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景罕村,是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一个美丽的傣族村寨,村寨里居住着91户傣族村民,全村共有428人。5月,西双版纳刚刚走入夏季,多雨和温热把村寨打扮得更加多姿多彩。本刊记者走进村寨,感受到傣家村寨的美丽和古朴,感受到傣家群众的纯朴和善良。
傣家独特的习俗
走进曼景罕村,没有看到想像中的傣家竹楼,记者见到几乎清一色的傣家蓝色瓦顶白色墙体的楼房,有二层有三层,楼房一般都是延续二层傣家竹楼建筑的风格。这个美丽的村寨现已开发为旅游村,所以新建的傣家楼替代了原先古朴的竹楼,但仍然保持楼下当储存间存放车辆和用具等的习惯,楼上住人。村寨的道路清一色是水泥路,打扫得干干净净。由于西双版纳是水果之乡,一幢幢傣家楼房掩映在墨绿的果林间,显得更加清净绚丽。按傣家居住习惯,户与户之间以竹篱为栏,自成院落。四周多种植椰子、香蕉、竹林等果木,郁郁葱葱,呈现一派热带的风光。
傣族是一个纯朴的民族,其习俗非常独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傣族人的姓氏与汉族的百家姓不同,他们只有两个姓氏,男的都姓岩,女的都姓玉。傣族夫妇生下的男孩姓岩,生下的女孩都姓玉。傣族青年男女以“赶摆黄焖鸡”作为传递爱情的方式:未婚的姑娘(骚多丽)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未婚男子(猫多丽)会去买鸡,如果一见钟情,姑娘就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身边交谈,若情投意合就端着鸡、搬着凳子到林阴深处去倾诉衷情。如果不中意,姑娘就漫天要价,对方感到话不投机,便会知趣地走开。
傣族是母系社会的民族,风俗是女娶男嫁。男女青年相爱又得到女方家庭的同意后,小伙子要到姑娘家中当3年苦力。每天早上起床后就要到寨子的水井挑水,吃过饭后到山上砍柴,以满足全家人生活之需。因为寨子里家家户种植有橡胶树,夜间要到胶林帮助割胶,并且还要学习打制银器手艺,因为结婚前要亲手为姑娘打制一套银首饰和银腰带作为婚礼,一般一根银腰带价值要1万多元人民币。没有结婚的“猫多丽”每天晚上只能睡在女方家,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3年熬下来,如果女方家人满意,再由男方家庭请舅舅或姨妈出面提亲成婚。如果女方家人不满意,那这3年苦力活白干就得回家。
由于傣族传统的婚嫁方式是女娶男嫁,因此傣家人如果生了男孩,父母并不高兴,在他们的眼里,男孩是赔钱货。孩子长大后,男方家里要为出嫁的儿子准备嫁妆,陪嫁多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而定。
傣家人爱干净,楼上楼下,一片洁净。村中傣民告诉记者,傣族人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喧哗……
信奉佛教的傣族人一心向善,所以整个村寨里依旧保持着千余年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虽说傣家人把从前的竹楼换成现今砖木吊脚楼,但家家户户除了卧室,其他地方不管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的出入,这在汉族地区已经是不可思议的话题了。
傣族家庭充满着浓厚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色彩,男女结婚后,女人在家拥有绝对权威,大事小情女人说了算,连村里的书记、主任都没有妇女主任说话管用。但女人很辛苦,婚后的女人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天天下地干活或摆摊挣钱,记者看到农田里干活的和村头摆摊做生意的都是女人。傣家女人即使生孩子,也只休息五六天就要下地干活了。所以,一位傣家的女人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傣家女人是男人终身的依靠。相反,婚后的男人是十分快活的,他们只在家里带带孩子,做些家务,有时间则几位朋友聚在一起抽烟喝茶,打牌斗鸡。为此,有人说:“傣家男人是做3年奴隶,当一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