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战役的主战场,也是浙江对口帮扶的西部省份之一。浙江宁波市从1996年开始对口帮扶贵州黔东南州的16个县和黔西南州的8个县。2013年起调整为宁波市对口帮扶黔西南州,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
近年来,浙江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的方针,围绕民生改善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成效渐显。20多年来,杭州、宁波两市累计帮扶两州资金13.9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059个。
眼下,脱贫攻坚步入关键期,对口帮扶的任务更加艰巨。省委书记车俊高度重视,要求杭州市、宁波市坚决担起政治责任,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协同打好黔东南州、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战。
浙江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浙江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坚决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
扶贫必先扶志
进入五月,黔西南州兴仁县城北街道锁寨村,五星枇杷基地里,金黄色的枇杷在枝头喧闹。曾经的锁寨村是一个常年被“锁”深山的布依族村寨。由于交通闭塞、生产设施落后,村民生活普遍不富裕。在宁波市对口帮扶后,昔日小山村解开了制约发展之“锁”。
宁波的“金点子”和真金白银的帮助唤醒了锁寨村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宁波投入40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建设锁寨村山地生态农业园区,发展以五星枇杷为主的蔬果产业。“真是没想到,我们这偏僻的地方,也能发展起来!”当地村民说。
扶贫必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才是脱贫的根本途径。选派到贵州挂职的浙江干部,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当地发动干部群众,“把贫困群众心焐热、脑更新、劲鼓起”。
作为第三批到黔东南州挂职的杭州干部之一,陈晔挂任黔东南州扶贫办党组成员、主任助理。挂职期间,他几乎跑遍了黔东南州。每到一处,他都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杭州等地的发展实践,给帮扶对象鼓信心、出点子,激发他们自我脱贫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据悉,杭州市已先后选派50名干部到该州挂职。
根据浙江省委组织部最新部署,按中央有关精神加大干部选派力度,目前增派干部已全部到位,浙江合计向对口帮扶的80个县派遣挂职干部202名。
扶贫还需扶智
在贵州,台江县民族高中校长陈立群名气很大――从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他谢绝民办中学重金聘请,选择到1500公里外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国家级贫困县台江县延续教学生涯。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教育质量提高很快。
扶贫必扶智。在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中,教育扶贫承载的是根除贫困、创造未来的希望。实施对口帮扶以来,杭州市打造两地“政府+企业+教育”的对口教育扶贫模式,杭州师范大学三替家政学院每年向黔东南州“两山”地区贫困家庭招收学生,免费入学,目前已招收120名贫困学生。去年以来,100多名来自黔东南州的优秀青年校长到杭州挂职学习,杭州还新增结对帮扶学校17所,选派18位优秀教师到黔东南州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
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干部强则发展快。脱贫攻坚中尤其要抓好干部培训,提高干部谋发展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帮扶地区干部,同样是重要的扶智。多年来,浙江注重通过多种形式为贵州培训干部。对口帮扶启动后,杭州先后接受黔东南州900余名干部赴杭挂职锻炼,接受3000多名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赴杭进修学习。
当一批批浙江干部纷纷把帮扶地作为第二故乡竭尽全力帮扶,一批批贵州干部前往杭州学习经济发展的本领。你来我往中,浙黔两省感情日笃。
扶贫尚须扶制
对口帮扶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建立联席制度,推行县市结对,确立扶贫项目,选派大批干部……多年来,我省通过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对口帮扶工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
过去5年,杭州和宁波两市主要领导多次率队到黔东南和黔西南就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调查研究。杭州市还编制了《杭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十三五”规划》,签订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协议》,构建了高效流畅的对口帮扶机制,杭州市13个区(县、市)和30余个市级部门实现了对该州各县市和部门对口帮扶的全覆盖。
市场是浙江的优势,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浙江尤其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构建扶贫协作的动力机制。贵州独特的资源等因素吸引了许多浙商投资兴业。比如,吉利集团2017年在贵阳投资50亿元建汽车发动机生产基地,计划2019年6月投产;传化集团计划在2020年前,投资160亿元在贵州打造“传化网”,建成全国领先的示范型“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平台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浙江在黔经商办企业人数约为45万,浙商在贵州累计到位投资3000多亿元。(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 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