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喊:萤火虫、蝴蝶、椰子、荷花、无忧花、木瓜、菠萝……难道是看见了一种昆虫、植物或者水果吗?不是,这些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学导师的名字。
7月29日晚上8点多,没有路灯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漆黑一片,小雨淅淅沥沥,昆虫鸣叫声此起彼伏。记者跟随被叫作萤火虫老师、高级研学旅行指导师王丽兰夜游植物园,她强调:“夜里的植物园就像中国的写意水墨画,咱们尽量‘盲行’,尽可能不使用手电筒和灯光,去感受植物园的黑夜之美之奇之趣。”
王丽兰解释,植物园的工作人员都拥有一个自然名字,就是为了拉近人和自然的距离,做大自然的朋友。比如,高级研学旅行指导师依尖防叫“菠萝”、中级研学旅行指导师依尖香叫“草莓”、初级研学旅行指导师玉尖甩叫“木瓜”。 自然名的选择是自然界的某一种动植物,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或者与自己有故事的。听见“蝴蝶、椰子、荷花、无忧花、木瓜、菠萝”这些名字,就可以知道他们与这些动植物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王丽兰叮嘱记者一定跟着她走路,不要走到草丛里去,版纳植物园生态环境好,五毒俱全,以免踩到蜈蚣、蛇或者蝎子。她指着黑暗中草丛上一闪一闪的红、蓝、黄色的“宝石”,那是蜘蛛的眼睛反射的光点。然后,她生动有趣地讲述了有关蜘蛛的科普知识。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之一,2016年获得首个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也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园区不仅保留了大片的原始森林,还有引自世界各地的13700多种活植物。1991年,版纳植物园成立科普讲解员队伍,2006年,王丽兰成为植物园的专职科普讲解员。
记者当天参加的夜游植物园的科普活动叫:“乌兰(傣语,意为宇宙万物)魅影”夜游植物园 。这是王丽兰在2009年参与策划实施的一项新活动,如今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明星项目和好评如潮的活动。
“看没看见这只蜘蛛的男朋友在帮它按摩呢?看出来这个叶子是在装病,让虫子不吃它吗? 别怕,来摸摸这只毛毛虫,它只是看起来可怕,但不伤人,很柔软是不是?”在王丽兰柔声细语的讲述中,记者人生首次敢去触摸毛毛虫、竹节虫,突破以往对虫子的恐惧感。
记者非常惊奇王丽兰的手电筒瞬间照亮就会照到一个神奇的动植物,她说:“不奇怪,因为植物园的物种非常丰富,因此很多小朋友喜欢一次又一次夜游植物园的魅力也就在于每次都可以碰见不同的动植物,新奇、不重复,所以来多少次都像第一次一样好玩有趣。”
王丽兰的新称呼“高级研学旅行指导师”,是一个新职业的名称。早在2022年9月,人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在新增的158个职业中,研学旅行指导师位列其中。但是,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认证渠道。
“我们是按照培养博士的方式考核、培养研学旅行指导师的,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考核和认定一定要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不断地去优化,研学旅行指导师在工作中首先是按照标准化去工作,这是基础,然后他们就可以自由发挥,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介绍说,2023年9月,植物园完成首批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评判工作,最终评定高级研学旅行指导师5名、中级11名、初级9名。这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参照各种规定,制定出一个考核方案,主要是以科普讲解员为主体,按照“申请—资格审查—考核—公示—发证”的流程,通过笔试、面试等多环节的考评,完成首批研学旅行指导师的遴选工作。
王丽兰名列高级研学旅行指导师5名的第一名。记者在一个小时左右的夜探“乌兰魅影”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王丽兰的博学、敬业,不仅听她惟妙惟肖地讲解了至少三四十种的动植物知识,而且鼓励记者品尝了两三种植物叶子,触摸了七八种昆虫和植物等。
据统计,到西双版纳,有90%的游客都会前来参观游览植物园,很多小朋友都是多次“刷”植物园。版纳植物园的研学旅行指导师都会成为许多小朋友们难忘的、喜欢的老师,一些小朋友们长大后,还会重访植物园,给老师们送鲜花,继续夜游植物园等,他们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来植物园,听了科普讲解,参加过“乌兰魅影”夜游植物园的活动,考大学选择了动植物专业,未来也要从事相关的工作。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