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2022-2030)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11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2
(一)基础条件2
(二)发展回顾5
(三)发展机遇8
(四)面临挑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14
三、总体布局
(一)一个核心
(二)五大片区
(三)十大精品线路
(四)百个重要节点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
(二)创新深化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三)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提质升级
(四)加大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政策支持40
(三)拓宽筹资渠道
(四)提升人才队伍
(五)加强品牌营销
附件44
黑龙江地处祖国边疆,是一片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沃土。这片土地见证了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卓绝、社会主义建设的无私奉献、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光辉历程。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承载着浓厚的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对于赓续红色血脉、凝聚精神力量、推进稳边固边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四大精神”,不断加强革命文物的梳理与保护,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红色景区景点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推广活动,黑龙江红色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使红色旅游的发展有了明确方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黑龙江“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黑龙江省红色旅游三期发展规划纲要》,推进黑龙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3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基础条件
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黑龙江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时间跨度长、分布范围广、资源类型多、文化底蕴厚的显著特征。1858年黑龙江人民奋起反抗外侵和强行割占,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抵御外侵的爱国传奇。20世纪初,一批拥护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通过中东铁路传播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刘少奇等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曾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事迹。解放战争时期,以黑龙江省为战略大后方,在对巩固东北根据地和解放全东北具有决定意义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战四平”和辽沈战役中,黑龙江人民英勇支前,支援解放战争参军69万人、动员民工130万人次,为推进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作为重要工业、农业和林业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重大贡献,铸就了党在龙江大地的浴血奋战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创新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在龙江大地遗留了众多革命文物、遗址遗迹、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以及反映英烈、模范事迹的红色文艺等,共同构成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2020年公布黑龙江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2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26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000件(套)。东北抗联遗址遗迹351处,47个县区被纳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个。
2.“四大精神”特色鲜明。自齐齐哈尔江桥抗战打响中国武装抗日有组织、大规模的第一枪,至虎林、东宁要塞见证日军最后的疯狂,黑龙江完整经历了中国十四年抗日革命的全过程,是全国抗日战争时间最长、影响最深、遗迹最多的省份之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敌最早、持续最久、条件最恶”的地方,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的英雄传奇、红色故事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在这里形成了极富特色的东北抗联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为解决国家粮食问题和石油危机,黑龙江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垦荒和石油开采活动,几十万转业官兵和知识青年“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凝结成为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抗联精神共同构成了龙江“四大精神”。2021年,“四大精神”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成为激励黑龙江事业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和红色旅游资源体系最重要的精神标识。
3.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就在黑龙江开始传播,黑龙江掀起了“红色创作”和“红色传播”的热潮。解放战争时期,萧军、白朗等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回流,延安鲁艺文艺工作者赴黑龙江开展文化建设,而后《一面光荣的旗帜——记抗联女烈士赵一曼》《八烈士》《白马石》《八女投江》等以黑龙江革命为背景的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迅速涌现,描写解放初期剿匪战斗中涌现出的杨子荣等人物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至今脍炙人口。江丰、古元等版画精品令版画艺术扎根黑龙江,华君武等东北漫画家的讽刺漫画作品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人民音乐》《人民戏剧》《文学战线》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期刊杂志在此创刊,六卷合订本的《毛泽东选集》与《资本论》《鲁迅全集》由东北书店首次出版、再版,铸就了新中国出版史上的三座丰碑。东北新华广播电台最早推出《我们宁死不当亡国奴》《血染荒原》等脍炙人口的广播剧,激发广大东北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斗志。