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台山水 陈卫东 摄
石门台山水 陈卫东 摄
上湾、下湾、坑尾:
穿越原英德硫铁矿居民住区,往北走2公里路,便进入石门台森林自然保护区。一条山坑,水流很大,转弯处便有两个村庄,便被命名为上湾、下湾。村子的背后是石门台山脉延伸来的山岭,景色优美,山岭起伏连绵;村子的前面便是山坑,水流不息,坑中大黄石、鹅卵石遍布其中,清清的山坑水从石头边流过,幽雅之中发出欢快的流水声。此处山坑叫坑尾,坑的对面是一片较平阔的水田,水田的那边又是一条从五郎嶂延伸而来的山岭,两条山岭平行走向,把山坑引向宽阔处之后,又是一个围拢,合成一个窄口。这是一个好地方,沿着坑尾的溪流而上,朦胧的远山,逶迤的山岭,壮观的五郎嶂,给人一种强烈的欲望:欲到深山赏仙景,山溪深处觅知音。
石门台山水 陈卫东
石门台山水 陈卫东 摄
小水洞、磨刀坑:坑尾进去就是小水洞,里面有几个山村。石门台山岭与五郎嶂山岭相连,树木茂密。小水洞的山坑直通石门台深处,坑流弯曲,两边树木很多,其中大部分山岭的溪水都归流到小水洞,水流量很大。当中有一条山坑叫磨刀坑,山坑水流很急,奇石丽水,气势宏壮,每逢洪水期,有磅礴之势。坑中奇石很多,有从大山上被山洪冲下来的大黄石、黄蜡石、鹅卵石等,有些石头形状很好,有两只大黄石图案十分有趣,恰似古埃及人的头像。鹅卵石的图案花样多,石质坚硬、圆滑,很适合作磨刀石用。据说,从前有军队驻扎此处,士兵们都到这条坑里磨大刀、长矛等武器,磨刀声此起彼伏,山回水应,好一派热闹景象。正是:
磨刀坑上砺刀忙,九曲溪流九回肠。
岭树重遮千里目,风光水洞不寻常。
跨过磨刀坑,便是去石门台的第一山,叫金子迳。
石门台山水 陈卫东 摄
石门台山水 陈卫东 摄
百公坳下石门坑:站在百公坳的一高处往下看,半山有一条石坑向山下延伸而去,整条山坑的外貌清晰可见,山下的流水声也可听见,一看就知是整个石门台山系的主坑流,这就是石门台坑。坑的落差大,水量充足,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石门台坑围绕着整个石门台山系,此景十分壮观,令人留连忘返。
阿飞潭瀑布:翻过百公坳,走一段路便来到一山岭边。远望有一雄奇壮观的瀑布,瀑流从悬崖飞出,向山下一水潭直落。“哗、哗、哗”的瀑流声让人心旷神怡,水气慢慢升起,弥满山涧,使人如坠云雾之中,分不清哪里是实景哪里是虚景。瀑流周围有几座雄壮的山,如天王山、马蹄石山等,群山围拢之中,山环水转,云缠雾绕。瀑流正是从一突兀的巨石中流出,让人站在那里,不免“出入白云乱招手,茫茫云海坠眼前。”
瀑布下有一很深很大的潭叫阿飞潭,据说,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石门台阿飞潭 邵水发 摄
石门飞瀑 邵水发 摄
石门台
背阴角泉水:由山岭边往左,顺坡而下,来到一大转弯角,正好三面都被较高的山岭挡住阳光,一年四季,线光都无法直射,阴影所占的时间很长,故将此处叫背阴角。这里有一眼长年水流不断的山泉,泉水清甜爽口,令人回味无穷。
淘金坑:穿过背阴角的杉树林,便是淘金坑,因此处出产金矿沙而得名。坑水源来自金子迳,金子迳名也是意。据说,从前就有人在金子迳和淘金坑采金矿,现仍见可一些遗址。淘金坑有几个大水潭,其中一处约200平方米水面,该潭水清见底,长年有流水,潭的周围有几十块黄蜡石、大水石,有一块奇大无比的黄蜡石半斜顷,气势宏伟,还有一块黄石状若一条山中大黄蛇,“蛇头”斜横坑中,形象生动。瀑布由上面凹口流出,落差约七米,左边是几块层叠而上的黄石块。周围山势围拢而来,坑绕山势延伸而去,通向石门台坑。瀑布瀑流上面不远处有几处涡式水潭,水流见底,景色迷人。坑边有平坦处,不是很宽阔,坑面流水也较平缓,有部分沙子,大石块不多,估计这里应该是当年淘金人淘金沙时最佳选择的场地吧。
