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基地要将研学旅行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科技馆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重要责任,是实施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科技馆开展科普研学,能够深化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一、研学的定义
研学旅行被定义为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在校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它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二、研学的分类
2016 年 12 月国家旅游局颁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明确将研学旅行产品按照资源类型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五大类。
三、科普研学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学生能有效控制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展自我价值,挖掘自身潜力,是其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成长为具有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个体。学生要做到主动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到达自主发展的目标。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是自主发展的基本体现。目前,学生的学习生活几乎是在校内进行的,学校课堂由于空间的限制和课堂知识传授的有限性,限制了学生情感思维外向拓展,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弱化了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能力。
研学旅行具有集体性和实践性以及探究性的属性,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主要目的,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学生团体性活动的开展、任务的达成和评价,寓教于行,独立自主地学习和生活,对培养个体的自律、自立和自主能力有积极的影响。校内教育需要校外教育的延续、拓展和补充,学生需要发展自主能力,研学旅行成为实施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研学旅行开展需要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详尽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安排。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在研学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学习优良的文明礼仪和行为方式,培养热爱自己、热爱集体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研学中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健康生活,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反映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对学生学习知识而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研学旅行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课程的实施主要是利用各地现有的一些自然和文化资源,建立相应的研学基地,如旅游景点、历史古迹、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学生到科技馆研学,由于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提供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每一名学生天生都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在科普研学中感知、探索和体验,可以激发个人的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中小学生处于青少年发展时期,需要发展新的自我,寻求社会认同,具有社会参与的心理需求,渴望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随着心理的发展,学生认知也在变化,从形象思维阶段进入抽象思维阶段,从自我向社会化发展,社会参与的需求则是顺应这些发展的必然结果。研学旅行是一种校外集体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性和群体性是其作为课程的基本属性,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两种属性,因此也是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载体。从学生核心素养来看,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处理好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可以认识他人,融入集体,适应社会,并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和他人相处,培养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最终实现自我的社会存在价值。
(王雪颖 重庆科技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