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凉山5月26日消息“欢迎大家来西昌,共赴一场‘阳光之约’!”在今年年初的城市推介会上,西昌市委书记马辉热情洋溢地向全国各地游客发出邀请。
一山一风景,一水一盛境。四川省西昌市位于安宁河谷平原腹地,优渥的旅游资源赋予西昌“月亮城”“太阳城”“小春城”等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筑梦九天的卫星发射基地更为西昌增添别样魅力。随着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西昌正式融入成都3小时经济圈,文旅发展进入“动车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立足民族地区特色,西昌探索出了一条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成功之路,以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牵引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依山傍水的西昌(央广网发 佘钢 摄)
“西昌已经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为全国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西昌样板’。”西昌市市长宋莉说。
文旅“联袂” 打造特色“西”引力
“昨天晚上我们几个老朋友还在成都吃火锅,今天上午已经在邛海边散步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简直不要太潇洒!”李先生喜欢旅游,退休后经常携亲伴友四处游玩,西昌,是他每年都要来的地方。
作为频频“火出圈”的旅游天堂、康养胜地,西昌“天赋异禀”。安宁河穿城而过,邛海像一颗高原明珠点缀其间,泸山坐落在邛海湖畔,螺髻山矗立在邛海之南……阳光明媚、四季花开、气候宜人,凭着得天独厚的“好底子”和多年深耕的文旅融合“硬实力”,西昌成为了许多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西昌邛海风光旖旎(央广网发 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我觉得与其说是游客,我们更像是‘候鸟’,因为对于我们这种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来说,冬天喜欢到暖和的地方去,西昌是我和老伴儿每年过冬的固定地点。”据统计,像李先生这样每年来西昌康养度假的“候鸟老人”,已经超过数万人。
温度、湿度、氧生度“强强组合”,山、水、空气、阳光“绝优搭配”,一起缔造了西昌的“康养密码”。这些“领跑”四川省的先天资源,让西昌有了“绿色康养天堂”之称。
“几年前我来到西昌,本来是想给自己找一个适合养老的地儿,到了核桃村,看着蓝天碧水,突然就萌生了‘自己干’的想法。”刘永梅是邛海康旅人家项目创始人,受海南街道大石板社区核桃村优美环境吸引,她摸着石头过河,带领核桃村村民,盘活村子资源,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为市场所认可的“康养+”产业新形态。
西昌核桃村康养资源得天独厚(央广网发 李小平 摄)
“在对核桃村重新规划建设时,政府是很有前瞻性的。新盖的小楼很适合做民宿,小桥流水、红墙黛瓦,优美的乡村环境为发展乡村康养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永梅告诉记者。
目前,核桃村以乡村康养旅游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现有大型农家乐25家、民宿180余户。曾经的“小渔村”经过9年发展,蜕变成为西昌康养产业的“新标杆”。
如果说山水是西昌亮丽的名片,那文化则赋予西昌厚重的底蕴。在历史长河中,14个世居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
建昌古城夜晚游人如织(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建昌古城是目前西昌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迹,也是四川最大的木结构城市群落。通过整体保护修缮,古城的历史肌理被最大限度地保留,这里也成为了感受西昌文化的绝佳地点。漫步在这座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建昌城中,能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因文化积淀而散发出的厚重底蕴。
每年农历六月,西昌都会“火”起来。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凉山彝族火把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火把节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宾朋齐聚一堂,历时3天,尽情地“玩火”狂欢。已沿袭一千多年的彝族火把节,如今已成为西昌文旅融合的一张新名片。
彝族火把节点亮全城(央广网发 罗刚 摄)
“文化是一个地方取得长足发展的根系所在,文化繁荣,根系才能茁壮,城市发展自然就会‘枝繁叶茂’。”宋莉说。
西昌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域协调、创新制胜”,进一步培育西昌文旅发展新动能,构建文旅产业新格局,为建设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坚强支撑。
