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前,古人们为了谋生,磨尖利器,在海边挖食贝类、打捞鱼获,留下了最原始的赶海痕迹。
2019年,仿佛开盲盒一样充满惊喜的娱乐性赶海活动,突然被短视频和直播拱火了。
△对赶海感到好奇的人们
这一年,许多赶海自媒体火出圈,无数人沉迷抱着手机“云赶海”,以此获得极大的精神解压,因此也被称为“赶海元年”。
如今,被疫情围困了3年之后,许多人选择消费降级。成本低、趣味高的赶海,摇身一变成为了周末娱乐活动中的顶流。
可是,你真的懂赶海吗?
赶海,又称“讨小海”。
指的是人们通过计算潮涨潮落的时间,趁海水低潮时去滩涂和礁石上捕抓最新鲜的海味。
△阿姨在撬海蛎
而赶海的“战场”,便是这片涨潮时是大海、退潮后是陆地的滩涂、礁石地带,也称作潮间带。
礁石上的藤壶和牡蛎、石头下的蛤蜊和螃蟹、沙土里的蛏子和皮皮虾……经验老道的人,一抓一个准,带回家就是美美的一顿海鲜大餐。
△骄傲宣布:我的桶不是空的!
但至于每一次去赶海能抓到什么,有时候还真得“听天由命”。
不过每个沙滩基本有比较固定产出的海产品,去之前可以多询问周边渔民或者经验丰富的人。
△捡点好看的贝壳、石头回去也是开心的
所以,赶海到底在火什么呢?
有人说:“每次都像在开盲盒,你不知道下一把会不会开出隐藏款。”
有人说:“运气好的话抓到点螃蟹、蛏子回去加餐,玩得开心又很赚。”
有人说:“顺便就把娃遛了呗,还能学到一些海洋生物的知识。”
退潮时漫步海边,挽着裤脚挖小沙蟹的、提着水桶看起来很专业的、看准商机到处兜售挖沙铲的……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