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经历了在苏州街道小巷间曲折的穿行后,我们到达了今日行程的第一站——隐于街头、貌不惊人的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博物馆看似条件简陋(没有空调)、面积狭小(只有一百平米左右的展厅),但走进细看,才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有一番天地。博物馆大厅“春晖堂”分为五个展厅,布局以历史发展为纲,以图片、文物、书籍、场景复原等方式直观地反映了中医特别是吴门医派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特别是制药用具,如药丸板、药秤;医疗用品,如金针、脉枕;中药标本,如芡实、香橼……这些以前可能闻所未闻的东西如今真真切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激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当我们正准备离开博物馆时,刚巧遇上了一位前来参观的姐姐。我们得知她虽然从事着与中医药完全无关的工作,但心中一直有一份对中医割舍不下的热爱。她认为,现今中医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并且在生活中,自己也时常去了解和运用一些中医知识。姐姐的热情和乐观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大家活力满满地向着下一站——桃花坞街道环秀社区出发。
到了社区,我们却得知今天没有吴门医派的展示。与社区的工作人员协商后,我们决定今日先前往苏州市中医医院。
抵挡苏州中医医院之后,我们先大体参观了一下医院的整体布局。与想象中不同,这里明亮、宽敞、现代化,分为门诊、科室、药房、病区,与常见的医院几乎一样。除了推拿科、针灸科、中药房等提醒着我们它的独特之处。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中药房内摆满了一包包包扎好的中药,淡淡的草药味飘满了整个大厅。大厅的墙上悬挂着各种中草药和中医的介绍,两侧的博物架上摆放着各种名贵的中草药,幽绿的茎叶在药酒中翻卷舒展,彷佛有了灵性一般。
接着我们来到楼外的百草园。这里小桥流水,亭台飞檐,俨然一座微观的园林。最绝的是,园中植满了各种可入药的植物,从枇杷到玉簪,从枫香到石竹,放眼望去,绿意盈盈,再加上一池荷花,给夏日增添了几丝清凉。
最后,我们采访了吴门医派研究所所长、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苏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欧阳八四先生。医生不顾一天的工作劳累,十分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满怀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侃侃而谈了近两个小时,为此还耽误了下班的时间,令我们十分感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传统中医教育模式与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区别与各自的利弊,并向我们解释了新改革的师带徒的临床培养模式,与我们分享了对于中医科学性以及中医现代化的深刻见解,让我们这些非医学专业的对中医一知半解的学生也开始思考中医的发展方向。中医和西医需要相互渗透,互相辅助,而中医的传承模式也应是院校教育与师带徒结合,如此才能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能力两方面兼顾,提高中医传承者的数量与质量。
苏州第一天的实践活动就这样结束了。今天我们遇到了很多热情和善良的人,也感受到中医,对于我们而言,正从一个陌生而模糊的概念逐渐走向清晰具体。感谢帮助我们和配合我们的相识或是不相识的人,苏州,晚安!
图/文:南大本草纪小队
采编:苗润丰 责编: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