辽沈战役等战斗中,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于兴山建厂)摄制了大量的战争新闻片,新中国成立后,秉承红色艺术基因,长影拍摄了大量耳熟能详的电影作品,至今已累计创作拍摄译制各类影片3300多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足迹和光辉的历程,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4.融合发展潜力巨大。黑龙江地处祖国东北边疆,旅游资源富集、特色显著。黑龙江省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和亚布力滑雪场等一批特色冰雪旅游产品享誉全国;森林、湿地、草原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江河网络四通八达,湖泊星罗棋布,为康养度假提供了良好生态基础。同时,黑龙江拥有长达3000多公里的对俄边境线,边境口岸风情浓郁;鄂伦春、赫哲、满族等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戏曲音乐、风味饮食等民俗文化特色明显;酷夏时节,漠河极光绚丽,伊春气候清凉,牡丹江瓜果飘香,成为游人消暑度假的好去处。此外,黑龙江作为国家的“大粮仓”与“大油田”,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基础雄厚。富饶多姿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实现“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黑龙江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和巨大优势。
(二)发展回顾
1.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发展环境持续向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制定并实施《黑龙江省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展示项目总体规划》《东北抗联遗址遗迹和革命旧址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黑龙江红色旅游三期发展规划纲要》等顶层规划设计,出台了《牡丹江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等革命文物保护类地方法规,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牢固的发展根基。同时,为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各地着力推进红色旅游配套交通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参与红色旅游建设运营,积极打造红色旅游形象和品牌,为黑龙江红色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景区建设卓有成效,供给体系逐步完善。黑龙江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重点,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服务水平,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项目。升级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汤原博物馆等一批景区,新建了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纪念馆、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东北老航校人民空军起飞地展陈中心、八女投江殉难地遗址纪念馆、红花岭东北抗联小镇等一批景区。全面推动“红色旅游+”,促进红色旅游与冰雪旅游、生态旅游、避暑游、边境旅游等融合发展、联动发展,不断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增加有效供给、优质供给。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拥有200多个红色旅游景区(点),其中23个红色旅游景区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4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线路”,1条线路被评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3.教育功能显著增强,红色精神影响深远。黑龙江把红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形成“红色故事进学校”和“红色文化进教材”的红色教育创新模式,掀起大中小学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潮。与高校合作研发,推出面向全省、全国党员干部的“弘扬东北抗联精神、锤炼党性修养”主题培训系列精品课程。依托本地丰富红色资源,针对党政干部、青少年和社会团体研发红色教育和“重走抗联路”教学体验课程,重温抗联历史,传承抗联伟大精神。成立流动展览小分队,四十多年来坚持在全国各地做巡展、报告,宣讲东北抗联精神。黑龙江不断创新红色教育模式,扩大受众群体,红色基因得到有效传承。
4.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扶贫富民作用明显。黑龙江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综合带动作用,激活产业,促进就业,涌现出一批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多地依托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支持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制作手工艺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在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经营中,优先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劳动收入。创新实施“能人带户”“巧嫂农家游示范户工程”“溪水农家院一条街”等旅游扶贫项目,有计划地引导本地村民从事农家乐、休闲农庄、品牌餐饮、乡村酒店等方面的经营,实现家门口致富。红色旅游不仅让当地群众实现安家乐业,还成为助力扶贫富民、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5.宣推渠道丰富多样,品牌知名度有效提升。黑龙江省结合红色旅游重大节庆,利用新媒体宣传优势,组织了展示、互动、体验、交流等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积极参加红色旅游相关的博览会、推介会,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视频介绍等形式,将“四大精神”在全国进行推广。不断加大网络自媒体融媒体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今日头条、抖音、微信等新媒体优势,讲好龙江红色故事。黑龙江省开展“守初心担使命重走抗联路”主题采访调研活动,实地考察抗联遗址遗迹28处,刊播发稿件34篇,点击量超121.6万人次。全方位、多层次展示黑龙江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成果,擦亮了红色旅游品牌。
6.人才培养亮点突出,队伍建设持续优化。针对红色旅游人才队伍不足问题,黑龙江制定实施了一整套“培育+培优”计划,不断壮大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十三五”期间,统筹组织实操骨干、宣传推广、活动策划、讲解员导游员等系列培训班,黑龙江省300余名红色旅游讲解员参加培训,全面提升了红色旅游宣讲水平。组织两次黑龙江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评选“黑龙江十佳红色故事讲解员”,并择优推荐参加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先后有8人获得全国红色故事金牌讲解员、优秀讲解员称号。同时,各地还积极广泛吸纳革命先烈后代、民间爱国人士、志愿者等加入红色人才队伍中,在收集、整理文物资料、导游讲解等方面发挥各自力量,完善红色旅游服务。
(三)发展机遇
