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北碚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
有一座森林围绕着的小镇
这里有金刚力士助力缙云山建寺时遗留下的巨石
后有唐人在巨石上题刻“金刚”二字
又因此地有一石深入嘉陵江中,人称“金刚碚”
小镇因此得名“金刚碑”
如今沉寂的金刚碑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沧海桑田的小镇兴衰
如果不是因为煤矿,金刚碑也许只是古渝州群山间众多星罗棋布的不起眼的小村落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清代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深山老林,土地甚为荒芜,建筑罕有。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的感叹,在这里真可称得上名副其实。时间进入康熙年间,人们在缙云山上发现了煤矿,一时间山南坡的小煤窑遍布,煤炭业日渐兴旺。由于出产的煤炭必须经过金刚碑的嘉陵江码头,才能够运销外地,于是这里渐渐形成了产煤、运煤、销煤的水陆码头和中转站,运煤工人在此建房而居,金刚碑遂日益兴盛。
转眼到了同治年间,金刚碑煤炭业更为兴旺,骡马成队、帆樯如林,为马帮、船帮服务的马房、栈房等也逐渐增多,各行各业兴旺发达,甚至还成立了以炭帮、船帮、油帮、米帮、力帮、马帮、牛帮为首的行业帮会,即“七帮会”。当时,金刚碑已经陆运密集,船运发达,一时间各种商号、客栈、茶楼、酒肆林立,川剧、评书、划龙舟、放花灯等各种民间活动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兴盛景象。后来到了民国时期,以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郑家院子为首等豪门望族纷纷在此大兴土木,共同组成了繁荣的金刚碑。“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就是那一时期的真实写照。极盛之时,金刚碑沿河两岸的商店、货栈等达百余家,煤窑沿山排开,挑夫摩肩接踵,江岸帆樯如林,一派繁荣景象。
然而,真正使金刚碑名扬四海的,却是抗日战争爆发时期。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由于金刚碑繁茂浓郁的植被,以及深藏山坳的独特地理位置,为众多社会名流提供了乱世之中安身立命的庇护之所。一大批著名经济实业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寓居金刚碑,顶峰时期竟达3000人之多。名人云集,人文荟萃,热闹非凡,把金刚碑的繁荣推向了顶峰。教育家梁漱溟在这里兴办了“勉仁书院”,船舶大王卢作孚和石油大亨孙越崎在这里实现了历史性握手,顾颉刚在这里主持边疆语文编译会并主编了《文史杂志》,老舍在这里创作了鸿篇巨作《四世同堂》……时人笑称:“莫看那时大家都穿着粗布衣,你在金刚碑茶馆头随便一坐,碰到的个个都是大腕。”乃至当时操着浓重重庆口音的“棒棒”见到穿长衫的人就知道是文化界的“大佬”,足以窥见大师之多。在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名人轶事、救国图存、大师云集……种种传奇的故事为小镇注入了大量人文元素,金刚碑一时间风光无两。只是,在历经繁盛后,金刚碑却逐渐沉寂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随着煤的枯竭和煤窑的关闭,金刚碑水运交通优势逐渐丧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搬出溪谷,前去繁华的重庆城里开始崭新的生活。留下的只有无处不在荒芜——山麓与溪水间,日益破败的房屋绵延至嘉陵江的滩涂,不断成长的参天大树默默注视着世间的白云苍狗。
“修炼”之后的涅槃重生
沉寂下来的金刚碑恢复了从前安静古朴的气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里破败的老街茶馆,以及小溪、石桥、老榕树,不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访古探幽,也成为重庆摄影爱好者的 “打卡”胜地。
然而,许多生长在北碚的人们内心永远都有着一个疑问:金刚碑的未来将何去何从?终于,2018年3月开始,北碚区启动了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工作。历时3年许之后,沉寂的金刚碑缓缓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搭乘轨道交通6号线到达北碚站,后再前往北碚公交车站换乘公交车,坐到煤疗站下,再步行百米便可到达金刚碑古村落。刚到村口,只见一排排古朴老旧的参天大树映入眼帘,与金刚碑古色古香的气质相得益彰,许多叫不出名字来的植物在这里自由生长。放眼望去,处处绿树成荫,温度凉爽宜人,给人一种清寂又幽玄的感觉。
继续往前走,修缮后的金刚碑别有洞天。走进村子,100多处老房子已经得到修缮,原先的老建筑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呈现出典型川渝村落的风格。修缮后的建筑上还新装了金属材料和炫酷的店招灯光,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时间,在如此的新与旧之间穿越,不免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
