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岁月峥嵘 砥砺前行
★★★★★
“探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党史教育参观见学心得体会
平凉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 高仙鹤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踏寻红色足迹,学习百年党史,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和传承革命精神,3月下旬,支队党委派出学习团到南梁、延安、富平等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参观见学活动,我有幸成为学习团中的一员。在短暂的3天时间里,我们沿着当年共产党人的足迹,从南梁到延安再到富平,先后走访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枣园及杨家岭革命旧址等红色革命圣地和富平习仲勋陵园,实地参观学习了延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宝塔区消防救援站、富平消防大队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经验。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座谈交流,我本人深受教育启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实质内涵,同时也使自己的党性得到了锻炼升华,灵魂得到了巨大的洗涤,受益匪浅。
一、践行革命精神,就是要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的定力。在革命圣地延安的7个小时里,虽然天一直下着雨,路面比较湿滑,但我一直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在杨家岭、枣园、王家坪、七大会址、延安革命纪念馆,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我明白了之所以在这种“红米饭、南瓜汤”的艰难岁月里,仍有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延安!就是因为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最终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这里,中国革命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脚踏着结实的黄土,闻着细雨轻风送来的高原泥土的气息,我心潮澎湃,老一辈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让人心生敬仰,充满力量。
二、践行革命精神,就是要有遵守政治纪律不念糊的忠诚。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看到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脑海里仿佛再现了当时生产、生活和战争情况。看到当时为了打破日军及国民党政府对延安经济封锁,我党为了生产自救开展生产运动时用的棉花纺车、农具等实物,我伫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追溯着历史的足迹,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听到了当年的厮杀呐喊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和当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革命和生产的高昂革命斗志。听完毛主席对功臣黄克功严肃处理的故事和“延安作风为啥能打败西安作风”的故事后,我在思考,作为党的干部,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做带头遵规守纪的表率,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任何时候不为困难所惧,不被干扰所困。尤其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面对“四大危险”、“四大考验”,面对体制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党员讲规矩、守纪律不仅要知是非荣辱,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重要的是要遵守规矩,维护规矩,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上好品德修养这堂人生必修课,自觉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时刻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警示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践行革命精神,就是要有坚持执政为民不松懈的情怀。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此次参观见学,让我了解到延安时期,那时人们没有休息,只有工作,却没有任何要求,只知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负着重担向前。这就让我明白作为党员干部,应真正懂得并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有责有位有为作为努力方向,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面对挫折不怨天尤人,面对困难不仿徨退缩,立足岗位创新思维,真抓实干。结合自己的岗位实际,就是要为基层指战员做好服务指导,勤到基层单位了解队伍发展中的瓶颈性困难,多听基层工作意见和建议,抓好日常作战训练,主动对标“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能定位,着眼“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聚焦“打大仗、打恶仗”职能使命,紧贴辖区灾害特点和救援实际,积极着眼山岳、水域、地震等特种灾害事故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提升支队指战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水平。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参观见学,但收获颇多、感触颇深。此次寻根之旅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实践、发展、弘扬革命精神的历史使命却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我们,为了寻找一种精神而来,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而走,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前行。在枣园五大书记塑像前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红色精神和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为指针,立足本职用一种新姿态、新精神、新干劲,为消防救援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参观见学心得体会
灵台大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 吴新春
延安——这座坐落在西北黄土高原的古老城市,是中国革命圣地,其“圣”,就在于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3月31日至4月2日,本人有幸赴这座红色殿堂接受洗礼。通过现场参观、聆听讲解、阅读史料,对延安精神有了直观深入地认识和体会,感触颇深。
一、扎扎实实的“学”。
第一次来延安这个革命的圣地,了解到了党中央在延安艰苦奋斗的13年,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党的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无法亲历,但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却在心中熠熠生辉。艰苦的物质条件,黄土高原的风沙吹不倒共产党员心中的信仰,吹不散党员群众间的血肉联系。革命先辈们,缺衣少食,吃的是窝窝头,住的是土窑洞、穿的是打满补丁的衣服。共产党人带领军民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是延安的党员干部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政治本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是这种品质,成就了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它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既是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所在,只有扎扎实实的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支队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在执行中不出现偏差,才能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促进平凉消防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认认真真的“思”。
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面对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等困境,毛泽东同志带领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铸就了延安军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也在此被提出,并在全党认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经过“四关”历练,带领村民打深水井、挖沼气、打坝修田等,改善了梁家河发展落后的面貌。
“凡事思所以然”。思考是学习的更高境界,是表象感觉深刻化、感性认识理性化的演绎过程,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有效途径。反观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缺少的正是这种质朴、奋斗、敬业和服务精神。因此,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都应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投入满腔热情,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真正做到意志坚定、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起,关键的时候顶得住,抗得了重担,经得起考验。
三、踏踏实实的“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敢于实践、勇于实践、乐于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学到的知识,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延安时期,共产党成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唯一的法宝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此逐步成熟并写到党的旗帜上。对于政工干部,就应把解放思想与谋发展结合起来,敢于创造性地实践;就应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把每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沉淀、提高,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学带干,以干促学,通过多岗位的锻炼来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到不回避、不上交矛盾;勇于揽责,在特色品牌创建上开拓创新,不甘落后;保持百折不挠的精神韧劲,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脚踏实地跑好历史接力赛中自身“那一棒”。
四、实实在在的“悟”。
“领悟”是学习、思考、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升华,更是决定人生命运、事业发展、为官施政的“定海神针”。参观延安,仰望宝塔山,喝延河水,从一件件朴素的物品,一幅幅干革命拼命的场景,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光辉岁月,延安红色文化生动地展现了那个年代为理想与使命投身革命事业的年轻人们的火热青春。
正值年少青春的指战员该如何传承这红色基因、凝聚这奋进的力量呢?
学习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崇信县龙泉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 万骞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着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却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我们党的革命史、我们的先烈应当被载入史册名垂千古.3月31日至4月2日,根据支队安排,我有幸参加支队“探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参观见学活动。在这此活动中,我不仅获得了历史相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个年代血与火的洗礼,知道了什么叫做战争的残酷,什么是英雄烈士......
一、系统深入了解了南梁、延安的历史知识。
通过讲解和革命旧址实地参观,我对1935--1948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都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一是了解了这一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二是对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