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富平
站在鸦沟村前的公路边举头北望,一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福寿镇所依的石山顶上,有一处围墙和大门完整的古老建筑巍然屹立于悬崖绝壁之巅。这就是离石柳林一带,乃至方圆百里的人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当地土豪、火山王杨衮的起家之地、杨继业的屯兵之处——火塘寨。
一、火塘寨渊源悠久、底蕴深厚、闻名遐迩,见证了杨家将与福寿镇割舍不断的故里情节。
《天下第一棍》曰:杨家将多年安居火塘寨。火塘寨之名由来己久,是在远古的时候,南方有位首领,名叫蚩尤,时常兴兵作乱。轩辕皇帝将蚩尤赶到此山后施展法力,顿时“轰隆”一声,浓烟滚滚、飞沙走石、山崩地裂,蚩尤当即随声腾空飞起、毁尸灭身。从此,便在此山后留下了一个火眼,这个火眼里经常会冒出浓烟滚滚,周围到处都是红石,草木不生。后来火眼上面的山就叫火塘山,在火塘山上筑起的寨子,就叫做火塘寨。
其实,这种说法是将平夷县、火塘寨的名称由来揉合在了一起。所谓蚩尤,古时就称夷人,于此地平灭,就是平夷。所谓“轰隆一声,山崩地裂”就是火山爆发。这里是属于火山地质区域,在很早以前火山爆发时曾留下了一个火井,而这个火井就在火塘寨之东、阎王崖之南、盘龙前寨旁边的山坳之中。当地的人们称之为火眼、石窑,又名神仙洞。古人看作它是由火神开辟、众神出入天宫的神圣通道,称作洞天福地的神仙都会,当作火神洞来看待和保护。洞边的这条沟,亦因名火神沟,简称神沟。1999年人们在开山打石时该洞被无意炸开,曾经有不少人群观览。后经文物部门督促依旧封堵。因此,神沟旁的这座山就叫做火塘山,此山上所建的寨子,就叫做火塘寨。由于这里一贯属太原府石州管辖,所以人们通常称之为石州火塘寨。
石州火塘寨,是产生于残唐、鼎盛于五代、保存于今较为完整的军事建筑,它不仅是具有珍贵价值的历史文物古迹,而且还是杨家将留在祖籍的一张原始“名片”,它不仅是杨家将一代始祖杨衮从练走线铜锤到发展成为火山王的发迹之地,而且还是以北宋名将杨继业及其后人的屯兵之处。虽说仅仅是杨家的屯兵之处,但是它比杨家将故居杨家山还有名气。从古自今,无论是官修野史《赵匡胤演义》和《赵匡胤下河东》,还是民间评书《杨家将》和《天汉山》,无论是杨家将故事丛书《杨家将前传》(又名火山王杨衮)和《杨宗保征西》,还是电影戏曲《七星庙》和《刘金定下南唐》等等,都是根据正史把杨家将一家几代的真实籍贯与火塘寨紧紧地连在一起进行传播。只要提及到杨家将,就离不开火塘寨。真可谓杨家将依靠火塘寨而威振天下,火塘寨凭借杨家将而名扬四海。凡此种种反复地给世人以再三再四的提示:火塘寨就是杨家将的故里。尤其是晋剧《佘塘关》中佘太君自报家门时“家住石州火塘寨,泗水关前有家门”的唱词,无时不在见证杨家将一家几代与中阳故城福寿镇割舍不断的故里情节。
二、寨内因地制宜、高低别致、功能齐全的建筑,显示出杨家扎实的防御功底和军事家的威严。
火塘寨,自残唐时期杨家将在这里屯兵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虽说现在城墙的东、北面各有一个豁口,但不是因古代砌筑质量所致,而是由于近年来人为因素造成。北面豁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八路军为了方便游击驻扎在对面卧虎湾碉堡上的日本鬼子而专门拆开;东面豁口是在公社化时期,集体圈羊和近年来人们开山取石、放炮震动而塌陷。其余建筑虽经多年风吹雨刷、自然风化,房屋顶棚早已塌落,但其基址等建筑遗存仍然清晰可辨。城墙、大门以及四孔窑洞完整无缺、巍然屹立在山顶,雄风依旧。
火塘寨是坐北向南,地势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南北长于东西的椭圆形状。东西宽为47米,南北长为76米,总面积3580平方米。是由城墙、寨门、窑洞、房屋、大厅和岗楼等六种建筑物组成的一个功能齐全、坚如磐石的军事堡垒。
城墙:墙体全部为里外墙面片石砌筑、中间夯土填料结构。周长为246米,底宽3-4米,顶宽1.5米,平均高度8米。城墙外的寨门东侧筑有长9.5米,宽1.3米,高与城墙一般的护墙一堵。
寨门:寨子的大门设在城堡的东南位置,是为东南方向的坎宅巽门。门洞由内、外两种大小不同的规格构成:外门为洞宽1.6米,高3米,深2米;内门洞宽2.2米,高3.5米,深2.2米。
窑洞:寨内共有4孔窑洞。其中处于正面最北端位置的3孔为同体异向,即前面的2孔朝南,后面的1孔朝东。平均宽为3.2米,深为6-7米,高为3.5米。当是火山王杨衮及其子杨继业等高级将领及家人住处。另一孔窑洞位于寨门内的偏北位置,长7米,宽6米,高4米,东侧中间有一过道小门,当是门卫室。
房屋:房屋总数为37间。由于寨中间有高过2米、南北走向的石公式一道,所以自然将寨中分为西高东低的东、西两院:西院是兵舍、大厅和厕所。兵舍房屋由北而南平行列有6排,每排4间,其中间有两组4排16间,为了省工、省料和节省地形,两排房屋共用一道背墙,分别组成两个面对面的小院。三孔窑洞的东侧,建有东西向的4间偏房与窑洞前的第一排房子连体垂直,围护着三孔窑洞。
大厅:位于寨的最南边,背南面北。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约9米,高约3.5米,面积约108平方米,为议事重要场所。大厅西南角位置有一厕所。
东院房屋分为南、北两组而坐落于南北两端,北面是依城墙而建有三间房屋,为坐东北向西南方向,均为宽4米,深5米,高3米,当是厨房。南面的一组房屋是坐落于门卫室以南位置,坐西向东,背靠石棱,一排6间,其中有五间为深约4米,宽约3.2米,高约3米。另外一间为长、宽、高各2.5米的小屋,当是军械库房。这组房屋与门卫室之间相隔宽约1.3米的小巷,是从大门直接进入大厅的台阶式通道。
岗楼:岗楼置有南北两座。南岗楼建在大门的门洞顶端,长约9米,宽约4米,高约3.3米。北岗楼建在最北面三孔窑洞的顶端,长约7米,宽约4米,高约3.3米。这座岗楼的功能除平时兵丁站岗放哨外,杨家将领也在这里清点将帅,下令发兵,所以又叫点将台。
所有建筑,均为因地制宜、就地取石砌筑的石体墙面,或者贴凿原始石棱为壁,墙体石与石之间都是以黄土泥浆为黏合材料。房顶统一为木料树枝覆盖,房屋顶面与窑洞里面全部为泥浆抹面。
寨中总计窑洞房屋41间,可驻扎官兵及家人约130-150人。门卫室以北为一空地,当是寨内小广场,一方面作为将士们长拳短打、习武用功活动场地。另一方面是用作存放滚木、堆积雷石等作战武器的存放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