1.天时——红色旅游发展政策利好。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针对红色旅游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背景下,红色旅游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推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依托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目的地。此外,《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在红色旅游规划开发、文物保护、文化挖掘、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品质提升等多方面指明了发展方向,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2.地利——龙江“四大精神”备受重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黑龙江时强调,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激励了几代人,要利用好这些精神继续教育党员干部。2021年,黑龙江“四大精神”被纳入第一批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强对龙江“四大精神”相关遗址遗存、档案资料、革命文物资源的挖掘、搜集、整理,保护修缮了一批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整理、出版了一批革命文献资料,反映“四大精神”的资源载体不断丰富,为黑龙江开展红色旅游提供有力支撑。
3.人和——红色文化传承根基深厚。红色文化具有引领人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以“四大精神”为代表的黑龙江红色文化,便以典型的英雄事迹、感人的革命故事和经典的红色演艺在全国享有盛誉。革命英雄赵尚志、赵一曼、八女英烈、杨子荣、铁人王进喜等人的鲜活事迹伴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林海雪原》《暴风骤雨》《红灯记》《八女投江》等红色文艺演出更是家喻户晓,不断激励和鼓舞龙江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取得丰硕成果。黑龙江厚重的红色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以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
4.业兴——文化和旅游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黑龙江文化产业迈入加速发展新时期。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艺作品创造不断迸发活力,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扎实有效,工艺美术、网络文化、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印刷复制等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旅游业发展持续升温,黑龙江省以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为主要载体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逐渐完善,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行、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展持续推进,“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黑龙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和强大助力。
(四)面临挑战
1.新形势新变化对红色旅游发展提出新要求。当前,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升级、红色文化内涵的不断拓展、现代科技的不断融入以及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都对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红色旅游进一步凸显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展现新时期涌现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高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和获得感;进一步加强现代科技应用,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面临客观局限。黑龙江省红色旅游资源虽然富集,但是红色文化挖掘不深,红色旅游产品单一,品牌特色不够鲜明,知名度和影响力偏弱。黑龙江大部分红色旅游景点远离城镇中心,可进入性差,难以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加之冬季漫长寒冷,增大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难度。如何能通过理顺红色旅游市场发展体系,健全管理机制,突破地理客观限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客观挑战。
3.红色旅游发展难点痛点亟待破解。红色旅游市场化程度不高,多数景区景点仍以政府主导开发,社会参与不足,对现有红色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仍不够深入,表现形式单一,品牌辨识度不高。“红加绿”(生态游)、“红加白”(冰雪游)等不同旅游业态仍缺乏深度融合。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维护资金投入不足,人才供给短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突破发展瓶颈,是黑龙江红色旅游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全面落实黑龙江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六个龙江”,打造”质量龙江、创新龙江、开放龙江、绿色龙江、幸福龙江、勤廉龙江”;大力推进“八个振兴”,实现“科教振兴、农业振兴、产业振兴、区域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民生振兴、人才振兴”;坚持“九个坚定不移”的重点任务,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定不移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翻身仗,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定不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要以推动黑龙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为主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创新,深入挖掘黑龙江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精神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治引领,突出文化传承。坚守红色旅游的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革命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体系建设,生动展示黑龙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时期辉煌历程,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凝聚推动新时代龙江全面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人民立场,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品质,更好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充分释放红色旅游综合效能,推动红色旅游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东北振兴战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