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村位于务川自治县大坪街道洪渡河畔,建寨已有700余年,据专家考证,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文化积淀,是仡佬族之源。下辖13个村民组,全村711户3019人。近年来,龙潭村坚持“软”“硬”兼施,通过新村建设、旅游发展、古村保护、环境整治、文化服务等措施,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文明素养。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省甲级乡村旅游村寨、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贵州省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省二十个重点保护民族村寨等荣誉称号。
一、科学规划蓝图,精准定位风貌
一是明确以“仡佬之源·丹砂古寨”为形象定位,以“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示范工程、实施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示范工程、实施管理示范提升工程”为创建思路,以仡佬文化基因表征+旅游体验升级+地域农特产品附加的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发展主题三项要求,保障示范创建有序推进。二是组建领导统筹、高校专家、镇村干部三支队伍,成立传统村落示范创建领导小组,下设违规修建房监督组、环境卫生督查组和调查摸底宣传引导组,形成强大示范创建合力。三是建立风貌保护、产业培育、文化弘扬三项机制,科学制定龙潭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整体规划,结合“互联网+”创新模式,积极探索由政府、资本、文化人、管理机构联合参与的传统村落产业培育发展模式,重视对仡佬非物质文化遗产、申佑文化、传统炼丹工艺和地方特色产业文化等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推进示范创建取得实效。
龙潭古寨风貌
二、创建洁美村庄,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修建改造龙潭古寨景区公路16条,改造房屋47户,修建完善唐家、沙坝、人畜饮水工程,对全村排污系统、排水沟进行盖板处理,完善景区网络改造,全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达到全覆盖,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奠定基础。二是不断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在村内建小学和幼儿园各一个,新建500平方米“九天水榭”演艺台1个,10000平方米“申佑”文化广场一处;同时还增设图书室,室外文体活动场,篮球场,还添置了多套健身器材,为提高村民精神生活做好阵地保障。三是持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成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多次修订完善《龙潭村村规民约》,对古寨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行奖罚评优制度,开展“最美卫生户”评选活动。组建治安巡逻队、义务消防队、卫生监督队,并配备专职道路保洁员,实行8小时巡回保洁,发挥监督作用。利用群众会、坝坝会、党员大会等方式,大力向村民宣传《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激发村民
主人翁意识,共同维护美丽家园。
古寨内一隅
三、仡佬民族活动,提升文明素养
一是创建“和合家”志愿服务品牌。作为仡佬族发源地,龙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度重视文化传承,把“讲六和”“合七规”作为仡佬族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把最受群众欢迎和理解的“和合”精神融进志愿服务,成立文艺宣传、科技科普、旅游服务等7支志愿服务队,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推出“家长学校”等品牌项目,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和合家”志愿服务品牌,助力文明家庭创建。二是大力开展先进模范评比。每年开展一次“环境卫生示范户”“文物保护先进户”“尊师重教家庭”“仡佬文化传承者”“仡佬技艺传承者”“十佳文明学子”“孝顺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在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下,涌现出邹花萍、邹全花等一批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三是优质拓展农村文化活动。依托独特厚重的仡佬族历史文化积淀和传承根基,成立仡佬族歌舞队2支,民乐队1支,舞龙队1支,在每年“祭天朝祖”大典、“吃新节”、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举办文艺汇演。充满浓郁仡佬民族文化风情的歌舞《神砂仡佬》、“黔北民间杂技奇葩”的高台舞狮、《陶盆打挂子舞》,民族音乐《仡佬山歌》,民族绝技《高台舞狮》、民族地方戏《傩戏》,民族习俗《三幺台》和民族体育《打篾鸡蛋》以及“礼数周全、古规古距”的仡佬族婚嫁等。吸引村民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
“仡佬族吃新节”农民趣味运动会现场
编辑:袁丹
二审:张辉
终审:张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