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美“滇池乡居图”:小渔村为起点的大历史、大格局
春节期间,昆明周边的民居村落成了火爆旅游景点,其中位于滇池南岸的小渔村接待游客数万人次,带动周边村庄农家乐接待游客数、营业额实现翻番,迎来运营后的再度“开门红”,到过小渔村的游客也亲切地评价其为“亲近自然的可爱地”。
小渔村的爆红并非偶然,自古以来,小渔村就是滇池渔家文化的代表。公元1638年,徐霞客“遐征万里”来到昆明,乘船自安江古渡码头上岸来到了滇南晋宁,创下环滇池周游的壮举。
根据记载,他在晋宁的主要足迹就是沿着滇池南岸从东向西游览,《滇游日记四》所描述的“百里滇池,苹天苇地”大抵就是古时小渔村的盛景。
进入新时代后,小渔村也被广为重视。2022年,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分别来到小渔村调研视察。
王宁强调,要加快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走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子,让农民通过旅游等产业发展获得收益;王予波指出,要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发展嵌入式高端民宿、乡村旅游等,把滇池沿岸一个个乡村串珠成链,重现大观楼长联描述的美丽画卷。
晋宁小渔村共有住户74户,居民217人。早些年,该村一度因污染和环境脏乱差问题制约了发展。
经过统一规划、治理、经营,如今的小渔村顺利完成蝶变,逐渐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典范,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游客体验、消费、打卡、创作的绝佳之地。2021年,小渔村被选定为滇池沿岸183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日前,《昆明市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方案》提出,要以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建设为指引,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一批保持乡土风貌、体现乡韵乡愁、人文山水融为一体的美丽村庄,构建有生态、有特色、有文化、有风貌、有业态的“滇池乡居图”。
可以说,昆明已由“翠湖时代”迈向“滇池时代”。
有水、有船、有院、有田、有人家,小渔村为我们刻画了一幅最生动的“滇池乡居图”。
如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渔村已经给出了答案。不得不说,小渔村率先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不仅景色更好了,村民生活也更加富裕了。
以小渔村为起点,昆明乡村旅游正加速从“一日游”向“过夜游”“多日游”转变,全市旅游业也不断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
小渔村,大格局
渔村虽小,总能造就大格局。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不少顶级城市,前身都是不起眼的渔村。
一千多年前的上海并非我国的航运中心。南朝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中记载,娄县(今江苏昆山北)松江之下有这样一个地方:“淞江之下,号曰沪渎,此处有居人,以渔者为业。”
广义的上海地区在唐宋时期已由渔村发展为新兴港口,而狭义的上海地区(今上海市区)则在元朝时期完成飞跃,脱离了小渔村的束缚。
公元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开始有了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唐晚期开始,华亭县已经成为东南地区重要的贸易集散地之一。元朝1277年原华亭县升格为府(后称松江府),上海地区正式摆脱县级地位,第一次直属于行省的架构。
1291年,元政府划松江府东北五个乡成立上海县,这是上海市区建城的伊始,上海浦(后称大黄浦,今黄浦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逐步成为元朝至近代上海地区最主要的港口。
一百多年前的香港岛只不过是荒地和一个个渔村。香港正式落入英国人手中后,被宣布为自由港。
184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淘金热”开启了全球淘金时代,我国大量廉价劳动力从香港走向世界,刺激了香港航运业、旅馆业、餐饮业的发展。随后,香港在贸易方面逐年扩大,到了民国时期,这里已经彻底成为了背向祖国、面向世界的金融中心,被誉为东方之珠。
与香港隔海相望的深圳是大众广为熟知的“渔村都市”,一首《春天的故事》道尽了祖国南陲渔村的光辉巨变。
深圳前身系广州府宝安县,1979年1月宝安县撤销,设立深圳市;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立特区;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这一天被称为“深圳生日”。自此,中国另一大国际都市迅速崛起。
除中国的顶级城市外,世界上许多国际都市前身也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岛。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位于东北部沿海哈德逊河口,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殖民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
纽约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区。1626年,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中低价买下曼哈顿岛,在近哈得逊河口一角地辟作贸易站,称为“新阿姆斯特丹”。
1664年该岛被英国夺占,改名纽约,范围扩大到邻近陆地和长岛等处。1686年纽约市设立。1789年,纽约成为美国临时首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此就职。20世纪20年代初,纽约超越伦敦,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区。
可见渔村虽小,却大有可为。
看五百里滇池,何处是渔村
古滇都邑、明珠水乡的地理优势,让小渔村既有历史的浑厚力量,又有润物无声的温柔明媚。
距此3公里处,是滇王金印出土地——石寨山古墓群遗址。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赐予滇国国王一枚金印,这便是滇王金印的由来。
