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文旅又添新品牌啦!
西昌市海南街道办大石板社区
上榜第四批天府旅游名村
这是欣喜、是感动、更是无穷的动力
回头看,大石板社区
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实现“没落渔村”的华丽转身
回答了新格局下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时代之问”
✦ 【谋定而动 再塑新貌】
大石板社区位于西昌市邛海风景名胜区南岸,由原海南乡钟楼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而成,实现了空间扩容、资源集聚。近年来,凭借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风貌打造,成为高人气打卡点,众多知名博主、旅游爱好者纷纷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发布旅游攻略。
火热人气背后,是大石板社区一步一个脚印的厚积薄发,短短几年从“没落渔村”蝶变为“天府旅游名村”,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背靠景区收租金、分红利、做生意,平均每户年收入超2万元、年增长48%。
(杨黎明 摄)大石板社区发展底气何来?
始建于明代的大石板社区曾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和驿站。时光逝去,这里逐渐陈旧破败,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不少宅基地和农房长期闲置,发展陷入“困境”。
2019年,被誉为“文旅融合”的元年。西昌市海南街道办大石板乡村振兴一期项目随之启动,以保留古村文化和村落原貌为核心,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重构,通过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等建筑手法,让古村有了“面子”,更实了“里子”,改变了村民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传统生活。
同时,大石板社区依靠“古村落+新民宿”的双轮驱动,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从传统农业、渔业开始向旅游康养产业转型发展,逐步实现市、街道、村社区的功能互补,助推城乡融合发展。蜕变后的大石板村黛瓦青砖、古寺巍峨,凭借田园般的闲适成为市民与游客的“诗和远方”。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一处外景拍摄地落地大石板村,成为西昌乡村旅游新地标。同年12月,大石板社区入选四川省首批100个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
“我亲眼见证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充满骄傲与自豪。”当地居民肖文婷笑着说,“年轻人陆续返乡建设家乡,这里就是最幸福的地方。”
至此,大石板村留住了乡愁,也焕发着时代生机。
✦【目标笃定 再接再厉】
农文旅融合,可以简单理解为“农业+文化+旅游”,但并不是三者简单相加,而是有基础、有形态、有灵魂。
2021年底,二期项目以“邛海田园,古道人家”为主题启动,2022年11月3日正式亮相,新旧文化在此相融,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打造了一条集古村风情游览环线、田园度假游览环线、运动研学游览环线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的乡村振兴示范价值。
文旅产业具有连接城乡的天然优势,大石板社区凭借丰富乡村业态,从推广“古村落+新民宿”先进经验,到逐步探索“民宿+康养+旅游”新模式,规范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探索盘活用好古村历史遗迹、自然风光等集体优势资源资产的有效实现形式。
目前,大石板社区共有200余家民宿、80余家餐厅、近40家旅拍门店,通过发展旅游带动村里上千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据统计,2023年全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3.59万元,同比增长17%。今年火把节期间,更是凭借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八方游客再一次认识西昌、认识大石板。
✦【众志成城 软硬兼备】
旅游基础设施、品牌建设、产业发展……各方面齐头并进。走进如今的大石板社区,古村、古屋、古树、古井、古寺构成温柔底色,民族风旅拍成为点缀其间的一抹亮色。
随手打开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在游客们分享的大石板社区旅行攻略中,总能看到不少唯美的彝族服装旅拍,这种场景化的展示不仅吸引着线上用户的关注,也激发了他们线下打卡的冲动。“之前就在小红书上看到很多推荐,这次来到了肯定要体验彝族服饰。”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女士说道。
如今,“民族风”旅拍已经成为游客打卡大石板古村最热门的方式。“旅拍热让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充分结合,展现出了我们大石板古村的独特风韵。”家住大石板村的宋维在灵鹰寺旁开了属于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专营民族风写真拍摄。
旅拍产业的兴起,不仅吸引了大批热爱旅拍的游客前来打卡,更通过旅拍将民族服饰文化、古村的秀美风光、彝族的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助推大石板村地域旅游品牌的建设。
此外,为进一步维护旅拍市场秩序,海南街道办积极对接文旅主管部门,针对旅拍类新兴业态及时制定出台《大石板旅拍行业高质量服务标准》,对重拍服务、标准合同保障服务、底片赠送等方面提出明确规范,创新开展大石板旅拍行业标准合同服务,让消费者经充分沟通后签订《大石板旅拍行业标准化合同》,杜绝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中途加价、二次消费等问题,促进大石板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文旅+旅拍”进一步释放景区经济活力,让新业态带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