西部粮仓鲜果“不断档” 奏响乡村振兴“四季歌”
“你们看,我们村儿里有一片绿色的‘海’!”顺着葡萄种植大户余斌文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个葡萄园排列整齐,葡萄藤蔓爬满支架,缠绕相连,一串串葡萄挂满其间。
“以前我们村儿主要还是种粮食、种蔬菜,经济效益并不显著,自从开始种葡萄后,村民们的收入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噌噌往上涨!”余斌文是当地有名的葡萄种植大户,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这片黄土地中,十几年如一日,不断摸索葡萄种植技术,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如今不仅自己的公司风生水起,更带动了凤凰村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增产增收。
西昌安宁镇连片的葡萄种植基地(央广网发 文雅 摄)
“我一直都有一个农业梦,西昌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帮助我实现梦想的一片‘宝地’,每次看着这片‘葡萄海’,我的心里都感到特别满足!”余斌文笑着告诉记者。
作为西昌最早发展葡萄产业的地方,目前安宁镇凤凰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超过4000亩,并带动邻村数万亩葡萄种植,形成规模化效益。近年来,凤凰村每亩葡萄产值都在5万元以上,老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不仅如此,依托便捷的交通、优质的特色水果及优美田园风光,凤凰村还大力发展乡村采摘游,每年的凤凰葡萄采摘节都吸引大批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别看我们村儿现在安安静静的,等再过半个多月,那可不是一般的热闹!”余斌文告诉记者。每年盛夏,随着凤凰村葡萄的成熟,全国各地的葡萄客商纷至沓来,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村民在分拣包装葡萄(央广网发 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良好的经济效益促使西昌葡萄产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同时耕地“非粮化”也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2022年12月,西昌布置试验点5个,分批次开展粮经(葡萄)复合种植大豆、粮菜轮作玉米共460亩。
“用小锄头从杂草根部开始挖,这样才能锄干净,小心不要伤到豆苗了……”村民杨秀敏一边教女儿锄草,一边给豆苗施肥,母女俩配合得很好。“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套种大豆,现在看来长得还不错,再过几个月就能收了!”杨秀敏告诉记者。只见在另一个葡萄大棚里,两个月前种下的大豆长势喜人,生机勃勃。
近年来,西昌结合生产实际与豆类粮食作物生长习性,在稳定葡萄产业实现增收的同时增加豆类种植面积和粮食生产,2023年西昌葡萄+豆类、葡萄+薯类等粮经复合种植面积将达到16.7万亩。
粮经套种试验田(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制作)
“我们村儿还尝试了套种土豆,利用葡萄的空档期,去年国庆节期间播种下去,今年2月份就获得了大丰收,每亩地足足有1500-2000斤的产量呢!”余斌文报出一串串丰收的数字。
“花花”世界,缤纷果园,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西昌这片土地一年四季都鲜花盛开,瓜果飘香。以凤凰村为缩影,西昌的鲜果经济凭借东风,乘势而上。
如今伴随着安宁河谷的开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天府第二粮仓”,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已成为西昌农业发展的主战场。
风电新能源+钒钛新材料 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增长极
驱车从西昌市区出发,约行20公里就来到了西昌钒钛产业园区。这是四川省第一批重点培育的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区,园区内钒钛磁铁矿探明储量9.5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7.18亿吨。
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央广网发 佘钢 摄)
戴上安全帽,走进酸轧作业区,在隆隆的机器运转声中,车间生产井然有序。板材厂里,宽近40米的红色吊车在头顶上方缓慢运行,大型退火炉将800多度带钢产品分级降到常温状态,出炉、称重、打捆、站标等过程,全部由机器人完成,科技感满满。
“怎么样,这里是不是很有‘科技大片’的感觉!除了眼前看到的这些,我们还有智能检测系统,整个过程也是由机器人操作,检测效率特别高!”谈到园区的“黑科技”,西昌钒钛产业园区生产技术室主任张廷建如数家珍。
在西昌钒钛产业园区的检测室大屏幕上,各种数字闪烁跳动,4个机器人伸出长长的“手臂”来回移动,精准地将检测样本放置在检测区。
