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对标《规划纲要》的要求,中山市立足特有的自然生态禀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高标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致力于让中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坚守生态定力 守护绿水青山
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占中山市面积九分之一,这里植被葱郁茂盛,动植物种类丰富,有中山“绿肺”的美誉。站在高地向远处眺望,可见挺拔的水杉如卫士般矗立在水边,林地绵延一望无际。
注重政策的顶层设计,为五桂山美丽的山林提供了强有力保护。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山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携手加强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据中山市自然资源局介绍,中山始终坚持“全域中山”的理念,修编自然资源要素管控系列政策,强化自然空间管控,研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合理统筹产业布局、交通线路、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建设。
近年来,中山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寻求平衡点,守住好山好水好风光。如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中山在全省率先实施“统筹型”生态补偿政策,成为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后全省首个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地级市。通过创新性提出并实施“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和量化,综合区位、人口、经济、资源等因素确定各镇区享受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所必须支付的成本,由中山市财政统一收取,再根据生态公益林面积进行二次分配。2018年6月,中山市还出台《中心城区未开发用地绿化改造方案》,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推进未开发用地绿化改造工作。
营造绿色协同发展空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朝王勃的诗句千古传颂。随着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并对外开放,游客们在湿地公园内也能一睹这样的景观。
盛夏八月,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走进即将正式对外开放的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走进湿地公园,随处可听见阵阵鸟鸣,不时有白鹭扑棱着翅膀从树林里钻出,红树林、湖泊、草地、鸟群,一幅自然风光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走进科研中心,只见湖水环绕着十余幢低矮的、颇具岭南建筑风格的小房子,环境清幽。这里靠近生态保育区,旁边还设有一个高约30米的观鸟塔,科研人员可以在这里近距离地观察保育区里的鸟类活动。工作人员汤景林告诉记者,区域现有成片的红树林、滩涂地、桑基鱼塘,还有多条小河流横穿其中,有大量的白鹭等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是珠江口少有的“小鸟天堂”。
据介绍,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翠亨新区南朗镇珠江口横门水道的咸淡水交汇处,规划面积625.6公顷,长5.4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9公顷,湿地面积395.44公顷,湿地率63.21%,是珠江流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公园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包含河口水域、红树林、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水田五个湿地型。此外,横门水道位于广州南沙湿地和淇澳岛中间,与这两个鸟类栖息地直线距离9公里,因此公园建成以后将为国际候鸟提供生态栖息地,与南沙湿地和淇澳岛共同构成国际候鸟的迁徙通道,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
公园的规划目标旨在建设集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湿地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以生态性、地域性和参与型为原则,同时,公园设计融入了中山的历史文化精神与新区的现代景观美学,保护并强化了作为咸淡水交界最有特色的植物品种——红树林,通过营造适宜生境吸引鸟类觅食栖息,并通过趣味性的参与方式吸引游客乐在其中。湿地公园建成后也将成为中山旅游一张新名片。
记者从中山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目前,中山正在高规格、高质量打造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三个“国字号”招牌。同时,倾力打造全域森林小镇。按照组团发展、全域联创的思路,推动全市18个建制镇以及五桂山全部完成森林小镇建设规划,9个镇区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数量全省最多,生态优美、各具特色的全域森林小镇布局已初具雏形。此外,将继续抓好森林精准提质增效、滨水绿色廊道、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等重点工程,逐步构建以绿色生态廊道网络串联,形成各组团内部“点、线、面”一体的绿色低碳、生态宜居发展新格局。
人文名片底蕴深厚
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而众多历史名人遗迹更是这座城市最耀眼的名片。
这里古称香山,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美名。在春秋战国时为百越海屿之地,秦属南海郡,汉属番禺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近代以来,根植深厚的人文积淀,这里涌现出众多名人志士,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诞生于此。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影响着一方人。
中国现代音乐之父肖友梅、博士之父王云五、航空之父杨仙逸,维新派名人郑观应……这些诞生在中山的名人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群星璀璨,流光溢彩,令人慨叹!
各镇区保留的丰富民俗文化,更是彰显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江汇聚花果山山灵水秀,角力传扬麒麟舞舞动歌欢”,在中山三角镇,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自成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线。除此之外,还有沙溪鹤舞、坦洲咸水歌、长洲醉龙……
在石岐区老城区,走下岐江桥,穿过凤鸣路,站在孙文西路步行街街口,一种穿越时空的别样风情扑面而来:弯曲自然的街巷,融合中西的南洋风格骑楼,鳞次栉比的店铺招牌……浓浓的商业气氛中又散发着独具一格的文化韵味。“大庙遗迹”“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等地标,无不传达了文化传承的厚重,一街之隔的天字码头、散布于街两侧的百年民居以及侨立中山公医院旧址、中山百货等,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演变。
《规划纲要》特别提到,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按照规划,中山市将高标准建设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推动岐澳古道与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步行系统的连接,推动历史人文景点“串珠成链”。联合开发粤港澳“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整合中珠澳“大香山”精品线路。
如何留住历史,留住乡愁,让城市人文底蕴更深厚?除了编制历史城区保护利用规划,中山市自然资源局表示,将开展《中山市历史城区“微改造”实施管理专题研究》工作,用“绣花”功夫精心实施历史城区“微改造”,活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擦亮中山文化名城品牌,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和吸引力,让历史文化得到更好传承,构建多元化生态文明空间。
据了解,石岐区将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整合优化孙文西路步行街、烟墩山、西山寺、白衣古寺等都市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博览馆群、音乐文化展览馆等项目建设,着力推动观音巷、共和巷、从善坊“两巷一坊”等历史建筑群活化改造,通过保护、活化街区历史风貌,做好保护性开发和改造升级这篇文章,以重现历史街区价值,彰显区域文化底蕴,全力打造都市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
今年8月,中山市正式推出了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岐澳古道文化遗产游径、华人华侨文化遗产游径。
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是以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为核心,整合相关纪念馆和历史遗迹,包括崖口、左步、茶东等古村落、非遗民俗展示、乡村美食、特色民宿等要素,打造以名人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发挥孙中山故居作为港澳青少年研学游示范基地的品牌效应,开发粤港澳青少年研学游线路。
岐澳古道文化遗产游径则整合岐澳古道沿线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五桂山片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生态休闲、客家美食等主题旅游线路。整合中山温泉、泉眼温泉、罗三妹山、小琅环公园、雍陌村、古鹤村等旅游资源及三乡茶果等非遗美食文化,开发古村落游、温泉养生、休闲美食、改革开放主题研学游等旅游线路。
华人华侨文化遗产游径以四大百货创始人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为核心,依托一批保护良好的侨房、自然环境优美的古村落(南区曹边、沙涌、寮后等村落),整合周边旅游景区如中山詹园等,开发以华人华侨以及粤港澳青少年为重要客源的寻根探古、游学体验特色旅游线路。游客可以通过这三条文化遗产路线,感受香山文化的源起与变迁,领略湾区文化风情。
(责编:王楠、陈育柱) 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