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及室内设计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合作设计方 中衡设计
苏州湾大剧院建筑面积 110,000平方米
建成时间 2020年12月
苏州湾文化中心位于苏州吴江太湖东岸,是苏州湾启动总体规划的标志性项目。2013年,当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初次来到东太湖看到这一片空地的时候,开阔的平原、无垠的水天一色令他印象深刻,吴江太湖新城的规划更是充满雄心,如曼哈顿一般繁荣的景象跃然纸上。蓝图上的城市以一条垂直湖岸的宽阔步道为中轴线,人们可以在那里相遇,文化中心处在轴线尽端湖岸之上的重要位置,包赞巴克意识到需要有一种纽带将场地中的要素(城市、天空、湖水、人)联系起来,“飘带”的灵感正源于此。
手稿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项目开始后,建筑师每次造访工地时均感到惊讶,工程效率如此之高,这片区域逐渐鲜活起来,类似摩天大楼林立的纽约曼哈顿半岛,各个建筑延通中央大道轴线两边呈网格排列。中央大道与太湖的交汇处是这一带的核心区域,围绕核心区两侧,苏州湾文化中心拔地而起,在周围诸多优秀建筑中大放异彩。
摄影:邵峰
苏州湾文化中心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北区是已经竣工的苏州湾大剧院,南区是未来将逐步开放的博览中心,包括博物馆、展览中心及会议中心。从湖上的行人轴线处展望,两个片区就像两片“翅翼”。方案伊始,包赞巴克希望聚合基地中分散的建筑物,使大剧院、博物馆、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以及周边的商业空间凝聚为有机的整体,人们置身其中享受空间的活力。因此,包赞巴克决定将这两个“翅翼”在建筑顶端连接起来,在核心地带创建一个朝向天空的巨大拱门,从远处便清晰可见。
南区博览中心及立面细部 摄影:邵峰
苏州湾文化中心总面积为215,000平方米,沿着城市轴线在其南北两侧分布,北侧包括一个可容纳1600座的歌剧院、一个可容纳600座的戏剧厅,10余间排练厅、一个圆形艺文空间、影城、咖啡厅和餐厅;南侧包括一个博物馆,一个展览中心,一个会议中心;两者通过地下一层的车库和一层的购物中心及后勤服务连成一个整体。整个项目由法国包赞巴克建筑事务所与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体完成全程的一体化设计。
一座相连的综合体 摄影:邵峰
有别于现代主义的方盒子,建筑师设计了一根长条状的“飘带”,形如“∞”,从建筑顶端的一片翅翼绕至另一片,接着越过立面,在距地面高达40米处与行人轴线交叉,以构筑通往湖水的视觉开口。高低两条钢结构飘带交织成极具标志性的建筑特征,既是大剧院的屋顶,也是博览中心的侧壁。看似柔软的“飘带”,充当了桥梁和沿太湖观景台:“飘带”的两个环圈覆盖了行人轴线与湖泊交汇处的中央大道,这一中心位置便于游客自由访问分布在轴线南北两侧的众多文化设施,“飘带”使人可从湖畔到空中再到地面,与伸入太湖的“8”字型阅湖回廊垂直汇合,实现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循环融通。
“飘带”日景 摄影:邵峰
“飘带”的表面材质由阳极氧化铝板制成,通过反射集城市和湖光于一身,形成一种新的景观,跨度超过500米的虹彩反射。从城市轴线看,“飘带”如苏州的飞桥,亦如昆曲中的水袖舞动,以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存在于整体城市景观中。飘带的起舞带动线条上升,时而遮挡、时而显露天空,构成了别样的景观。建筑师还巧妙地在飘带上设置了人行通路:飘带上有一条40米高的小路,从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和苏州太湖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致。这种移步换景的建筑体验恰好与体验苏州园林的美感相似。
“飘带”夜景 摄影:邵峰
出生于1944年的包赞巴克是法国首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包赞巴克主张建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