金印的再度面世揭开了古滇国的神秘面纱,它既承载着古滇国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一个区域的成长。
距此10多公里处,是我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郑和的故里——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而郑和的航海梦便是从滇池岸边萌生的。彼时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从滇池启航,一路西下开辟了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
距此30多公里处,有冰心默庐旧居。在文人学者齐聚昆明的西南联大时期,冰心携家人在昆明呈贡避战,任教于呈贡县立中学,在默庐居住了三年之久。
时,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罗常培、郑天翔、杨振声及居住呈贡的费孝通、陈达、戴世光、沈从文、孙福熙等文化名人都是默庐的常客。冰心也在这里写下散文《默庐试笔》,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
冰心先生曾说:“我是第二个来云南的福建人,明代哲学家李贽留下了‘一览观沧海,三台自草亭’的佳句,他来云南是为官,我来云南是为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先生亲笔给呈贡中学题写了校训“谨信宏毅”,现如今还挂在故居里。
同样距此30多公里处,有中国西部地区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辐射东南亚的重要基础设施、云南省“五网”建设中路网的重要交通枢纽——昆明南站,在车水马龙间承担着“西南枢纽、南亚之门”的关键角色。
距此20公里处,是腾骏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腾骏国际陆港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区合作的国家级重点枢纽,以中老铁路为媒,中老泰陆海新通道逐步打通,跨境多式联运及报清关的高效服务体系在此迎来新开局。
而距此50多公里处,有海鸥的第二故乡——滇池海埂大坝。1985年一群海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昆明,昆明市民便从家里带来吃的喂给它们。随后每年的冬天它们都会来到滇池和翠湖,市民也会准时前往喂食,自此便结下海鸥与人的不解之约。
再有,距此10多公里处是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旅游康养度假区的核心景点——七彩云南欢乐世界。园区以“古滇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为三大文化脉络,通过寻根、追魂、塑形“三步走”,以音乐、建筑、演艺、花车等为载体,打造全球首座滇文化主题乐园,是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题乐园,成为了新时代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小渔村变成了大码头,承载起展示中国古代滇文化、推进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建环滇池美丽乡村建设典范的历史重任。
水清可濯缨,“三湖”应如是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在新世纪初,这样的场景多少有些遥不可及。太湖本是长三角上的一颗明珠,但随着区域经济的繁荣,太湖水质却在本世纪初连降三级: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二类水为主下降至五类、劣五类。
与太湖的命运一样,“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的巢湖、“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滇池,也在当地围网养鱼、围湖造田、建厂兴业的大发展之后,湖面萎缩,水质恶化,成为悬在“江淮首郡”合肥和“春城”昆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九五”期间,国家先后制定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十五”规划。由于“三湖”均属碟型湖泊,污染消纳能力差,又毗邻城市,污染程度尤为严重,加之“三湖”分别地处我国东、中、西部,又恰处长江上、中、下游流域,因此“三湖”的治污防污经验在全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三湖”中,太湖率先实现水污染防治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接轨,并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湖泊治理的地方法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滇池率先实施“退田退房退鱼塘、还林还湖还湿地”工程,太湖、巢湖随后也将此工程作为试点进一步推广。随着治理,“三湖”水质均已得到良好改善。
“三湖”中,滇池的治理无疑是成功的。2015年总书记来到云南,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谆谆嘱托。
经过多年的努力,滇池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如今的滇池,再一次重现五百里烟波浩渺的仙境,游人闲客络绎不绝,垂柳拂影,鱼鸥成趣,滇池再度成为云南旅游的名片。一度蒙尘的滇池,如今越来越靓丽,越来越“年轻”。
单看治理成效,滇池确实走在了前列,不过在治污反哺的路上,还需向“两湖”学习。太湖、巢湖作为人口稠密地和工业聚集区,治污压力自然要比滇池大。
以太湖为例,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生产总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60倍;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9%,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的7倍,是我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自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14年来,在经济增长接近翻两番、人口增加近2000万的背景下,太湖流域依旧完成了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2021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评价为Ⅳ类,较2007年提升了两个水质类别,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双赢。
