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资交易中心,过去街上旅店、马店、茶馆、酒肆、商铺、作坊等一应俱全,历来为商贾云集之地,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印记……
行于村落之间,穿越古今,古朴的茶马文化和渔家风俗赋予了这里厚重的历史印记和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和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和谐相融,使其成为大石板村古往今来不可或缺的经济文化纽带。
古今相融 感受时光流淌
微风不燥,佛铃声声,古刹梵音,清晰可闻……500余岁的灵鹰寺,是大石板古村颇具传奇色彩的明代古寺,门前别具一格的两座石像据说专门用于镇压水妖所立,沿海而居的渔民、商贾安居乐业的朴实愿望自古以来两相呼应。寺庙内外,皇宫和玺式彩画与民间传统彩绘融为一体,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为古村点缀不一样的色彩。
灵鹰寺背面,下方便是曾经久誉盛名的大石板集市。西昌本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历来为马帮、商贾云集之地,始建于明代的大石板集市,以集市为中心沿青石板铺设的古道上还分布着众多的旅店马店、茶馆酒肆、商铺作坊、古庙、古井至今犹存。而过去的大石板集市,以茶为道,茶马互市;以摊为铺,多样经营;通常逢双赶集,半日经营。现在的大石板集市,修新如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入驻商家线上、线下销售结合,通过打造“大石板集市+”品牌,民族风情写真拍摄极为火热,极大提高了市场影响力和品牌输出力。
一砖一瓦、一花一木尽是古韵风采,似一幅画一首诗 。眼前,被保留下来的仅容一人一马通过的窄窄小巷,这既留存了马帮穿梭的空间记忆,更让古村浓郁的茶马风情得到更好的延续。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古道之间,似乎仍然能在静下心时听到马帮人的来往的脚步与叮当马铃并响,各民族与各地商贾往来在这窄窄小巷,应该也曾轻声地品读过这里幽静的岁月与夜晚皎洁的月光,也许某个雨季,在某个屋檐下,某位村里的老人还与他的马儿共同在谁家屋檐下避过雨,这背影阑珊,诗意盎然的画面令人遐想。
作为三帮交易的主要场所五省会馆,这里作为五省商帮(即四川、西康、青海、云南、西藏)的集聚地,是茶马古道的集散交易中心和补给中心。最早是由来自江南的商人在此建立会馆后逐渐成为交易场所。通过保护性修复,今天的五省会馆引入了建川博物馆分设的乡村音乐传习所、凉山南红玛瑙陈列馆、非遗陈列馆、蜡虫博物馆、盖碗茶怀旧文化等集结古今特色文化的休闲业态。
古村蝶变 焕发文旅生机
大石板古村里的每一处都有着独到的风情,体现着人与自然“梦幻联动”,处处透露出乡村的静谧与安然。
随着时代发展,茶马古道、水运逐渐没落,大石板古村“从昔日的物资交易重镇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渔村”。2019年,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中,原钟楼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为大石板社区,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村乡村振兴一、二期项目也随之启动。以保留古村文化和村落原貌为核心,通过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等建筑手法,就地取材、精雕细琢,古村落不仅在“扮靓”中提升了“颜值”,更改变了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传统生活。
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冬暖夏凉的舒适气候,再加上自然人文景观得到修复,古村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大石板社区以“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为龙头,引进多家知名民宿品牌,并鼓励老百姓把拆迁安置房、闲置集体资产利用起来,修建民宿和餐厅。
享受人间烟火气,邂逅悠然慢生活。古村落的新肌理中融入了产业、颜值、乡愁、活动等印记,一个以乡村民俗文化为纽带的民宿集群已呼之欲出。2021年12月,大石板社区入选四川省首批100个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旅游赋能,让这个依山傍水的古村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随着产业由传统农业、渔业向旅游康养产业转型,大石板古村目前共有232家民宿、85家餐厅、38家旅拍门店,通过发展旅游直接带动村里1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平均每户年收入超3万元。
古朴的村落与现代化的民宿彼此交融,当阳光洒满院落,沏上一壶茶,坐看云卷云舒日升月落,惬意满满………一幅“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画卷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