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仁绍,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归登为宪宗朝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父归融,官至兵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封晋陵郡公。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己丑科状元。僖宗乾符四年(877)十二月为侍御史。中和间(881—905)官礼部侍郎。后历官祠部郎中、度支郎中。
2、归仁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弟。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甲午科状元。官至观察使。
3、归 黯 (?—892),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泽子。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壬子科状元。
4、归 佾,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子。 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901)辛酉科状元。
5、归 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归仁绍子,归佾弟。唐哀帝天祐二年(905)乙丑科状元。
二、南宋状元(7人,其中武状元3人)6、朱起宗,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武状元。
7、黄 由 (1150—1225),又名世保,字子由,又字居正,号寅斋,自号盘野居土,平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丑科状元。光宗绍熙间,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缘事被劾,知成都。宁宗嘉定间,官至刑部尚书兼值学士院天章阁侍制学士。理宗时卒赠少师。
8、卫 泾 (1160—1226),字清叔,号后乐居士,平江昆山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状元。宁宗开禧三年(1207),自吏部尚书拜御史中丞,封昆山开国伯,除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诛丞相韩侂胄功,封秦国公。后出知潭州等。卒谥文节。
9、周 虎 (1161—1229),祖籍泗州临淮(今江苏泗洪南),南宋靖康年间迁平江常熟。宁宗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武状元。历任光州、楚州与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指挥和州抗金保卫战获胜。升武功大夫、成州(今甘肃成县)团练使。贬知徽州。理宗时卒谥忠惠。
10、刘必成,字与谋,自号爱闲翁,祖籍福建福安,南宋初迁平江昆山湓浦(今千灯镇)。少游国学,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丁酉科武解元,二年戊戌科武状元。理宗淳祐九年(1249) ,锁厅试文进士。官终湖南副使。著有《三分诗集》。
11、魏汝贤(1216—1245),平江吴江人。南宋理宗淳佑四年(1244)甲辰恩科(特奏名)状元。官知温州兼节制镇海水军。
12、阮登炳 (1219—1300),字显之,号菊存居士,祖籍宁德漳湾(今属福建),平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乙丑科状元。四年,以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兼福王府教授。迁秘书省正字、秘书郎,官终朝请郎。德祐二年(1276)二月,宋恭帝降元后病归。
三、明代状元(9人,其中武状元1人)13、施 槃 (1417—1440),字宗铭,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己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4、吴 宽 (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状元。累官至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家藏集》等。
15、毛 澄 (1460—1523),字宪清,号白斋,晚号三江,南直隶昆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状元。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官礼部尚书。卒赠少傅,谥文简。著有《毛文简集》。
16、朱希周 (1473—1557),字懋忠,号玉峰,南直隶昆山人,迁居苏州。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状元。世宗嘉靖四年(1525)官南京吏部尚书。卒谥恭靖。
17、顾鼎臣 (1473—1540),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南直隶昆山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东南赋役不均,因得其力有所改正。力主造昆山城池,抵御倭寇。卒谥文康。著有《未斋集》。
18、沈 坤 (1507—1560),字伯载,号十洲,南直隶太和(今属安徽)人,祖籍昆山。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右春坊右谕德、以右庶子兼署翰林院事。嘉靖三十五年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次年丁忧回籍,后因案牵连入狱。
19、申时行 (1535—1614),榜姓徐,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明神宗万历中,累官吏部尚书,为内阁首辅大学士。卒谥文定。著有《赐闲堂集》。
20、陈大猷,字文绩,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锦衣卫籍。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武状元。历官武冈守备、南赣参将、都督佥事。
21、文震孟 (1574—1636),原名从鼎,字文起,号湛持,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曾孙。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因忤逆魏中贤,镌级被逐,思宗即位,始以原官被召。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著有《姑苏名贤小记》。
四、清代状元(26人)22、孙承恩 (1620—1659),初名曙,字扶桑,江苏常熟恬庄(今属张家港市凤凰镇)人。清世祖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科汉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顺治十六年曾出任会试考官。
23、徐元文 (1634-1691),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原籍常熟。清世祖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清圣祖康熙间,历任国子监祭酒、明史馆总裁,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著有《含经堂集》。
24、缪 彤 (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状元。授秘书院修撰,迁侍讲学士。康熙九年任庚戌科会试同考官。后辞归。创立三畏书院。著有《双泉堂文集》。
25、韩 菼 (1637-1704),字元少,号慕庐,江苏长洲人(今苏州),原籍安徽凤阳。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状元。两次典顺天乡试,迁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任《一统志》总裁。官至礼部尚书。制艺文时称第一。卒谥文懿。
