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自古以来,太湖就以湖光山色、人文荟萃名扬天下,成为一代代人心目中江南之美的代表。如今,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下称“度假区”)正着力践行“两山”理念,走深走实优生态、强文旅、兴产业的绿色发展路径,赓续太湖生态之“根”、人文之“魂”、科技之“脉”,不断提升太湖的含“绿”量与含“金”量,擦亮绿色发展的“太湖名片”。
优生态,守护“太湖美”
生态是度假区最大的发展底色。位于吴中区的度假区是1992年国务院首批批准建立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湖水域面积921.05平方公里,占太湖总水域面积的39.4%,山林面积112.77平方公里,绿地面积118.81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达44.18%,是太湖的生态文旅形象代言人。
绘就生态底色是度假区的长远之策,如何“一张蓝图绘到底”?“支持建设太湖生态岛”被纳入江苏省、苏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成为吴中区“三个一号”中的“一号任务”,是省市区为度假区量身定制的一份“生态大礼”。
图片为太湖生态岛水映长滩湿地
抓住太湖生态岛建设这个“牛鼻子”,度假区以《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为指引,以《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2021—2035)》和《太湖生态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为“两翼”,努力建成“低碳、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示范岛,勾画最美风景。
作为省内以立法形式保护太湖岛屿生态的先例,《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于2021年8月正式实施,明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实行生态空间管控等,适用范围为金庭镇区域范围内的西山岛等27个太湖岛屿和水域。
在这一系列条例、规划和方案中,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始终被摆在首位。近两年,度假区生态建设工程已从制度设计转向全面实施,截至今年9月,太湖生态岛开工建设36个项目,完成投资6.72亿元,力促生态岛门户“旧貌换新颜”。
目前,自然资源部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落地生态岛;“苏州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揭牌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首个替代性修复实例落地居山湾……
“我们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决扛起守护‘太湖美’新担当,通过全面发力、全员参与,深入实施‘一山一策’‘一岛一策’‘一湖一策’,启动叶山岛、漫山岛二期、金铎岭等试点项目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绿色产业创新发展,奋力打造绿色生态创新实践示范区。”吴中区委常委、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孙健说。
强文旅,探寻融合新路
悠悠太湖见证了江南地区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也浸润出独特鲜明的江南文化。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这里沉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但同时也要严格恪守太湖沿线风景名胜区保护、生态管控、军用机场限高等多条管控红线,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在夹缝中寻机突围,度假区定位打造世界级湖区旅居度假慢行生活目的地,深入推进环太湖旅游资源一体化改革,“以景为引,以路为媒”,做优山、水、文,以高水平的生态建设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度假区零散分布的各个小景区、酒店民宿、文旅体验项目等文旅资源分散运营,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文旅综合消费迭代升级的新需求。去年底开始,度假区以精心打造“环太湖1号公路”品牌为牵引,深入推动环太湖旅游资源运管、营销、产品、品牌“四个一体化”,串珠成链、聚点成面,将山水风光、乡村风情、人文风貌有机融合。
作为环太湖旅游资源一体化业务的载体,苏州太湖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太旅集团”)通过整合酒店、民宿等多元化文旅资源,打造全要素产品运营体系,增加高品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实现景、旅、居一体化融合发展,并依托“太湖甄选”构建“全营销”服务,打通环太湖旅游资源业务链,实现营收和利润重组。太旅集团总经理沈大地透露,今年1-9月,太旅集团纳入一体化运营的29家景区入园游客222.9万人次,收入额完成年度指标的77%,同比2019年增长16.48%。
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度假区拥有2500多年的人文历史底蕴,四大雕刻、刺绣、缂丝、吴罗等苏工苏作精妙绝伦,成为一张张靓丽的“金字招牌”。
针对核雕村、香山帮建筑等传统手工艺,度假区不仅做好保护传承“前半篇”文章,还通过资源整合、市场化运作,延伸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非遗手工艺产业化水平,推动传统工艺创新转型,做强太湖文化和旅游IP。
一篇《核舟记》让核雕技艺名扬天下,如今太湖之滨的舟山核雕村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雕刻之村”。走进舟山核雕村,年轻的资深核雕手艺人范婷为我们展示了她新近完成的佛教主题核雕,核雕造型生动灵活,线条清晰流畅,表情真实丰富。聪慧好学的她在继承前辈技艺的基础上努力寻求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母爱》《观音》《敦煌飞天》等作品斩获多项业界大奖。
