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在成都农村,广州姑娘高晓欣找到了家的感觉。
来铁牛村4年,她身份变成了村党委副书记,和生产队长一起工作,和村里的小孩儿一起玩耍,认识了柑橘树上的各种害虫。
她称自己是“新村民”,在她身后,还有50多位新村民,他们来自北上广深等20多个城市的不同行业,年龄跨越60后到00后。他们以一种笨拙的方式适应着乡村,并在跌跌撞撞中,开启一场关于生态农业的试验。
1
艰难的开始
4月底,走进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满目青翠,漫山遍野都种着柑橘树,柑橘花刚刚凋谢,枝头已鼓出一枚枚青绿色的幼果。
铁牛村的柑橘园 史晓露 摄
“故事正源于这些丑柑。”高晓欣留着短发,说话充满活力。她是个90后,大学念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在广州从事创意和品牌策划工作。
2018年,高晓欣来到铁牛村,和一群同样有着田园梦的企业家和青年人在铁牛村创业,做文旅项目。
高晓欣(受访者供图)
铁牛村交通便利,3公里外,就是西来高铁站,每天有4趟动车往返于成都。铁牛村还是成都规划的郊野公园之一,乡村旅游底子好,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依水而建,颇有江南水乡之美,村民生活富足,全村丑柑规模已达9900余亩。
不过,虽然拥有“蒲江丑柑”这张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名片,但产业发展亟需转型升级。“丑柑价格一年不如一年,过去批发价可以卖到六七元一斤,去年只有2元多一斤。”铁牛村党委书记徐帮淼说。
新村民希望通过改变种植模式,恢复自然农法,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化学农药,为产业寻找出路。
但这群新村民,大多来自建筑规划、创意设计、金融投资等领域,鲜少有农业种植经验。“我们认识很多乡建领域的资深前辈,他们都说,你们这么多设计师和有创意的年轻人,就做做规划、做做乡村文旅就好啦,千万不要去碰农业。”高晓欣说,这也代表着当前资本下乡的主流投资方向,“农业回报周期长、风险大,没有人愿意做。”
村民也在背后小声议论,“我都种了三十多年了,不可能不打农药。一群啥都不懂,地都没有下过的人……”
谁也不愿将已经挂果的果园租给他们。
2
笨拙地融入
“农业的问题不一定用农业的方式去解决。”高晓欣说,一开始,他们就做好了面对重重困难的准备。
这群新村民中,不少人都拥有社会创新领域的工作经历,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去解决问题。他们和老村民合作,将闲置的村委会改造成“丑美生活馆”,一个拥有公共会客厅、亲子活动室、文创工坊、咖啡茶饮休闲平台的乡村文化公共空间。在周末举办亲子讲堂、英语课、剪纸培训等活动,邀请老村民参加。
铁牛村“丑美生活馆”一角 史晓露 摄
“大家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建立信任后,就会变得更加柔软,也愿意听我们讲为什么了。”高晓欣说,新老村民的融合,政企村联动,一直是很难的问题,因为各有各的立场,但她有机会成为一座桥梁。
为了吸纳优秀人才扎根农村,蒲江县做出探索,让非蒲江户籍的新村民能通过法定程序参加村两委选举。这个创新,让共产党员高晓欣被选举为村党委副书记。
不过,融入的过程稍显笨拙。村里每周都有村两委干部例会,这是高晓欣最头疼的时刻。“蒲江话的口音太重了,刚开始,一句都听不懂。”高晓欣还记得,第一次开会,笔记本上一片空白。第二次,她就“学乖了”,全程录音。会后,再找人复述,一遍遍地听,现在蒲江话基本都能听懂了。
“进入村两委后,了解到每个家庭的真实情况,他们的困难,他们的故事,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玩儿,我慢慢有了家的感觉,现在这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高晓欣说。
老村民也开始走近他们。80后何孝成是个热心肠,他带着新村民在村里转,走家串户蹭饭吃。“每一个妈妈都有一道拿手菜。”高晓欣对妈妈们的手艺赞不绝口,徐书记的老婆钱大姐做的凉拌猪耳朵最好吃,代书记家的鱼做得最好吃,春茹家农家乐做泥鳅最好吃。
既然妈妈们手艺这么好,为什么不在村里共同运营一家餐厅?“‘铁牛妈妈的餐厅’就是这样碰撞出来的。”高晓欣说。
村民王晓玉是餐厅的创始人之一,她家在村里第一个开办农家乐,卖的是柴火鸡。但“铁牛妈妈”要专做素食。“刚开始不理解,农村哪有人老吃素?”王晓玉说。
新村民粘颢是名视觉设计师,他带着妈妈们看BBC的美食纪录片,看《主厨的餐桌》,去成都太古里的素食餐馆品菜学习,一起设计菜品,打造出了24节气乡土创意菜。
王晓玉被这群年轻人打动了,去年,她把自家已经挂果的9亩果园租给了新村民,4000元一亩,这个价格不及果园亩产值的一半。
目前,餐厅已运营了一年多,效果出乎王晓玉的预料,“去年国庆假期,一天就接待了200人。”
3
小步快跑
在村口,一面爬满蔷薇的竹篱笆上,挂着一块木牌——“未来乡村实验室”。
铁牛村一景 史晓露 摄
柑橘园里的试验的确让村民感觉“不现实”。接管果园后,新村民不仅不除草,还往树下撒草种,如今杂草繁茂。
新村民潘豫君是9亩果园的生态主理人,道出了缘由,“这是紫云英,固氮能力强,可以用来作绿肥。”
潘豫君是新疆人,此前从事过五六年有机农业,去年刚接手这片果园时,土壤板结严重,“生态种植的第一步是修复土壤。”潘豫君说,他们请教了很多成都的农业专家,还用了堆肥覆盖、减少翻耕等方法。
柑橘树易患红蜘蛛、介壳虫等病虫害,他们通过给叶片喷施酵素来驱虫杀菌。
为了增加生态多样性,他们还在果园建起了鸡舍和羊圈。走在果园里,不时就能碰上几只鸡,红红的鸡冠,蓬蓬的尾巴,远处还能听到古典音乐。“这是我们喂养的观赏鸡。”新村民吴大盛说,鸡粪可以堆肥还田。
为了让鸡快乐生活,他自己动手给10多只鸡盖了一座生态环保的“幸福鸡舍”,屋顶铺了太阳能板,可给鸡舍照明,鸡舍还安装了太阳能音响,每天给鸡放古典音乐,“鸡很容易EMO(‘丧’)。”吴大盛说,他们还想看看在放松的环境下,鸡的产蛋量能否提升。
铁牛村村貌 史晓露 摄
经过一年的试验,去年,9亩果园产出了近1.3万公斤丑柑,虽然亩产只有村民的6成左右,但价格卖到了20元/公斤以上,而且200多项农残检测无一超标。
去年底,他们把这些丑柑搬到了上海愚园路的百货公司,和时尚品牌出现在同一个橱窗里。
“我们的柑子真的很牛。”说起这段经历,高晓欣仍然很兴奋,“我们现在是‘小步快跑’,下一步还要开发柑橘果酱、饮品等,做出品牌,实现一二三产联动,还要降低种植成本,让这种模式被村民接受,得到推广。
可喜的是,变化已经发生。蒲江县正在全域推进“两个替代”,即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今年铁牛村已成立了“两个替代”的社会化服务队伍,按照“村两委+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的托管服务模式,减少农药肥料的投入,今年铁牛村已有100多户村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