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与清明之间的苏州夜,还残留着一丝料峭的春寒。晚上8点半的观前街灯火璀璨,游人不少。九成以上的商店敞开大门迎客,一层口罩,挡不住人们逛街、购物的热情。
一
苏州夜市,向来繁华,老底子的苏州夜市究竟是怎样一幅画面?从古代诗人留下的诗句中,可以窥见一斑。那一年,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送一位好朋友去常州做官,他在城里宴请好友,畅饮达旦,傍晚把他送上了船,出阊门沿大运河往枫桥、浒墅关而去,一路话别,舍不得下船,一直送到望亭。一路走过,只见船上的渔火与两岸的灯光互相映照,溢彩流光。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何言五十里,已不属苏州。”
如果从唐朝开始算,苏州的夜市已经延续一千多年了。范成大是苏州人,最了解自己老乡的性格,他在《吴郡志》里说,苏州这地方自古繁华,人想得开,舍得花钱,春花秋月之时或者恰逢什么节日,必须画船箫鼓、靓妆丽服结伴出游,而逛夜市是保留节目。
明朝时,阊门至枫桥一带的市场,各地商贾云集,交易异常繁忙,白天生意做不完,挑灯夜战接着开夜市。文徵明的家就住在阊门里,晚饭后出阊门散步,他目睹了枫桥一带夜市的繁华。他写道:“带城灯火千家市,极目帆樯万里船,人语不分尘似海,夜寒初重水生烟。”
明清之时,八月十五之夜,虎丘、山塘一带,苏州最热闹的夜市开张了。岸上的摊贩和河中小船竞相兜售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锦帆开,牙樯动,百花洲,清波涌……”一轮明月挂上桐树梢时,虎丘曲会开唱了。山门内外,空气中飘散着桂花的芳香,碧波倒映着灯火璀璨、佳丽如云的街道。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好像在和千人石上的昆曲水磨调相唱和。
二
老底子的夜市,想必是绚丽璀璨、火树银花的吧?尽管那时候还没有电灯,但是,有豆油,一个灯盏,加一个棉纱做成的灯芯,就是一盏灯了,如果配上灯罩,那就是升级版油灯了。油灯,除了照亮夜色,还能烘托气氛,带来游人如织、红红火火的氛围。
有一种画舫,仿佛专为夜市而打造的,是夜色市河中流动的餐馆和剧院。最大的画舫,可以容纳3桌宴席。画舫上最抢眼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灯笼,有明角灯,有珠子灯,有罗帛灯,多达一百余盏。水面灯影荡漾,船上流光飞舞,周边亮如白昼。人们在船上品尝美食,欣赏昆曲,欢饮畅谈,到半夜才散去。
20世纪30年代初,郑振铎来到观前街逛夜市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饭馆生意火爆,一桌难求,走了两三家,才找到空座。暮色中的观前街,灯火璀璨,霓虹闪耀,铜的、布的、黑漆金字的招牌,密密匝匝排列在头顶,一举手便可触到几块。
苏州的夜市,不仅聚焦在繁华街市,也浸润在古城的毛细血管里,在那些小巷深弄里,夜市看上去有点寂寞,却充满烟火人间的味道。一个人挑着一副骆驼担,小巧的柴火炉,可以现煮小馄饨,也有卖糖粥、卖豆腐花、卖热白果、卖铜锅子熟菱、卖檀香橄榄、卖火腿粽子、卖五香焐酥豆的,而清明前,正是卖酱油热螺蛳的好时节。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叫卖声,其中的含义,就连小孩子都懂。寂静的夜晚,长长的一声叫卖,足以让寻常巷陌充满温情。
苏州的夜市,就藏在斑驳陆离的街灯霓虹里,藏在琳琅满目的吃用商品里,藏在甜糯温婉的吴侬软语里。
(《解放日报》4.1 刘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