放眼整个核雕村,以核雕生产为中心,衍生出了各类相关附加产业,如橄榄核收购、雕刻工具生产、核雕作品包装、核雕经纪人等,为香山街道及周边地区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目前,香山街道核雕产业从业人员已达3000余人。
这里的艺术大师和能工巧匠不仅保护传授古老雕刻技艺,还关注现代艺术产业化方式,将品牌工作室引入核雕产业,并结合现代商业理念辅以运营,推动核雕从“零散产品”迈向“完整产业”新阶段,让非遗爱好者沉浸式体验到“方寸之核,苏工绽奇”的独特魅力。
从继承、开拓到发扬广大,度假区聚焦人才培育、平台搭建、外力巧借,推动文旅产业资源整合、市场运作、规范发展,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聚焦非遗文化人才培养。光福镇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共建苏作工艺学院,开展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非遗生活产品研发、传统工艺从业人员实训等培训;积极推荐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大师、乡土人才等,度假区现有国家级、省级工艺大师、各级非遗传承人达百余人,地方手工艺从业者1万多人。
聚焦工艺品市场规范发展。度假区联合抖音成立专业鉴定机构,兼具质量鉴定、价格评估、集中发货等功能,化解了核雕文玩产品高门槛、非标化等固有难题,从源头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聚焦扩大文旅合作朋友圈。今年7月,太湖生态岛文旅伙伴计划发布,首次启动太湖存量资源全面普查,推出30处具有较高可活化利用价值的空间载体,涵盖民宿、旅游商业、餐饮旅游主题酒店、文创、研学基地等,进一步活化存量资源。10月底,度假区将发布太湖生态岛第二批文旅载体伙伴计划,邀请新老客商齐聚太湖,与太湖“双向奔赴”,共同融入太湖生态岛建设大舞台。
当下,度假区正在深入实施强旅“141”计划,依托环太湖1号公路“串珠之链”,全方位加强与央企国企、头部企业对接合作,精心培育“十大文旅龙头项目”“十大太湖节庆活动”“十大网红打卡点”“十大产业峰会”等高显示度项目,强力支撑跨越发展,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描绘新时代最美“太湖画卷”。
兴产业,崛起科创高地
兴产业是度假区跨越发展的破题之举。度假区紧扣“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创新推进“文旅+科技”双轮驱动,坚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在这一方山水之间加速崛起科技创新高地,为全面打造绿色生态创新实践示范区蓄势赋能。
一是培育集群优势。度假区是吴中区打造“智能网联”产业的核心板块,龙头企业引领和测试场地完善等优势显著。2021年,全国首个自动驾驶生态示范岛项目、百度智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首批旗舰型项目落户度假区,发力车辆测试、示范、运营等关键环节,已初步形成涵盖“车、路、云、网、图”的全产业生态体系。以太湖生态岛全岛84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应用场景,度假区积极尝试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测试道路,着力打造世界级自动驾驶生态示范岛和“智慧文旅+智能网联”双智样本。
构建以生态文旅为先导、绿色科技为支撑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是产业集群培育又一亮点。目前,度假区形成了以中国三峡、长江环保集团等链主企业为核心的生态环保上下游产业链。2022年6月,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华东有限公司入驻度假区,作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长三角总部,主要开展“水管家”管网攻坚战、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及三峡太湖生态环保科创园区等合作项目,吸引上下游配套项目集聚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全球领先低碳环保产业集聚区。
二是用好科创基金。一个个重大项目在度假区这片创新热上成功落地、拔节成长,离不开资本的辛勤浇灌。近年来,度假区积极推进“招商+投资”模式,专题设立太湖产业创新投资基金、太湖科创天使投资基金,同步招引培训各类产业基金,鼓励载体加强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作,探索“孵化器+天使投资+创业企业”持股孵化模式。截至今年8月,区域内已落地各类基金29支、总规模超100亿元,依托资本力量直投初创优质企业,并吸引其扎根太湖之滨形成创新集群。
三是做优载体供给。为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度假区持续用好用活清控科创、西大等专业化平台,提档升级“3+X”核心载体,优化提升产业园、总部园、数科园产业氛围,加大太湖科创中心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启动太湖国际研发社区、太湖碳谷2.5产业园建设,通过优化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来提升地区产业总体承载力。
图片为太湖科创中心
截至目前,太湖科创中心累计引进智能网联上下游企业10余家,其中泽声科技、触达信息、华盈资本等为清华系企业,通过网联清华资源,构建清华和太湖的共同“朋友圈”,将企业合作及孵化的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伙伴企业引进度假区,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各类项目。
作为太湖科创中心签约企业代表,泽声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中高端传感器芯片研发与应用的集成电路企业。今年6月,该公司在太湖度假区设立全资子公司苏州泽声微电子,成为公司的长三角研发与运营中心以及将来的公司总部候选地。
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生态与科技交融共生,一幅“生态立区、文旅兴区、产业强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吴中新实践的度假区篇章跃然纸上。孙健表示,下一步,度假区将紧紧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扛起“为太湖增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