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是西南岩溶地区的首要生态问题,与西北地区沙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并称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环境灾害[1],而珠江流域是中国石漠化分布最集中、石漠化程度最重、区域贫困面最大的区域,直接关系到珠江流域水利水电设施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亦维系到珠三角粤港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扶贫事业[2-3],20世纪80年代,珠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9.26%,至2000年增长到20.53%,加大珠江流域石漠化治理力度已刻不容缓[4]。土地石漠化程度与区域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直接相关,互为因果关系,也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变化的重要指标。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以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为核心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力度,珠江流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如珠江流域贵州段落实石漠化治理资金累计2.53×109元,珠江流域广西段将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控制水土流失,控制石漠化扩展[5]。石漠化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区域石漠化土地面积下降、程度减轻,水土流失强度降低,生态环境状况显著改善[6-7]。虽然珠江流域石漠化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年径流量大,其输沙量较大,从上游往下游逐次递增,珠江流域每年平均约有8.65×107 t泥沙输入南海[8],这对珠江流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及用水安全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若对河流泥沙处理不当,还会引发泥沙灾害,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