继续沿着古朴的石板路前行,沿途有不少木质改造的吊桥和民国时期就建成的小洋楼,透过这些遗迹,依稀可追忆金刚碑在百年前的繁华景象。村落里古树参天,远观山峦叠翠,近窥溪水汨汨,宛如一片绿意环绕中的世外桃源,意境十足。漫步在村子中,一个不经意的转角就会闪出一条幽深小巷,巷内青砖绿瓦,古道蜿蜒,石板路上青苔密布,两旁的墙壁斑驳沧桑。深入小巷探一探,时间仿佛在指尖上游走,又仿佛梦回童年时期在老家居住过的那个小小胡同。
不远处,曾经用作供奉财神的金刚大庙,后来搭建起戏台,以供百姓观戏,而现在它又被改造成为一个小型广场。白日里古树参天,像避世的桃花源;夜来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开启,绮丽梦幻的灯饰璀璨,台上婉转低吟,台下举杯须臾,又是一幅“赛博朋克”的画面。曾经名门望族云集的飘零巷,路边的梯坎和巷子的石门梁,都最大地保留了原来的模样,大户人家的气派尽可一览无余。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长达近4年的金刚碑修缮过程中,村子内数十棵繁茂的古树保存极为完好,古色古香的老旧民居依旧被参天的黄葛树包围。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恍然间竟会分不清到底是森林还是古镇,目之所及,所有的一切都融入无边的绿色之中。
顺着路标的指引继续前进,那些抗战时期寓居于此的名人留存的文化圣地一个个出现在眼前——老舍曾居住的老屋,惨淡经营后终成一代巨著;梁漱溟创办“勉仁书院”,国学大师的风骨令人神往;还有于右任、傅抱石等名人留下的足迹……一个个穿越时间的遗迹,沉淀着一个个举世钦仰的灵魂。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正是这些奋斗于此的伟人们力挽狂澜,撑起了民族坚强的脊梁,一声声不屈的呐喊,振聋发聩。
一路走到村口,抬眼便可看到嘉陵江,还有一座灯塔孤独地矗立在江边的滩涂上。从村子下到江边的距离并不远,江边景色清幽,碎石遍布,有步道沿江而建,在此可饱览具有“北碚小三峡”之称的温塘峡美景。清澈的嘉陵江水东去,对岸是闻名遐迩的“张飞古道”。继续往下走,就来到了江边的回弯处,这里草木繁深,地域平广,天然适宜兴建港口,由此也可以想象出当年商贾在码头往来的热闹景象。来到江边,眼前滚滚江水向下游奔腾,在不久后将会汇入另一股洪流,难免感叹山水无情、岁月如梭,任周遭世事变迁,它们依旧湍流不息,默默记录着金刚碑的前尘往事和兴衰沉浮。
文旅环线的风云际会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金刚碑的存在都是一代重庆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这里所承载的风云往事更是重庆这座坚强城市最好的注脚。事实上,只要随意翻阅一下知乎、豆瓣、微博等热门论坛,关于金刚碑的讨论和畅想从未断绝。然而我们在庆幸金刚碑仍然具有较高热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网友所担忧的问题,即金刚碑是否会同许多古镇一样成为一个流于泛泛的网红打卡地?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承载了这座城市骄傲的金刚碑,是否会沦为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景区?
的确,网友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国内不少珍贵古城、古镇在粗放的改造下无奈的“泯然众人”,失去了原本的灵魂和特色。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无论是于情怀还是于商业,古老村落的开发改造对于城市景观的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古村和古楼无法复制,但却可以用更现代、更科学的手段赋予它们全新的时代价值。
截至目前,金刚碑的修缮才刚刚取得初步成果,因此只开放了部分核心区域以供游览。2021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整体向好,然而,偶见的零星反复和国外疫情的汹涌之势却依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长途旅行仍需注意自身防护,跨境旅行更是遥遥无期。这种情况下,短途的小镇旅行和郊游成为多数人的不二之选。因此,打造高品质文旅小镇不仅能为游客提供短途且优质的旅行体验,还能带动整个北碚文旅的整体升级,而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北碚全面推进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据了解,在整个金刚碑彻底完成升级改造后,有关部门还计划推进包括张飞古道、二岩矿区、白羊背等一批文旅旅游区的建设和改造,最终将串联成为金刚碑文旅环线。而目前初步开放核心区域的游览,可能也是金刚碑对于如何发展新业态的一步试探。
结合金刚碑目前的改造现状和整体规划,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临江古村将成为相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突破口,进而带动整个北碚区文化旅游全面繁荣。至于金刚碑的改造究竟成功与否,谁都无法妄下论断,还是请每一位读者亲自前去金刚碑探访一下吧,去走一走,去看一看,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待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