从流域城市的GDP来看,2021年太湖流域的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7座城市GDP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六、八、十四、二十五、四十一、七十九位;巢湖流域的合肥位列第十九位;滇池之滨的昆明位列第三十二位。
通过统计太湖流域7市的GDP总量,大约为11.4277万亿元,整个江苏全省在2021年的GDP总量为11.64万亿元,说明太湖流域7个城市的经济总量与整个江苏省相当。
如果把太湖流域的经济总量与四川比较,那就是两个四川省的GDP之和还绰绰有余,2021年四川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为53850.79亿元,2个四川的GDP只有10.77158万亿。在经济体量上,太湖流域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滇池治理,品质要硬,步子要稳,后劲要足。
何以树典?细看小渔村
循着滇池浪花来到小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湖天一色;芦苇荡中“帆星”点点,让人不禁梦回唐时“月明船上帘幕卷,露重岸头花木香”。远处传来嘻嘻童叟声,细寻正是“渔村疏竹外,古渡夕阳间”。
耕者细作、游者自洽,又闻院中觥筹交错、岁月静好,一幕“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的景美人和浮上心头。若是有幸在此小住时日,听雨、赏花、品茶、悟道,自是一番“新荷池沼,绿槐庭院,檐外雨声初断”的怡人光景。
置身此情此景,可能难以分清这是现实还是梦境。这是现实,是滇池边崭露头角的小渔村为我们描绘的“滇池乡居图”;这是梦境,是渔民子孙保护母亲湖的梦圆之时。
小渔村能成为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建设典范是有原因的。
以“满足人们对‘滇池小渔村’的向往”为改造理念,走进小渔村,一砖一瓦尽显深情。
最原始的建筑墙面上留下了村民祖先世代捕鱼的年轮印记,这是一种以螺蛳壳为原料的古朴建筑,墙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螺蛳壳,所幸这些螺蛳壳建筑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让世人有幸一窥这独具一格的建筑特色。
对风格不一的民居进行杆栏式改造是小渔村的另一大创举。建筑外立面的杆栏式改造也是有据可依的,史料记载,古滇国的建筑物主要分为杆栏式和井干式两种基本形式,也有极少量为杆栏和井干混合的结构。
杆栏式建筑房屋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人居其上,畜处其下,中间有木板和横梁相隔。
螺蛳为墙,杆栏为檐,小渔村在保护和修复原始民居方面极具诚意。杆栏式改造既考虑了建筑风格的传承,又极具观赏价值,同时改造成本低,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小渔村建筑风格
针对难以统一风格的现代砖混建筑,小渔村采取了统一配色的方式,在充分考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将民居墙面统一为土色系,村民可自主选择此色系中的任一颜色进行改造。
说起土色系,又不得不提云南陆军讲武堂,也是标准的土色系建筑。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
其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基于小渔村和陆军讲武堂的出圈,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土色系能成为昆明建筑的一大标志色。
渔村深处,还有一处易被忽略的景观——“小渔村斜塔”。据运营方介绍,小渔村三面环水,土层随水位变化略有起伏,于是便形成了斜塔式建筑的奇景。古墙微倾,或许这就是小渔村的第三大建筑特色——滇池边的“比萨斜塔”。
此外,这里还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认证的最美夕阳观测点,属500里滇池专辑,是滇池大湾展现最美夕阳的海岸。
《中国国家地理》最美夕阳观测点
运营平台公司负责人介绍道,小渔村自投入运营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除春节外,国庆、元旦、周末前来观光打卡的游客也是数不胜数。
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平台方免费为村民提供商业街摊位,一方面让村民在耳濡目染间积极加入小渔村商业业态中,另一方面也让村民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门口做生意。
同时,平台方还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并组织村民前往其他项目点培训学习,村民服务意识得以提升,就业身份也得以顺利转换,小渔村的发展也渐渐从依赖一产向三产生力转变。
村民离土不离乡、离水不离乡,小渔村实现了整体原住民的就业身份转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从事农业人口数量占比的下降也是现代化的象征。
《昆明市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方案》提出对46个重点村实行“一村一策”,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滇池沿岸重点乡村的改造提升,46个重点村基本实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串珠成链,构建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
其中,小渔村的规划定位为“渔家灯火”休闲村。
未来,平台方打算将小渔村周边村落,如鲸鱼岛所在地海埂村、元代梁王秘事旧址梁王村、稻田火车打卡地沙堤村等形成统一的规划,以小渔村为中心构建观光旅游服务体系聚集区,将滇池南岸的周边村落串珠成链。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这正是大观楼长联描述的美丽画卷。
站在时代潮头,小渔村一“出生”就风华正茂,有望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环滇池周边“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起点、滇池新生代“代言人”,最美“滇池乡居图”将由此起笔铺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