湾社会经济超负荷运转。人口的激增,对粮食需求扩大,发展农业成为稳定社会经济的重要工作。在1949-1952年间,台湾的耕地面积、作物面积以及相应农业资本投入都有所增加,使农业产出也同步增长。
到1952年,台湾农业生产已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此外,台湾国民党当局还通过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等三个步骤实行土地改革。从1949年5月起,对地主出租的土地限定其租额不得超过正产品全年收获量的37.5%。三七五减租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和了农村紧张的租佃关系,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6月,台湾国民党当局公布了《台湾省放领公有耕地扶植自耕农实施办法》,将从日本人手中接收过来的“公地”出售给农民。
1953年5月,台湾当局根据《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征购地主超出部分土地,以实物土地债券和公营企业股票补偿,再将征购的土地转售给现耕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对传统的租佃关系和地权关系进行较大调整,使台湾农村发生了较大变化,缓和了阶级矛盾。同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土地所有权的转变,使土地资本转化为工商资本,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总之,土地改革使台湾的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经济混乱的局面,台湾在1949年成立了“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和“产业与金融小组”,有计划地进行生产,控制财政预算和外汇调配等。次年又成立“外汇结汇证审议委员会”,颁布“台湾银行买卖结汇证办法”,以复式汇率结汇进出口贸易来稳定金融。
此外,通过控制货币发行和估计存款等措施,收缩通货。经过努力,金融机构的存放款大为改变,1949年底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为新台币1.85亿元,到1952年底则增至19.97亿元;同期的银行放款则由4.32亿元增至16.54亿元,低于存款增长幅度。通过上述金融措施,反通货膨胀取得一定效果,金融业从混乱走向稳定发展。
台湾的工农业经过数年的努力,虽然有所恢复,但产品还以供应岛内市场为主,可供出口的产品有限,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外汇收入有限,不能满足进口的需求,因而导致贸易入超严重。台湾经济的恢复还离不开美国的经济援助与扶植。20世纪50年代初,汇率偏高,进口缺乏外汇,物资短缺。美援的及时到来,缓解了台湾物资不足的困境。
美国对台湾的援助内容、方式,并非一成不变。美援过程可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的转变,皆牵动台湾经济的动向和贸易货物的进出口。
(1)第一阶段为1951-1956年,为赠予性援助阶段。此时期国民党刚从大陆迁台,大陆牵连的通货膨胀效应仍未驱散,物资匮乏,台湾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美国援助业务,以一般经济援助-防御支援、技术合作和军事支援为主,方式多为赠与,而粮食和军需物资为主要援助项目。此时有许多小麦、大豆等粮食物资和民生物资原料,弥补台湾岛内时常物资供应不足,使经济复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此时期,通过“军协支持”、“防卫支持”和“技术合作”三项美援共计6.09亿美元,各类援助共15亿美元。
(2)第二阶段为1957-1960年,为赠予贷款并行阶段,其间美援总额为5.14亿美元。1957年台湾推行进口替代政策的第七年,受限于市场狭小,向外发展又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因此除了赠与外,进而出现了开发贷款基金和顾里修正案,可说是赠与和贷款并行。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往美援是以台湾当局为对象,但开发借款基金的对象却跳出援助台湾当局的框架,而以个人或法人为援助对象,促进台湾私人企业的发展。
(3)第三阶段为1962-1965年,为贷款性援助阶段,提供“开发援助”金额3.22亿美元。此时期贷款成为主要的援助项目,一般经济援助的金额日益下降,但开发援助的资金和公法480剩余产物的金额却日益增加。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台湾在10多年间先后接受美元近15亿元,平均每年1亿余美元。如果按人均计算,台湾每人接受美国援助187美元,而1960年台湾人均收入才只有143美元。
从美援物资种类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消费品、工农业原材料和资本财货。消费品主要为民生必需品,包括面粉、棉布、西药等;工农业原材料为工农业生产的原料,包括原棉、小麦、黄豆、肥料等;资本财货则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物资,包括机器工具、矿砂与五金、舟车及零件等。美援初期,台湾物资匮乏,民生困苦,美国大量输入消费物资。但随着台湾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工农业原材料比重逐渐增大,并且其所占百分比一直居于首位。
随着台湾经济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财货的比重也逐渐增大,但仍未超过工农业原材料所占比重。美援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作用,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缓和了外汇紧张程度,平衡了财政收支,维持了经济的稳定,然而,台湾产业与经济也借由援助和贷款与美国深度捆绑。对美国而言,军事援助是将受援地纳入其世界性安全防护体系的投资,经济援助是促成受援地经济发展而成为其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台湾而言,利用东西冷战的机遇,获得美国的援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此外,20世纪50年代初期,台湾国民党当局采取适度干涉的计划经济制度,实行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及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改革政策,增加农业生产,加上美国经援,初步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这为台湾地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台湾对美国的深度依赖,也已在此时埋下了种子。
