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初衷来源于豆瓣阅读关于“那些旅途中,大段的空闲时光,你都读些什么书?”的一个话题,实际上适合旅行途中读的书很多,这里菲儿为大家推荐10本供参考。
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今天早上我赶七点五十从深圳到上海的航班。早上五点半便起床,气喘吁吁赶到机场,塞在航站楼下面。好不容易挤进来,又被赌在安检口。排了半个小时,登机了,又被搁在飞机上,等待指令起飞。而后,留下大段的时光,不知道如何打发。忽然想了解一下,遇到如此大段无人打扰得美妙时光,你会读什么书来打发它们?
1.《蔷薇岛屿》/安妮宝贝对于这个中国内地备受争议的畅销书女作家来说,她的这本 《蔷薇岛屿》俨然已成为“安粉”们的经典之作。安妮宝贝的第4本书,父亲去世后,她的文风大转。正如她在自序中所言:
月的时候,去了越南。这段旅途,准备了很久。出发的时候,背着沉重的背囊,坐上飞往广西的航班,心里却很平静。心里有愿望,然后去做。这是一直以来的方式。这是一个具备魔力的国度。它的炎热,它的苍翠田野,碧蓝深海,喧嚣街市,眼睛明亮笑容坚韧的女人们。从河内开始,沿着海岸线从北到南,一直抵达西贡……
点评:对于一个已经写作十年的作家来说,这个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在当年许多沸沸扬扬的“美女作家”、“网络作家”,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的时候,她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高蹈于外世的神秘主义倾向,不得不让人在这个“短平快”的消费时代佩服。“安妮”细腻的笔调很擅长游记类这样的文字。“她的小说很散文,她的散文很小说。”我还是喜欢这样清清淡淡的文字。
2.《撒哈拉的故事》 / 三毛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三毛,一个喜欢到处游玩探访的旅行家,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生的一连串小故事。在这荒凉的沙漠中,她找到了她的幸福,认识了很多朋友,观察当地人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在一个常人不想去的地方,她却完成人生的梦想。
三毛作品中最脍炙人口当属《撒哈拉的故事》,本书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
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
然后她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了,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三毛热"迅速的从台港横扫整个华文世界,而“流浪文学"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接着,安定的归属却突然急转直下,与挚爱的荷西锥心的死别,让她差点要放弃生命,直到去了一趟中南美旅游,才终于重新提笔写作。接着她尝试写剧本、填歌词,每次出手必定撼动人心。
最终,她又像儿时那样不按常理出牌,逃离到没人知道的远方,继续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点评:三毛是一个用一生在旅行的女人,她的流浪可以源于任何感情:爱、不羁、狂野、忧郁、颓废、疑问、惆怅;她的流浪可以表现一切:激情、空灵、沉闷、坦然、迷惘,她的流浪可以让人想到很多东西:从屋檐下泻下的阳光;沙漠深处的海市蜃楼;冬天旷野里默然的枯树;空中飞舞的鹅毛。所有钟情旅行的人都会向往三毛那种从灵魂深处释放出来的流浪气质。
3.《在漫长的旅途中》星野道夫单独在零下四十度的冰河地带扎营一个半月,所拍摄所写下的冰河挤压滚落至海中的声音;长期在海湾中冒着酷寒与浪涛,划着小独木舟来回巡弋所捕捉到的座头鲸深潜前扬起尾鳍的画面;一个人横跨阿拉斯加的四季,在各地扎营所记录下的驯鹿……
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长期只身行旅于酷寒的极北大地,对于生活在严苛自然环境中的人与动植物,以镜头和执着投注关怀的目光,同时也以无尽的温柔笔触,诉说重新省思所谓“丰富人生”与“幸福”定义的静谧话语。
透过书中真切质朴与撼动心灵的叙事构图,读者可以跟随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迹,沿着一幅幅的照片,将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极北大地,进行一场回归自然的心灵之旅。
点评:与他相遇是我偶然的在书店里闲逛的时候,在书架的角落。信手拿起这本书,是一本写真札记,记录了星野道夫先生作为一个自然摄影师在阿拉斯加的生活和感悟。我作为消遣,慢慢翻看了起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让人惊叹的照片,但是每幅照片和朴素的话语就犹如一只燕子横冲直撞地飞入了我的心扉。我感受到了,这本书是如此不同,它不是一本为了顺应时代讨好大众出的书,它也不是一本为了商业目的炒作出来的书,这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和蔼的长辈在一个悠闲地午后和你喃喃着往事。虽然职业是极地摄影师,但他不仅仅只在为大自然摄影,他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生命看进去,感受的大自然与人生的奇妙。
4.《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历史事件……[小说]写得十分出色,是多年前凯鲁亚克本人为主要代表,并称为“垮掉的”那一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
他和他的朋友们是“叛逆的一伙”,他们“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他们认为这一切通过文学都可以实现,产生了要创造一种批判现有一切社会习俗的“新幻象”的念头。