“该系统完全实现了铁水、钢水、炉渣化学成分检测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高效化,铁、钢样品检测由10分钟缩短为3分钟,渣样检测由20分钟缩短为13分钟,消除了人工检验技能水平差异对检测精度的影响。”西昌钒钛产业园区计量中心工业分析与检测主管工程师马婕告诉记者。
钒钛智能化车间生产线(央广网发 佘钢 摄)
从一片荒芜之地,到一座产业园区;从没有企业入驻,到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一件件从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下线的高新产品远销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西昌钒钛产业正一路向上。
在安宁河谷地带,一架架白色风车伫立在田间地头,随风悠悠转动。
“一台机组转一圈发的电,产值约1.1元,当风力正常,机器满载时,每分钟转13圈。”站在麻栗风电场核心区,向北眺望,德昌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兴何笑着说,“河谷这一片共有87台机组,你可以算一下,一天产生的价值。”
“德昌风电场”是中国首个山谷风力发电场,安宁河谷一期示范工程开发建设,实现了四川省风电开发“零”的突破,也拉开了四川省新能源开发的序幕。
西昌德昌山谷风力发电场(央广网发 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清洁能源和钒钛产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工业上需要对钒钛实现综合利用,而清洁能源是钒钛产业的要素保障。恰好,我们两个都有。”西昌市发改局副局长李晓明言语间满是自豪。
眼下的西昌,正全力打造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重要增长极,构建以钒钛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为首位产业,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为支柱产业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
山、水、城交相辉映,人、文、景相得益彰。俯瞰西昌,这座被自然造化“偏爱”的小城正奋楫扬帆,描绘发展新蓝图。
【百家读城】
魅力西昌:生态田园与历史文化相拥
□何万敏
西昌落脚的地方,在安宁河谷平原的土地上。周边的高山几乎围绕了坝子,城市也就平躺进了大地的怀中。史书记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的越嶲郡把郡治设在邛都,这是西昌的起点。而近1400年之后,著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从四川路过西昌到云南,这里已改名“建昌”。
迢迢长途跋涉,走得人疲马乏,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人们,无一不被邛海湖畔闪烁的渔火所陶醉。
逐水而居,孕育的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东方居住文化。邛海对于西昌这座城市的重要性,我认为可以排在第一位。因为它的体量足够大,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湖泊大气,可以把视线放到很远;湖水清澈,变化的颜色倒映着季节与天气。站上旁边的泸山俯瞰,一颗绿莹或者湛蓝的硕大珠宝,镶嵌于平地与高山,相得益彰的是环绕邛海新建一圈湿地,两万余亩的湿地面积成就了“全国最大城市湿地”的名号,又如项链串联起整个湖泊,实在是奢侈。
愈加看重健康的人们,选择西昌的理由,是这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的气候。西昌的城市口号“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道明了它的气质和样貌。周边的大山阻拦了冷空气,西昌宛如一个封闭的“暖盆”,气象学家称西昌处于大陆性过缓气候带上,又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带给人们许多的温暖。
充足的光热资源,带给果树优良的照射;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和生物质积淀。冬草莓、红樱桃、水蜜桃、布朗李、火龙果、大青芒、无花果、葡萄,尤其是阳光玫瑰青提,各种各样的水果行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大城市,更满足了这个城市百姓的口福。
西昌定位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既有魅力还有底气。
“重启”后的建昌古城,依循明清的格局,以四牌楼为中心的北街、南街、仓街、府街搭起十字形骨架;主要街道之间小巷相连,构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网络。尊崇自然,利用自然的形态与动势再造符合人心的建筑,更符合土地伦理学的范式。
建昌古城漫长历史的灵魂,被人间烟火供养着。每一天醒来,新鲜的阳光、洁净的邛海、古朴的老城——生态田园与历史文化在此相拥,熠熠生辉。
(作者系四川省凉山州文联副主席)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统筹:陶玉德
记者:昌思荣 苏莉 王颖
编审:郅怡婧 宗韶峰
视频:昌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