国民政府节节败退,招商局军运台湾岛
招商局军运台湾岛
台湾招商局于1949年6月1日在台北成立后,因国民党当局节节败退而承担大量军公运输。国共双方无数次激烈的海上争夺战中,台湾招商局在其中执行了军公差运,“中112号”登陆艇、“江和”轮、“廷枢”轮和“江建”轮先后因战争直接损毁。此外,因为海战,国民党海军舰艇损失严重,为补给和增强国民党海军的力量,台湾招商局将“海台”轮、“万富”轮和“中115号”售与台湾“国防部”。根据台湾当局的要求,台湾招商局直接移拨给国民党海军长期使用的轮船有七艘:“锡麟”轮、“秋瑾”轮、“建甲”轮、“民314号”、“民315号”、“民316号”和“民317号”。至1950年底,台湾招商局给台湾军方(包括战火损毁、失事)共14艘。
台湾招商局参与军运,仅1951年度,就共计12艘,参与60航次,607天,全部差租收入折合美金计131,421.43元。
美国扣下台湾船只,攥住航运经济命脉
台湾招商局是国民党当局把持的重要机构,轮船是其御用工具。台湾招商局的命运因而与国民党当局的命运息息相关,生死与共。蒋介石连连败退,连美国也对其疏弃,台湾招商局因此也受到牵连。
抗战胜利的初期,国民政府经由驻美物资供应委员会以550余万美元的代价,向美国购得自由轮10艘,其中就包括“海天”轮、“海地”轮等,交由招商局接收使用。1946年,美国政府在通过一个售船法案(Ship Sales Act of 1946),准许将战时剩余船只,售给外国,其付款条件,规定为订约时付船价10%,交船时再付15%,其余75%分年度摊还,至船龄满20年时付清。
国民政府驻美物资供应委员会就根据该项法案,向美国主办售船机构的航务委员会(U.S. Maritime Commission)申请,得到允许可购买价值2,200万美元的船只,其中应付25%现款,即将以前已现款支付的10艘自由轮船价抵充,其余75%未付船价分年度偿还。当时国民政府曾购到以下各种船只:
(1)胜利轮3艘,共263.7余万美元;
(2)CI MA VI 货轮8艘,共555余万美元。以上两项共计8,188,367美元,由国民政府转贷给复兴航业公司;
(3)自由轮(即先前以现款购买的)10艘,包括海天、海地、海玄、海黄、海宇、海宙、海辰、海宿、海列、海张等,共550余万美元;
(4)N3型轮8艘,包括教仁、铁桥、成功、鸿章、廷枢、继光、宣怀、郑和等,共375万美元;
(5)运兵船4艘,包括海亚、海美、海澳、海欧等,共440万美元。自由轮、N3型轮以及运兵船三项共计1365余万美元,由国民政府转贷给招商局。
由此可见国民政府对招商局的重视,当时的杂志对招商局订购美国船舶给予较高的评价,“国营招商局有鉴于吾国航业上船舶吨位之不足,船舶本质之落后,他奋起努力,向美国订购了这一大批吨位,并且他的目的,不在国内打小算盘,而在远涉重洋,争取海外的市场,这在国家立场上说,岂但是为国库谋经济利益上之收入,即在国防上亦有重大意义,在国体上亦可以见到祖国的大轮在世界各大港口,为国宣劳,多么安慰”。
1945年12月间,国民政府还向驻美物资供应委员会汇款2笔,作为在美购船之用。该会即先后以此款购妥大湖型轮16艘,包括海苏、海吉、海皖、海赣、海鄂、海湘、海川、海康、海滇、海黔、海桂、海粤、海陇、海辽、海冀、海鲁等,总价计2,540,947美元,连同修配及驶华费用共为350万美元;另购N3型轮10艘,包括林森、其美、汉民、执信、黄兴、蔡锷、培德、延闿、邓铿、仲恺等,总价为4,243,750美元。后来物资供应委员会结束,此项事务移交世界贸易公司(Universal Trading Corp)接管,该公司鉴于美售船法案条件优厚,商议贷款购船,经与美国进出口银行商治,遂又贷得大湖型轮16艘及N3轮10艘的全部船价,共计678.4余万美元,分20年平均摊还。
1950年1月间,因台湾当局财政困难,无力支付到期应付的本息,美国认为台湾当局违约,于是通令各地使馆对美债船只给予扣押,不予放行,并将美债各船全数扣押利率由3厘半升到6厘。美国当时态度如此严厉,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信心已经动摇。后来,在台湾交通当局领导人陈人良(兼任第二届台湾招商局董事长)的组织下,在台湾交通当局航政司司长王洸(兼任第二届台湾招商局常务董事)及台湾招商局总经理韦焕章的努力下,筹足84万美元汇往美国,才得以解除扣押船只。但当时船只被扣的时间将近一个月,给使用美债船的台湾招商局和复兴航业公司带来了经营上的巨大损失,其中招商局损失约70万美元。
朝鲜战争,美国援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众多新兴国家。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3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成为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力量。1948年,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大国强权政治埋下的产物。苏联在欧洲帮助东欧各国战胜法西斯,引导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在苏联的周围,形成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1949年,美国与英、法等12国组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后,苏联同欧洲八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由二战期间的同盟关系转变为冷战对峙关系。冷战不但在欧洲大西洋地区加剧了,而且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全面展开了。
1950年1月初,美国还没认清台湾的战略价值,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对台湾的看法时说: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和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无意使用武力干预现在局势。美国政府将不遵循足以使之卷入中国内战的方针”。同样,美国政府将不向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建议”1月12日,国务卿艾奇逊发表太平洋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