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烟雨潞州湿地治理后新貌
祖国西南地区熠熠生辉的高原明珠,被14个世居民族称为“母亲湖”的西昌邛海,打造国家城市湿地建设与保护的典范,成功入选国家“2021年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从人进湖退到改土改田,从无序开发到划定红线,从农田鱼塘到湿地公园,从水质恶化到碧水连波,西昌市用了十余年时间总结出了“立法保护、顶层设计、政府保障、群众欢迎、生态红利”的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绿色生态之路。
▶▷规划引领修复生态——城市发展与水域保护协同并进
邛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属高原湖泊,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作为西昌乃至全凉山州人民的“母亲湖”,其既能调节西昌区域气候,又是城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
围海造田、填海造塘、餐饮住宿等无序发展,一度让近2/3的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破坏,邛海湿地生态功能日趋降低。2006年,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缩减至不足27平方公里,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及以下,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想要保护邛海,首先是要恢复周边湿地。”西昌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说,为了实现生态系统的重生,近年来,凉山州、西昌市累计投入50余亿元,实施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三退三还”工程,生态搬迁周边群众5万余人,分6期建成两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邛海成为全国最大城市湿地。
尤其是近10年来,西昌市树立了“修复一片湿地,救活一个湖,造福一方百姓”的治理理念,确立了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实施立法保障、规划引领、生态搬迁、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让城市发展与邛海生态保护协同共生。
西昌市高标准编制《邛海流域环境规划》《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数十项规划,形成了科学完整的保护、建设、利用规划体系。采取“只出不进,只拆不建”的强制性保护措施,恢复湖泊湿地和湖滨带1067公顷。
实施邛海流域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对邛海周边森林进行有效保护,封山育林面积6.2万亩;实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退耕还林、邛海周边生态修复各类造林项目。截至2021年11月,累计实施人工造林11.816万亩。来自四川省测绘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邛海流域植被覆盖率从1989年的38.2%增加到2017年的53.7%。
西昌市还启动实施《邛海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通过官坝河、鹅掌河、小箐河等流域泥沙治理工程,年减少水土流失量约25万立方米。2020年实施鹅掌河下游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9平方公里,并修建了1座库容为3.1万立方米的拦砂坝。
▶▷截污治污有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通过实施系统修复与保护,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从不足27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邛海始终保持在《凉山州邛海保护条例》规定的法定水位范围;作为西昌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十三五”以来监测数据显示,邛海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整个邛海的35公里湖滨带得到修复,环湖林草覆盖率达到92%,湖滨带生态环境功能得到恢复;好生态为水鸟、鱼类、昆虫、微生物的生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生境。近年来,湿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98种、鸟类210种,其中2021年新增鸟类15种。邛海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35.2,属于中营养水平。
为进一步截污治污,西昌市建成沿岸50余公里的截污管网,提标改造邛海污水处理厂,完成邛海周边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工程,实现邛海周边污水集中处理。同时,实施邛海流域生态恢复治理和入湖河流治理,招聘100余名水域保洁管理员,清理打捞外来有害水生植物等。
湿地建好后,在进一步明确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开辟文旅产业,建设起了乡村民居。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村庄风景如画,一个个康养旅游产业项目遍地开花。强村富民,整个邛海泸山景区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喜人局面。
邛海湿地使西昌市形成了山、水、城相依相连的景观格局,让城市行走在山水之间,将独特的高原湖泊景观资源融合发展为优势生态旅游资源。
▶▷村村改造焕发生机——环境美了,绿色之路越走越宽
西昌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对邛海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探索出一条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认识到位,领导重视;规划先行,法律保障;环境改善,群众致富”的邛海湿地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海南街道办事处核桃村依山傍水,地理优势突出,这里既保留着传统渔村的淳朴民风,又有现代化新农村的气息。2013年,核桃村围绕西昌市“恢复一片湿地,助推多项产业,造福全市百姓”的目标,以乡村康养旅游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引进优质企业入驻,实行“农户+公司”的模式。通过品牌入驻,产业帮扶,现有大型农家乐25家,民宿180余户。原本普通的渔村,短短9年间实现“华丽转身”。
绿色产业助推,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西昌市东南部的大石板村则充分利用村落中原有的资源,就地取材,精打细磨,重塑古村的质朴模样。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村里对水、电、气、排污、排水等功能进行全面更新,在满足宜居、宜业、宜游需求的同时,让古村落重焕生机。
“进行改造提升后,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