《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在路上》可以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和弗·斯科特·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并列为美国的经典作品,被现为探索个人自由的主题和拷问“美国梦”承诺的小说。
5. 尼罗河传: 一条河的传奇 / [德] 埃米尔·路德维希 / 赵台安、赵振尧 / 辽宁教育出版社无论法老有多么长寿、多么强大,尼罗河仍要比他长寿和强大一千倍。从早晨时刻永恒的运动开始,度过岁月、度过年代。
全书分为冒险篇、野生篇、斗争篇、征服篇和出海篇共五章,包括生物、历史、地理、人文等许多有趣的知识。
点评:在《尼罗河传》之前,没人敢为一条河写传记,在《尼罗河传》之后,也没任何一本河流传记写得比它好。对于旅行者而言,《尼罗河传》是一本河流旅游地的圣经,对中国旅行者而言,对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的认识从《尼罗河传》那里得到启示。
6.《今晚去哪里?》/陈丹燕《今晚去哪里?》光听这名字就觉得很有意思。作者最初在为这本书取名的时候想到的名字是《喜欢别人东西的滋味》,因为她说每次当她在一个城市安顿下来后,背着一只包,手里握着地图上街时,那种心情是无法形容的,那样的开怀,自在,放纵,那便是喜欢了别人东西的滋味。后来动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新问题又来了,她发现她只能把这个名字作为这本书里一则小文的名字,因为写下来发现应该有五本书,而每一本也该有它的名字,于是这本书的名字就诞生了。
这本书是作者在有了10年的旅行经历后的某一天开始的。她把在欧洲的趣闻一一记录在这本书里。从慕尼黑到西班牙,克里姆宫、柏林、纽伦堡、波恩、维也纳、翡冷翠、威尼斯……都能感觉到陈丹燕行走时的惬意。那些午后的咖啡香,蓝得像天堂一样的天空,不期而遇的人,作废的各种各样的票,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随身携带的地图,街头的流浪艺人,听不懂的异国语言,旅店的床都能给旅行中的陈丹燕的心一丝触动。
7.《生存手册》/约翰·怀斯曼约翰·怀斯曼写的这本《生存手册》是在冒险、历险、探险之极端环境下使用的手册,是一本以增强人类天然生存能力为目的的教科书,它教会旅行者许多细小的求生本领,帮助读者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以应付各种压力和险情。这些方法和技巧已经不只一次的帮助人们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或成为英雄。
本书为世界最精英部队英国皇家特种部队(SAS)绝境求生的秘密,是现代人掌握自救、自我保护的生存技巧。任何人,只要喜爱远足、旅游、探险、行车的普通读者,都可能会被意外隔绝在地球上的任一地点: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无际大海……本书描述了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面临的各种危险,同时也揭示了相应的生存机会,提供详尽的求生方法与技巧。
书中附有大量绘图,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更增强了直观性与实用性。本书的宗旨是解决所有生存难题:如何装备,雨林中如何施放求救信号,怎样辨认有毒植物,用刀片制作指南针,如何蹚水过河,制作各类环、结和绳套,如何点燃潮湿的火柴,如何搭建天然帐篷,如何急救、逃生、救援等等。点评:在探险旅游盛行的今天,生存手册成为每个野外旅游者的必备。作为SAS教官,约翰·怀斯曼以自己半生军旅生涯的丰富经验,教给人如何在户外、陆地、海洋、沙漠、天涯海角,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下生存下去,从表面看,它是一本教导特种部队学习野外生存的教科书,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其实是一本关于人类起码生存知识的百科全书,被言简意赅的职业军人精心缩微成500页的袖珍手册。
8.《当我们旅行:Lonely Planet的故事》,(澳)惠勒(Wheeler,T.),(澳)惠勒(Wheeler,M.)这是三联书店06年出版的书,如果不是在小书屋看到推荐,可能我会永远地错过它。
被称为业界传奇LoneIy Planet出版公司的创始人托尼.惠勒和莫琳· 惠勒已经出版了很多的旅行指南,这些指南覆盖了这个星球的每一个国家。Lonely Planet创立于1973年,当时惠勒夫妇自己动手出版了一本非常独特的旅游指南:《便宜走亚洲》。之后他们又出版了《鞋带上的东南亚》,这本书很快被人们称为背包客的“圣经”。当时他们勇敢地踏入了别的旅游出版商未曾涉足的市场,他们专为一个新兴的自助旅行人群服务,而这些人群的出现要远远早于大众旅游市场的兴起。《当我们旅行:Lonely Planet的故事》将自传、公司历史和旅行书融为一体。这本书讲述了托尼和莫琳夫妇个人的故事,也介绍了他们的公司是如何历尽坎坷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旅行出版商。特别是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他们的探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成为了《纽约日报》所说的“指导奇怪的人去奇怪的地方的专家”。
一直想要一本有关旅行的书,但不是市面上厚厚的手册。这本书又包含了出版的故事,很希望从书中获得工作乐趣的启发。
旅行是一生的梦想,阅读也是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把旅行的心情带到书本里,自然很是愉悦,如果再有欣赏的作家带着你去做一次精神旅行,那阅读的意义就变得更加壮大了。青春只有一次,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而有一些经历光靠记忆是敌不过的,一些好的书籍也许真的可以帮忙锁住那些试图溜走的美好时光。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