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洪崖洞,其实也就是寻常的样子,由颇具重庆特色的吊脚楼构成,依山就势,沿江而建,房屋构架简单,开间灵活、形无定式,让解放碑直达江滨。随坡就势的吊脚楼群,形成线性道路空间,吊脚楼的下部架空成虚,上部围成实体。洪崖洞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精神的象征。
一到傍晚,人群开始往洪崖洞方向聚集,为了找到一个最佳的观看地点或者是拍摄地点,人们会早早的在千厮门大桥或者是江边的公路上聚集,由于人多,以至于人群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有趣事情:拍视频的、穿着悟空的皮肤合影收费的、唱歌的、跳舞的……
6点,洪崖洞的景观灯开始开了,洪崖洞的魅力才开始逐渐释放出来,属于它的时刻到来了。随着天色渐晚,洪崖洞开始变成了人们期待的模样,金黄的灯光,照映着层层叠叠的建筑,这就是大家最爱的像《千与千寻》里,美丽的风景。这时候的洪崖洞,与旁边跨江而过的千厮门大桥上飞驰而过的地铁,形成了很魔幻的景象,这也是重庆这个城市魅力的展示。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北临嘉陵江,南接解放碑沧白路,一共有11层,夜晚灯光是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 以具有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因水而生、顺崖而长,高低错落、依山就势,让重庆解放碑步行街直达江滨,被誉为新重庆的“城市名片”。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战国时期(公元前314年),秦张仪灭巴国后修筑巴郡。三国蜀汉时期(公元前226年),李严主导了重庆历史上的第二次筑城。当时重庆人烟稀少,大规模开采山石困难,所以为土城。南宋时期(1238年),彭大雅为抗击元兵第三次筑城,城墙由条石堆砌而成。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第四次筑城,建九开八闭十七门,洪崖门为闭门。洪崖门原是一道开门,此地曾发生过一场惨烈战事。据《新元史·汪世显传》记载:汪惟正于至元八年(1271年)与两川行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夺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 。
清代重庆城区划分为二十九坊,城门外编为十五厢,洪崖门内地区属洪崖坊,附廓之区为洪崖厢。洪崖门,历来为军事要塞,也是重庆城的一大胜景。洪崖洞在洪崖门外岩下崖边,是一个巨大石窟,又叫洪岩洞、神仙洞。相传古代有个神仙,大号洪崖仙人。晋代学者郭璞曾写下“右拍洪崖肩”诗句,将其拟人化 。洪崖门早已损毁,位于洪崖洞海盗船位置。保留了江隘炮台、洪崖闭门、纸盐码头、明代城墙、辛亥碑文等大部分历史遗迹 。
在这里,可望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形成了“一态、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八景”指的是洪崖滴翠、两江汇流、吊脚楼群、洪崖群雕、城市阳台、巴文化柱、滨江好吃街、嘉陵夕照。返回搜狐,查看