26、彭定求 (1645-1719),字勤止,一字南畇,号咏真山人、守纲道人,学者称南畇先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原籍江西清江。清圣祖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状元。历任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主编《全唐诗》。以理学名。著有《南畇文集》等。
27、归允肃 (1642—1689),字孝仪,号惺崖,江苏常熟人。清圣祖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科状元。历任中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试顺天乡试。后以病辞归。著有《归宫詹集》等。
28、陆肯堂 (1650—1696),字邃升,又字澹成,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出任江西乡试主考官,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侍读学士。
29、汪 绎 (1671—1706),字玉轮,号东山,江苏常熟人。清圣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历任礼部分校、《朱子全书》纂修。四十二年任会试同考官。退隐告归,参校《全唐诗》。著有《秋影楼集》。
30、王世琛 (1680—1729),字宝传,号艮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侍讲学士。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出任山东学政。官至少詹事。著有《桥巢小稿》。
31、徐陶璋 (1674—1738),字端揆,号达夫,别署蘅圃,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原籍昆山。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六十年任分校礼部会试官。
32、汪应铨 (1685—1745),字杜林,号梅林,江苏常熟人,原籍安徽休宁。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六十年任会试同考官,官至左春坊赞善。晚年主讲于钟山书院。著有《闲绿斋文摘》等。
33、彭启丰 (1701—1784),字翰文,号芝庭,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右中允。乾隆间,历任侍讲学士、右庶子、侍读学士、通政使,礼部、吏部、兵部左侍郎。迁兵部尚书,缘事降兵部侍郎。
34、毕 沅 (1730—1797),字纕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太仓)人。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甘肃巩秦阶道,陕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河南、山东巡抚,湖广总督等。有《经训堂丛书》和《续资治通鉴》等。
35、张书勋 (1732—?),字在常,号酉峰,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以举人授知县。三十一年丙戌科状元。后多次典试。四十二年,以赞善任湖北乡试主考官。官至詹事府右中允,入值上书房。
36、陈初哲 (1736—1787),字在初,号永斋,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四(1769)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出任文渊阁校理,会试同考官、陕西乡试正考官,官至湖北荆宜施道。
37、钱 棨 (1734—1799),字振威,号湘舲,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状元。清朝首位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五十一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五十八年,任右赞善。官至内阁学士。著有《湘舲诗稿》。
38、石韫玉 (1756—1837),字执如,号琢堂,晚号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庚戌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五十七年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后转湖南学政。官至山东按察使。缘事降编修。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二十余年。著有《独学庐诗文集》等。
39、潘世恩 (1770—1854),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状元。宣宗道光年间任礼部、工部、吏部尚书,拜体仁阁大学士,管户部。军机大臣,晋东阁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晋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恭。著有《思补堂集》等。
40、吴廷琛 (1773—1884),字震南,号棣华,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仁宗嘉庆七年(1801)壬戌科状元。是清代最后一名连中会试、殿试第一的“双元”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九年出任湖南乡试考官,提督湖南学政。后任浙江金华、杭州知府,官至云南按察使。
41、吴信中 (1766—1821),字阅甫,号蔼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入值南书房。历任河南乡、广东、湖北乡试主考官。官至少詹事。著有《玉树楼稿》。
42、吴钟骏 (1798—1853),字崧甫,又字吹声,号晴舫,一作狂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宣宗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礼部左侍郎。
43、陆增祥 (1815—1882),字魁仲,号星农,一作莘农,江苏太仓人。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49)庚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官至湖南辰沅永靖道,有政声。少通六书,好学博览,精金石文字。著有《金石补正》等。
44、翁同龢 (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状元。同治、光绪两帝师傅。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等。甲午战争时主战,后支持光绪帝亲政变法。追谥文恭。著有《瓶庐诗稿》等。
45、翁曾源 (1834—1887),字仲渊,号寔斋、海珊,江苏常熟人。安徽巡抚翁同书子,翁同龢侄。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通经史,精鉴别,工书法,擅画花卉。病归卒于籍。
46、洪 钧 (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穆宗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清德宗光绪时,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后任出使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元史译文证补》。
47、陆润庠 (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康熙状元陆肯堂七世孙。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状元。德宗光绪间,迁国子监祭酒,后任工部、吏部尚书等。宣统间,任协办大学士,由体仁阁转东阁大学士,充弼德院院长。为溥仪师傅。卒谥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