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古镇,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地处苏州西郊的灵岩山麓,太湖之滨,依靠“秀冠江南“的灵岩山,香溪,胥江二道吴越名水穿镇而过,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木渎乃江南独一无二的园林古镇。
木渎不大,2500年的历史悠远而丰厚,一座灵岩山,一条香溪河,一条山塘街,讲述着一段段过往云烟的古老传说,记录着年轮沉浮的轮廓,时光沉淀拾回的感动。这里有西施的浪漫,乾隆皇帝的钟爱,文人骚客的字迹,达官显贵的足迹......木渎曲巷阡陌里的光阴故事说不完道不尽 。
木渎之所以叫木渎,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材积压达三年之久,大沟小渎全被壅塞,谓之“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灵岩山不高,记载吴越春秋的历史】
被誉为“吴中第一峰”的灵岩山并不高,182米和北京香山差不多,方圆124公顷,山多奇石,以灵芝石为最,由此得名灵岩山。又因远望灵岩如巨象伏地,故别称象山。因为西麓产砚石,故又称砚山。
传说,西施馆娃宫就坐落在灵岩山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山顶皇家花园。灵岩山之所以受到吴王的青睐,是因为她雨后迷雾萦绕,春时的姹紫嫣红,鸟语花香。
清晨行走在这里如人间仙境一般,既有隔绝凡世独享悠然的逍遥自在,又有似亲临城上俯瞰万物的豪迈情怀。
灵岩山历来享有“秀绝冠江南'',“灵岩奇绝胜天台”的美誉,引起历代文人骚客、皇室贵族的倾慕留恋,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皆驻跸灵岩山行宫。登山小径由娄姑岭蜿蜒至山顶,均由石砌砖铺而成,相传即康熙御道。沿路上山移步是景,景色迷人,一径穿亭、苍翠迎人、越女遗踪、灵岩塔影......十八景,景景动人。历代名人李白、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等均曾登临,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灵岩山可以说是一部立体的吴越春秋史。顺山而上寻访春秋遗迹“馆娃宫”、“西施洞”、“琴台”,吴王的金戈与越王的剑,为荣耀与尊严而壮怀激烈的争战,只是后世的渔樵闲话,昔日浣纱女西施美艳报国的痴情,已化作史书中点点遗恨,在历史厚重中充满了人性的灵动。虽今已无从目睹馆娃宫,但从“积木塞渎”而得名的木渎就可想象昔时的奢华,馆娃宫虽毁,木渎仍在,经久不衰,日日兴荣。
【香溪河不宽,流淌着千年文化人脉的香火】
“山近灵岩地最幽,香溪名胜足千秋”。传说,香溪河流经灵岩山,那时西施常在灵岩山下的小河里用奇香花粉沐浴,河水携带着她的体香、胭脂以及花粉之气自西往东,潺潺而下,一路芬芳,生香而淌,久而久之便成了千古流芳的香溪。宋代洪刍在《香谱·香溪》中有记载:“吴宫故有香溪,乃西施浴处。又呼为脂粉溪。”
而今的香溪已没有了西施的脂粉香,呈现在眼前的柳绿倒映,桥横舟行,清泉映翠,如此恬静别致,在随风飘来的氤氲香气中,这个香艳暧昧的香溪让人遐思无限,“美人曾此浴,魂消水又香”。
【山塘街不长,延续着2500年的历史】
800米长的山塘街头枕灵岩山,卧拥香溪河,从古至今相依相惜,在朝代更迭中见证着木渎的千年沧桑。
当年吴王为兴建馆娃宫、增筑姑苏台,常年集中大批的劳力、物力,汇聚了许多能工巧匠,因此很多人家就在山塘枕河定居,形成了最早的居民聚居点,山塘街也因此成为古镇最古老的一条街。
山塘街不长,承载着邻水人家窗前檐下属于古镇自己的陈梦,来到这里你必须用双脚去丈量,用心去感受,这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街上店铺林立,石桥,白墙灰瓦的古宅,河上绿水轻舟乌篷船穿梭,船娘唱着小曲,让人痴迷让人醉。
漫步河畔老街上,一座座老宅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古韵与时尚兼具,既不失古朴底蕴,又富有时代风情。各色茶馆,咖啡馆,茶餐厅散布其间,不经意间便可遇见别具一格的“文艺范儿”。
临河而筑的老宅深院荟萃,保存完好,可以说是“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穿过王家桥来到历经沧桑岁月的严家花园,严家花园始建于雍正六年(1728),他的第一代主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诗选家沈德潜,也就是乾隆的老师。乾隆六下江南曾宿于此,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园中还有一株广玉兰,相传是乾隆下江南时夜宿沈宅所栽。
园子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径回廊,雅致清幽,让人流连忘返,不禁为其文化气息和名园风范而感叹,不愧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
置身这样的小桥流水、绿荫绵延、宅院幽深、古迹处处山塘街,脚步自然地慢下来。有水就有桥,水乡多桥稀松平常,在这里水有水的故事,桥有桥的历史,著名的木渎三桥永安桥,永福桥,西施桥。
永安桥为明代的一座单孔花岗岩石拱古桥,桥姿古朴,藤蔓悬垂,石栏上青苔丛生,沾满了历史的露珠。站在永安桥望见桥孔如月的永福桥,若恋人隔桥相望,守一时是幸,伴一生是福,幸福既是福,安守既平安,过者皆福,行者平安。
跨过永安桥便踩上皇家御道,来到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是乾隆曾六次幸临之地,乾隆皇帝对她独有情钟,每次下江南必先在此弃舟登岸,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的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传说乾隆每到虹饮山房,都一定要在这里看戏,有时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可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
虹饮山房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故有“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其中之美景更是远过于其它园林。
此时“羡鱼池”一池枯黄的荷叶绚烂了秋色,温暖了冬日,同时也掩饰了昔日的光阴。不只是“留得枯荷听雨声”,或许还有守望历史的踪影......
山塘街上,石板路、木雕门楼、瓦舍店铺、酒肆旗风……似乎走进了一段历史,人工的,天然的,真的,假的,恍恍惚惚,只有岸边的石碑,前人的真迹,风云不倒的建筑,证实这一切都是真的。
虹饮山房前乾隆亲题的御码头石碑,这里是他每次来木渎弃舟登岸的码头。
码头的另一侧“怡泉亭”是明崇祯二年建的,全花岗石结构,柱石粗犷,雕饰古拙,斑斑锈渍见证着冯怡泉和殷心揖被传为佳话的纯真友情。"遗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谁肯构,怡泉亭畔说怡泉。"
“胥江”“香溪”“渎川”,木渎每个名字都诠释着她的美,一条香溪河养育着两岸的人家,这里有最典型的园林风光,也有江南人家最寻常的烟火,更有独属古镇的慢时光。
西施桥像一个醉美人横卧在香溪的另一头,桥姿迤逦轻盈,桥亭翼然,辅桥洞两个对称圆拱,折叠在水中像是一双明媚的慧眼,静静地凝视着香溪两岸古往今来的世事沧桑。
古镇木渎,西施一笑香艳的木渎,乾隆皇帝另眼相待的木渎,江山社稷,才子佳人,木渎承载得太多太重,一天时间读懂木渎真的很难,探寻她“秀绝冠江南”的背后,必须走进她的内心,静品精读,用心体会她的千古一绝。
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