过了淘金坑便是马蹄石山。
石门台山洪 邵水发 摄
乌石坑、蜢公坜:过了马蹄石山便是一条崎岖的山路,经过一条泥坜后,便是一处石坳。过了一段较长的山路,又是一条十分奇丽壮观的坑,叫乌石坑。乌石坑分大、小两条,大乌石坑景观独特。大乌石坑因其流水处有一块大石壁,长年受水的冲洗光滑无比,有一处呈现乌铜色,看上去惹人喜爱,故被称为乌石坑。坑壁面积约300平方米,长年有都水流。坑壁的右边是一转弯的山坳,左边有一块黄石,如一只“野猪”蹲在那里,一动不动。离大乌石坑不远处也有一处坑壁,石质与大乌石坑的石质一样,故又称为小乌石坑。
蜢公坜:跨过小乌石坑,沿山岭树木前走一段路,便是蜢公坜。蜢公坜的水流量比较小,行程也比较短,因水流量少,故这里的石头没有大、小乌石坑的石头光滑。
石门台村:过了蜢公坜,再翻越一座山岭便是仰慕已久的石门台村。站在山岭顶往下望,石墙黑瓦的房子掩映在绿树林中,一条石坑穿流村中,认真观察,村子实际上是建在三条石山坑的交汇处,属一小盆地。
石门台山水 陈卫东 摄
黄浪坪坑水:石门台村前的山坑是石门台坑的主流,又叫黄浪坪坑。坑水流量大,山洪暴发时,更是水势汹涌。秋冬季节,水量不大,许多被山洪冲得光滑的大黄石裸露坑中,远看是一片黄白色。坑中有很多水潭,村民们尤其是小孩都喜欢在潭中游水。水清透明,潭中的大小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黄浪坪坑的村前后还有几条小山坑从不同山岭流向此处,故此形成山坑水系纵横的景象。
多条山坑溪流:石门台村的四周都是大山,山上山下古树森森,山坑溪流两边都长满了古树、古藤,树的种类很多,有不少稀有植物。村边的山坑旁有棵古老的榕树,见证了这里的历史。黄浪坪坑靠村的坑边也长着几棵古龙木树,树下有一宽大水潭,是小孩常玩水的地方。山外的游人到石门台村后,都愿意到此游玩,拾精致小石头,喝清甜可口的山坑水,一大群人在坑中喧哗,山回水应。坑边、林中奇石林立,怪藤缠着古树,盘绕着大石头,千姿百态,与山坑、村庄相映衬,散发出一种古老文明的山野气息。
山水归潭 邵水发
绝壁悬萝水落差:沿黄浪坪坑边而上,穿越一片树林,爬过一段山坳,便是通往石门、石台之处。这里的山路越来越陡,山坑水流落差也越来越大,坑对面的山更是悬崖峭壁,高不可攀。悬崖绝壁之处还长着不少稀有植物,如桫椤、黑桃椤、苏铁醮等,但不是一般人可以攀爬上去的。
石门台瀑布 邵水发 摄
石门台瑶山木桥 邵水发 摄
石门、石台、将军山:爬越一座山岭后,便可见到山坑对面有一座奇特的山,群峰叠起,耸立于山腰、山顶、山崖之上的石头,如一组峰林,又如一群站立山上正商议着大事的“将军”。这就是石门台瑶民们引以为豪的“将军山”。
登上坳顶便是石门台地名的“石台”,望向深山远景,只见两座奇特如门的山峰,这便是“石门”,故称“石门台”。
溪水清丽深山处:沿石台下坳,便到了深山处的石门坑,此处亦有三条坑水,溪水清丽。过山溪,沿古道而上,便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过小山村沿溪而入,景美如画,可直通曲江罗坑,有乱坡、狮子石等地,有许多小流。
石门绿眼睛 邵水发 摄
来源:英德电台FM999
编辑:NET编辑部
部分图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其他自媒体等。如有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尽快协调处理或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